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更好地进行波氏菌病的防治,利用分离培养、生化实验、PCR鉴定和同源性分析对采自四川某规模化猪场有明显萎缩性鼻炎症状的猪鼻腔拭子进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参考经典的皮肤坏死素(DNT)粗提技术,将分离株DNT粗提原液及10和100倍稀释物分别注射于4~5、15~20和40~45d3组不同日龄的SPF鼠,进行毒力检测。结果分离到一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DNT毒力较强,0.2mL粗提原液可造成4~5d乳鼠皮下组织发生严重急性出血性炎症而死亡;15~20d乳鼠皮下出血,毛囊损伤,表皮层细胞结构模糊、紊乱,耐过乳鼠损伤处皮肤毛发生长受损;40~45d小鼠脱毛等轻微症状。本试验分离菌株皮肤毒性较强,DNT对不同日龄鼠的皮肤致病力有差异,可引起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同时损伤。  相似文献   
42.
以不同日龄及生理状态下的中国白兔为试验动物,经静脉接种、皮下接种、滴鼻和同居感染兔出血症病毒,进行临床检查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静脉接种感染的兔潜伏期比其他途径感染的兔短;2月龄以下幼兔有明显的抵抗力,其他月龄的兔均易感,怀孕兔全部发生流产;临床病理学观察以各实质器官的退行性病变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各组织器官严重出血、水肿,实质细胞广泛性变性、坏死,微血管内大量血栓形成、炎性细胞浸润等。  相似文献   
43.
为掌握西藏那曲地区牦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5种细菌病原的感染情况,对2018年-2019年采集的572份牦牛鼻拭子运用qPCR技术检测牛支原体(Mb)、多杀性巴氏杆菌(Pm)、溶血曼氏杆菌(Mh)、睡眠嗜组织菌(Hs)、化脓隐秘杆菌(Tp)5种病原。结果显示,Mb、Pm、Mh、Hs和Tp检出率分别为18.18%  (104/572)、11.89%(68/572)、6.99%(40/572)、7.17%(41/572)和5.77%(33/572)。2019年6月Mb、Pm和Tp样品阳性率显著高于2018年11月样品;不同性别中5种病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段中Mh组间阳性率差异显著;不同饲养模式下Mb、 Pm、Mh和Tp组间阳性率差异显著。混合感染可以存在这5种病原之间,二重感染阳性率较高的为牛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4.55%(26/572),三重感染阳性率较高的为牛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曼氏杆菌1.57%(9/572),四重感染最高的为牛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曼氏杆菌/睡眠嗜组织菌0.52%(3/572),且存在同时在一例样品中检出5种病原。结果表明,西藏那曲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细菌病原牛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占优,且存在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4.
【目的】构建奶牛气管抗菌肽(TAP)基因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中牛TAP基因cDNA序列(GenBank号:NM174776)设计引物,从奶牛乳腺组织中RT-PCR扩增TAP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9-T(simple)载体中测序。重组质粒pMD-TAP经EcoRⅠ+KpnⅠ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到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通用型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LG-EGFP中,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COS-7细胞,并注射泌乳家兔乳腺组织,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家兔乳腺组织中TAP mRNA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LG-EGFP-TAP,该载体可在bMEC中特异性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转染pBLG-EGFP-TAP可显著提高家兔乳腺组织中TAP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成功构建了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LG-EGFP-TAP,为进一步研究奶牛TAP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奶牛S100A12蛋白功能提供一种灵敏、高效的免疫学检测试剂,将纯化好的S100A12蛋白分别与弗氏完全佐剂和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制备成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S100A12多克隆抗血清,应用琼脂双扩散法、间接ELISA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该抗体的效价及其特异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100A12抗血清经琼扩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效价分别达到1∶8和1∶409 600,同时免疫印迹法证实该抗体能与S100A12蛋白特异性结合。本试验成功获得了特异性强、效价高的S100A12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100A12基因功能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6.
探讨经乳头管灌注脂多糖(LPS)对兔血清酶活性的影响及乳腺病理组织学变化.12只泌乳兔(产后第7天)经乳头管灌注LPS(150 μg/kg体重)建立急性临床型乳房炎模型,在灌注前2 h,灌注后6、12、24、48、72 h以及5 d和7 d分别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过氧化物酶(LP)及...  相似文献   
47.
奶牛多形核白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与乳腺免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leukocytes,PMN)在奶牛乳腺防御病原菌感染中充当首要防线,而PMN的凋亡在解除奶牛乳腺的炎性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作者综述了PMN凋亡的分子调控及其在奶牛乳腺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四川地区禽源空肠弯曲菌流行菌株的感染情况及其Che W基因的变异特点,本研究于四川地区采集禽源盲肠及内容物对空肠弯曲菌进行分离并纯化培养,将分离菌株进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 RNA基因PCR鉴定,并对分离株的Che W基因进行克隆测序,选取Gen Bank中登录的10株国内外空肠弯曲菌菌株与分离株进行Che W基因的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经纯化培养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上后出现无溶血现象的菌落;革兰染色为阴性;生化代谢类型较稳定且与相关报道一致;16S r RNA基因序列与空肠弯曲菌(NCTC11168、YQ2210)等菌株同源性为99%以上。15株分离菌株的Che W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所选参考株一致性为98.68%,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一致性在98.9%以上。其中鹌鹑源分离株CJ-1、CJ-2、CJ-4、CJ-13、CJ-14在第22位和161位均出现单个碱基的置换为A→G。本实验中分离菌株均为空肠弯曲菌且分离菌株之间Che W基因保守性强,遗传变异动态性较弱。本研究为空肠弯曲菌遗传变异方面的相关动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为了比较"普免"和产后跟胎免疫这2种免疫接种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该试验研究选取饲养管理规范、生产水平较高的乐山市某规模化猪场对近3年来的母猪配种分娩率、窝均总仔、窝均健仔、窝均死胎、木乃伊胎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采取"普免"程序后2年内同时间段所配种的7 405胎次,作横向比较分娩率分别为90.23%和91.06%,差异不显著;同时纵向统计(即采取普免程序的2015年5月—2017年5月母猪所配种的7 405窝与跟胎免疫的2014年4月—2015年4月所配种的4 320窝)分娩率分别为90.37%和87.72%,提高分娩率2.65%。产后20 d免疫、妊娠1~30 d、31~60 d、61~90 d和91 d至分娩免疫的窝平总产仔数分别为12.21、12.19、12.17、12.07和12.10,差异不显著;窝平均活产仔率分别为95.17%、95.49%、95.89%、94.53%和95.37%,差异不显著。综合结果表明猪瘟传代细胞疫苗"普免"对母猪的分娩率、产仔数和产仔质量无显著影响,可以作为规模猪场母猪猪瘟免疫程序之一。  相似文献   
50.
为了建立非洲马瘟病毒(AHSV)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方法,基于AHSV VP7基因保守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的优化,建立了快速、灵敏的AHSV RT-LAMP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在63℃恒温下反应45min,便可进行高效率的特异性扩增。反应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染料可视化鉴定,能够快速有效检测AHSV。用建立的方法检测马属动物易感的4种疫病病原,结果均为阴性,证实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是RT-PCR的1 000倍。建立了AHSV RT-LAMP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的特点,适合用于现场AHSV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