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提取家蚕肠道微生物总DNA的2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提取家蚕中肠道微生物总DNA的方法,比较研究了2种方法:①直接提取家蚕中肠道内容物的总DNA,再选择性研究其中来源于微生物的DNA;②先分离家蚕中肠道的微生物,再提取其总DNA.结果表明,方法②所得到的DNA数量较少,但纯度较高;方法①的数量多,种类齐,但杂质多.2种方法分别适合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82.
糖蛋白在免疫识别、信号转导等生命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研究微孢子虫糖蛋白及其糖基化类型,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微孢子虫O-甘露糖糖基化通路进行分析。真核生物的O-甘露糖糖基化通路中有6种主要酶类,包括己糖激酶、磷酸甘露糖酶、GDP甘露糖磷酸化酶、Dol-P甘露糖合成酶、甘露糖转移酶、Dol-P甘露糖蛋白甘露糖转移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兔脑炎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 cuniculi)、肠脑炎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 intestinalis)、比氏肠道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 bieneusi)和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antheraea)的这6种酶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特征及结构域类型,发现这些酶的垂直同源基因比较保守,多重序列比对表明在6种微孢子虫之间,6种酶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同属的微孢子虫多聚为一簇。研究结果表明,N.bombycis、N.ceranae、E.cuniculi、E.intestinalis和N.antheraea 5种微孢子虫的O-甘露糖糖基化的蛋白质修饰通路是完整、保守的,然而在E.bieneusi中,其关键酶Dol-P甘露糖蛋白甘露糖转移酶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短,只有342个氨基酸,缺失了关键结构域PMT,因此可能无法完成O-甘露糖糖基化修饰。以上微孢子虫的O-甘露糖糖基化通路中6种主要酶的序列信息,为后续解析家蚕微孢子虫糖基化通路及对糖蛋白糖基化类型与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3.
家蚕Y,Nl~1基因和Z染色体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技术,对转座黄血(W~Y)系统Y010、X射线诱发染色体缺失的第1无半月纹Nl~1系统,伴性赤蚁油蚕(Z~(schod)Z~(schod))与782(Z~(++)W)的P_1、P_2及F_1、RF_2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60、120和205个随机引物的扩增,获得了与W~Y连锁的OPG-03_(650)与Nl~1连锁的OPA-08_(480)和与Z ̄(++)连锁的3个RAPD标记,初步讨论了RAPD技术在家蚕分子标记寻找研究上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香橙和枳的三价铁螯合还原酶诱导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三价铁螯合还原酶是植物吸收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酶。在田间表现耐缺铁的香橙在缺铁胁迫下,三价铁螯合还原酶活性在胁迫4周时即达到最强,增加约20倍;而在田间表现极易缺铁的枳在铁胁迫4周时,三价铁螯合还原酶活性仅增加约3倍。香橙根系在铁胁迫前后分泌质子的能力增显著强于枳。表明三价铁螯合还原酶对香橙忍耐缺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香橙具有很强的调节微根际环境PH的能力。  相似文献   
85.
家蚕Y,Nl基因和Z染色体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技术,对转座黄血(W^Y)系统Y010,X射线诱发染色缺失的第1无半月纹Ml系统,伴性赤蚁油蚕(Z^schodZ^schod)与782(Z^++W)的P1,P2及F1,RF2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60、120和205个随引物的扩增,获得了与W^Y连锁的OPG-03650与Nl^l连锁的OPA-08480和Z^++连锁的3个RAPD标记,初步讨论了RAPD技术在家蚕分子标记寻找  相似文献   
86.
假单孢菌20#-5菌株对致病疫霉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生长影响的检测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试验,发现假单孢菌20#-5菌株对致病疫霉的抑菌机制主要是抑制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2.86%的发酵液的抑制率可达60%以上,高浓度的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的生长起抑制而非杀死作用。通过离体叶片试验和盆钵试验,发现此菌株发酵液的主要成分对作物主要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假单孢菌20#-5菌株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p.)20#-5菌株发酵可产生抗多种细菌、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试验采用测定20#-5菌株发酵液在Bt平板上的抑菌圈直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离子对20#-5菌株产生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如Mg^2 对活性物质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而Fe^2 表现出抑制作用,其它离子在不同浓度时表现出不同作用。在20#-5菌株发酵的过程中,加入浓度为0.01%~1.0%的TritonX-100能够增加活性物质的产量。  相似文献   
88.
对一株新近分离的抗生素产生菌假单孢菌(Pseudomonassp.)20#-5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工艺条件(发酵温度、初始pH、装液量和摇速)进行了摸索,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20#-5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组成:麸皮3%,豆饼粉2%,Na2HPO4·12H2O0.05%,MgSO4·7H2O0.1%;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9.0。在优化条件下,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5cm。20#-5菌株生长的较适温度和初始pH值分别为28~32℃和7.0~9.0。装液量和摇速对发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9.
利用PCR技术对该室采用精子介导法构建的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蚕及基因枪法构建的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要进行了继代分析检测,结果在转GFP蚕的G2和G3代,转neo^r蚕的G1及G2代,均检测到了阳性个体。这说明所构建的转基因蚕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90.
21世纪农科研究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针对新科技时代、新经济时代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科研究生教育的要求,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社会调查,探讨分析了21世纪农科学术性和非常术性研究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