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一株新近分离的抗生素产生菌假单孢菌(Pseudomonas :麸皮3%,豆饼粉2%,Na2HPO4*12H2O #-5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工艺条件(发酵温度、初始pH、装液量和摇速)进行了摸索,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20#-5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组成sp.)20 0.05%,MgSO4*7H2O 0.1%;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9.0.在优化条件下,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5 cm.20#-5菌株生长的较适温度和初始pH值分别为28~32℃和7.0~9.0.装液量和摇速对发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2.
通过制备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多克隆抗体免疲荧光检测方法(IFA),并利用此方法特异性地检测出了体外培养细胞系(家蚤胚胎细胞系BmE—SWUI)中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蚤微孢子虫。结果在细胞爬片中可观察到呈较强的黄绿色荧光微孢子虫以及在BmE—SWU1细胞中的寄生分布情况,还可看到孢子极丝的弹出等现象。IFA检测方法鉴别诊断家蚕微粒子虫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微孢子虫形态学、流行病学以及蛋白质的定位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3.
为了获取可供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单染色体测序的基础材料,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离家蚕微孢子虫CQ1株系的染色体DNA,随后切取含有目的染色体DNA条带的琼脂糖胶块,分别利用电洗脱法、柱式胶回收试剂盒法及玻璃奶胶回收试剂盒法进行染色体DNA的分离纯化实验。结果显示3种方法均能回收到目的染色体DNA,但分离纯化的效率和样品质量存在差异:电洗脱法对胶块中的DNA损失较大,回收的染色体DNA含量低,而柱式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的染色体DNA断裂严重,因此这2种方法获得的样品质量均达不到染色体建库测序的要求;通过优化后的玻璃奶胶回收试剂盒法获得的染色体DNA相对完整且污染较少,质量检验分析133μL样品中的DNA质量浓度为8.495 ng/μL(DNA总量1.13μg),达到后续构建染色体测序文库的要求。玻璃奶胶回收试剂盒法不仅适用于家蚕微孢子虫染色体DNA的分离纯化,也可供基因组较小的物种制备单染色体建库测序材料参考。  相似文献   
54.
以家蚕胚胎细胞系(Bm E-SWU1)为病毒培养载体,利用中性红染色的方法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GD株进行了空斑克隆,经扩大培养,获得了GD株空斑克隆株系。根据Bm NPV CQ1株基因组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选出其中SNP位点较多的gcn 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基因,用于验证BmNPVGD株空斑克隆株系的纯粹性。分别从BmNPVGD株和空斑克隆株的基因组中扩增gcn2基因,经pMD18-T克隆后测序;将两株病毒的gcn2基因分别进行SNP位点分析,发现GD株gcn2基因的潜在SNP位点有2个,而空斑克隆后的病毒株5条gcn2基因序列比较后均未发现多态性位点,说明空斑克隆株经纯化后,病原基因组的纯粹性获得了提高,病原得到了纯化。  相似文献   
55.
为防治农作物害虫,化学杀虫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所导致的害虫抗药性及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其它更为安全和有效的害虫综合防治方法,因此生物防治已成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1-4]).  相似文献   
56.
家蚕微孢子虫cDNA文库的构建及部分EST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的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N .b)为实验材料 ,以λTriplEx2为载体 ,构建了滴度为 1 86× 10 6pfu/mL ,插入片段平均在 5 0 0bp以上的较高质量的家蚕微孢子虫cDNA文库。从cDNA文库中随机挑取 180个克隆进行EST测序 ,得到了 130个有效序列。经BLASTn、BLASTx同源性分析后发现 ,7个ESTs编码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与脑孢虫有较高的同源性 ,推定为家蚕微孢子虫基因 (putativegene) ,同时获得了 2 7个未知序列。  相似文献   
57.
为充分认识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肠道所携带的细菌组成,以采集自巫山地区玉米地的草地贪夜蛾为材料,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离培养并通过16S rDNA测序鉴定了3个未报道的分离株,分别归为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以及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入侵重庆巫山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优势细菌的种类,为后续研究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生长发育以及迁飞等重要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为寻找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用于农作物秸秆、园林枯枝落叶及城市生活垃圾等的降解利用,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从重庆市缙云山林地腐殖质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水解圈法和胞外酶活测定法(DNS法)筛选获得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YMB2.该菌株24h发酵上清液经DNS法检测纤维素酶活达到峰值,其CMC酶活为159.25U/mL,滤纸酶活(FPase)为152.13U/mL.菌种鉴定结果表明JYMB2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多个菌体串联成链状;过氧化氢酶、硝酸盐还原及V-P试验呈现阳性;能水解淀粉、液化明胶.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JYMB2菌株与登录号为KF010349的蜡状芽孢杆菌处于同一最小分枝,且与多株芽孢杆菌属菌株相似度达到98%以上.综合菌体及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以及基于16S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将JYMB2菌株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命名为B.cereus JYMB2.  相似文献   
59.
几丁质是构成家蚕微孢子虫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广泛分布于原生生物、真菌、节肢动物和甲壳类生物之中,能够被几丁质酶(EC 3.2.1.14)水解。本文基于家蚕微孢子全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获得家蚕微孢子虫几丁质酶基因,命名为Nb_chi。该基因有2个拷贝,其中一个Nb_chi_1长度为2 286bp,编码761aa,pI为6.35。含有一个信号肽以及一个Glyco_hydro_19结构域。另一个拷贝Nb_chi_2仅含552bp,183aa,仅含Glyco_hydro_19结构域部分,可能为一不完整的拷贝。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家蚕微孢子虫与其他种类的微孢子虫聚在同一个进化枝,均属几丁质酶第19族。本文为深入进行家蚕微孢子虫几丁质酶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家蚕亲环蛋白基因家族(CyPs)在全基因组水平由18条相似序列组成,与人CyPA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构域分析显示家蚕CyP基因家族可分为单一结构域(SD)和多结构域(MD)两类,无根进化树将18个家族基因分为两枝。本论文根据功能元件相似性预测了家蚕CyP单一结构域(SD)和多结构域(MD)基因的功能,并通过序列氨基酸位点的置换、缺失和插入分析推测位于胞质Cyclophilin基因的功能差异,这些功能差异使蛋白质在三维结构上发生或小或大的变化导致与底物结合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