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母猪的二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连锁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试验采用PCR -RFLPs方法分析了长大、二花脸和大白猪的ESR、PRLR位点的多态性 ,并分析了多态性与母猪产仔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ESR和PRLR 2个位点在 2个品种和长大母猪中存在多态性 ;PRLR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影响呈现出AA >AB >BB的趋势 ;ESR位点对产仔数影响的趋势为BB >AB >AA。 2个位点对母猪乳头数、仔猪生长性能均不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试验旨在研究精氨酸(Arg)对干扰素-tau(interferon-tau,IFNT)处理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将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接种至6孔细胞培养板中,当达到70%~80%融合度时,向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FNT(0、100 ng/mL),12 h后收集细胞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0、0.05、0.1、0.2、0.5、1、2 mmol/L)Arg处理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 h后用CCK8法检测其对增殖率的影响,筛选出Arg的最佳作用浓度;将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随机分为Arg饥饿组、Arg饥饿+IFNT处理组、Arg添加+IFNT处理组,在Arg饥饿或添加处理6 h后加入100 ng/mL IFNT,IFNT处理12 h后检测UPR通路(BiP、PERK、CHOP、ATF6)、凋亡(BAX、Caspase9)和容受性(HOXA10)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FNT刺激可诱导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UPR通路相关基因BiP、PERK、CHOP、ATF6的表达显著上调;0.5 mmol/L Arg可显著提高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率(P<0.05);Arg缺失可显著上调IFNT诱导下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BiP、PERK、CHOP、ATF6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P<0.05),并显著下调HOXA10基因mRNA的表达(P<0.05),但对Caspase9基因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Arg缺失可导致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并影响子宫内膜宫受性的建立,可为进一步揭示Arg对牛子宫内膜的调控机制及制定减少妊娠早期胚胎丢失的营养调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以广东温氏集团培育的黄羽肉鸡种蛋胚胎为研究对象,并以与人和小鼠胚胎发育相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type II receptor,IGF2R)基因为候选基因,进行了SNP位点的筛选和多态性的检测,探讨了IGF2R的变异对胚胎死亡的影响。在IGF2R第34外显子中发现2个SNP位点,对具有AlwNⅠ酶切位点的SNP位点进行了PCR-RFLP检测,分析了胚胎IGF2R的SNP位点PCR-RFLPs基因型在死亡和正常发育胚胎中分布特征。经2χ检验,鸡基因IGF2R第34外显子AlwNⅠ-RFLP基因型在死亡和正常发育胚胎中存在显著差异,在死亡的胚胎中基因型AT的频率(0.326)显著地高于正常发育胚胎的频率(0.077)。  相似文献   
24.
肉鸭生物床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肉鸭生物床养殖技术的原理 肉鸭生物床养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按一定比例混合秸秆、锯末屑、稻壳粉和发酵菌剂进行微生物发酵,并以此作为鸭舍的垫料。  相似文献   
25.
用疑似患猪流行性腹泻病猪肠病料,扩增部分保护性抗原基因(COE基因),通过T4连接酶将COE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lRES2-EGFP进行连接,提取纯化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vero细胞,用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COE蛋白的表达。用重组质粒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COE真核表达载体;目的蛋白在vero细胞中得到表达;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能够产生相应抗体。结果表明,COE核酸疫苗可在小鼠体内诱导相应的抗体产生,这为进一步研究猪腹泻病毒的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为了制定有效的奶牛乳房炎防制措施,从病原菌分离、鉴定、耐药性研究等方面,调查了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并研究了奶牛乳房炎的疫苗防控措施。细菌鉴定表明,导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87.1%(54/62);其次是各类杆菌占12.9%(8/62)。药敏试验显示多数病原菌对3种以上的乳房炎常用药物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27.
鸭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引起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复杂,到目前为止,大约有2 400多个血清型,而感染禽类的主要有鼠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几个血清型(文明等,2000)  相似文献   
28.
甘露寡糖对奶牛产奶量及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寡糖(Oligosaccharides)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一类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报道指出,寡聚糖可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们发现一些寡聚糖能选择性地刺激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繁殖而不能被大部分有害菌利用。受此启发,日本率先将这种糖类物质开发成饲料添加剂产品。1994年,日本生产的1/3该糖类物质用作饲料添加剂,40%的日本猪饲料中都添加了该类物质。目前,这类产品在亚洲、加拿大、欧洲的生产和使用都有上升势头,且价格已降到饲料业可以接受的范围。我国动物营养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接触这类添加剂,国家也非常重视,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9.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一项重大任务,把重点由种植业转移到养殖业,特别是畜牧业。肉牛生产是我国急待开展的一项产业,特别是湖北地区,大量利用农副产品、秸秆和牧草资源,生产优质牛肉,是发展潜力和空间特别巨大的新产业。  相似文献   
30.
不同来源甘露寡糖饲喂犊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4头犊牛(黑白花),随机分3组,每组8头。对照组犊牛饮用奶中不加任何添加剂,试验1、2组分别在犊牛饮用奶中加入1g魔芋甘露寡糖和1g奥奇素。30d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2组犊牛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8%和6%,每头增重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2.4元和19.4元。魔芋甘露寡糖组的增重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