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磷  姜楠 《北方园艺》2021,(16):161-169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基于农村发展总体目标,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对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内部各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及制约性影响因素展开综合研究.结果 表明:2006-2018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值整体波动上升,目前处于转型跨越发展阶段.各系统层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逐渐从高度失调演变为良好协调.2006-2012年3项系统层指标障碍度小幅波动,2013年后农业现代化系统障碍度的变动趋势为先升后降再上升,农村现代化系统显著提升,农民现代化系统则逐年稳步下降.具体障碍指标包含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占比、人均投递线路长度、人均村庄建设投入等.基于此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以期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加速构筑现代化繁荣格局.  相似文献   
132.
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包括α、β、γ和δ等4个属,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其中,α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人和猪、犬、猫、蝙蝠等,β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人和牛、马、猪、鼠、蝙蝠等哺乳动物,γ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鸡、火鸡、鸭、鹅等禽类,δ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野禽和猪。引起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病毒(2019-nCoV)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可感染禽类的冠状病毒主要来自γ冠状病毒属和δ冠状病毒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等家禽中分离到的冠状病毒均为γ冠状病毒属。家禽冠状病毒感染危害较大的是IBV。此外,鸭冠状病毒、鹅冠状病毒和鸽冠状病毒等在家禽中也有检出。一些野禽可感染δ属冠状病毒(如鹅口疮冠状病毒HKU12等)。2013年以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对全国17省份共计5 249份家禽样品进行了禽源冠状病毒检测,共检测到IBV 446株,新型鸭冠状病毒和新型鸽冠状病毒等新型禽冠状病毒共277株,IBV、新型鸭冠状病毒、新型鸽冠状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50%、2.04%、3.24%。对2019-nCoV与禽源冠状病毒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2019-nCoV与已知的禽源冠状病毒核苷酸同源性较低;基于冠状病毒1ab基因保守区域的进化分析表明,2019-nCoV与禽源冠状病毒亲缘关系较远。基于上述分析,初步排除2019-nCoV来源于已知家禽冠状病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3.
为探究黑龙江省农民种植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的效果,运用DID模型对参加种植合作社农户和未参加种植合作社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与种植合作社后,家庭总收入、务工收入相比较未参与户明显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明显下降;参加合作社对农户务工收入的增加有持续推动作用。农户参与合作社的行为主要依据农户获益程度,根据农户入社之后总收益与入社之前总收益的差值进行行为决策。农户年龄与家庭总收入和务工收入呈负相关,与农业经营性收入呈正相关;耕地面积、土地块均面积和家庭劳动力人数与家庭总收入和农业经营性收入呈正相关;土地租金与农业经营性收入呈负相关,与家庭总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农民种植合作社对高收入水平农户的促进作用显著,对低收入水平农户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建议政府应该制定适合种植合作社长期发展的专项扶持体系,完善合作社运行的激励机制;政府要重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人力资本积累,通过种植合作社等载体,为农户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种植合作社的公共服务功能,合作社要注意社员获益的平等性,避免社员获益纠纷,影响合作社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4.
GFP标记溶磷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及其定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有效利用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菌株,对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及其根部的定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修改的反复冻融转化方法,将穿梭载体pGFP4412质粒转化进入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细胞,对该菌株进行GFP标记,筛选荧光表达强烈且稳定遗传的转化子,对转化子的细胞及菌落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对其溶磷能力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以GFP基因标记和抗性标记作为示踪手段,将GFP标记的CHW10B菌株接种到南方红豆杉1年生盆栽实生苗根表面,借助荧光显微镜及稀释涂布技术,对根际土壤中GFP标记菌株进行定期回收检测.[结果]成功获得CHW10B菌株荧光表达强烈且稳定遗传的GFP转化子,该转化子及野生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G-),短杆菌,但二者在LB固体平板上的菌落形态有一定差别.野生菌株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湿润黏稠,为乳白色;而标记菌株CHW10B-GFP2菌落表面为浅棕色,其他一致;标记菌株溶磷能力与野生菌株接近,发酵液上清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639.12和656.57 mg·L-1.GFP标记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的数量变化幅度较大,接种1天根际土壤中CHW10B转化子菌数为6.08×107cfu· g-1,随后细菌数量迅速减少,15天后标记细菌数量开始增多,25~ 40天菌体数量升高并呈平稳趋势.用荧光显微镜对接种40天后南方红豆杉的根部进行观察,发现在根系表面及其内部有大量发绿色荧光的GFP标记细胞存在.[结论]GFP基因标记的CHW10B菌株在南方红豆杉幼苗根际土壤中具有持久性定殖的能力;另外,该标记菌株能在根表面和内部定殖,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135.
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AK)是一种催化磷酸基团在腺嘌呤核苷酸之间相互转换,从而调节细胞内的不同部分腺嘌呤核苷酸比例的磷酸转移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腺苷酸激酶同工酶新亚型被发现,现从编码腺苷酸激酶基因的定位、腺苷酸激酶的底物偏好及其功能等几个方面做了综述,为全面深入了解腺苷酸激酶家族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新线索。  相似文献   
136.
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推广水稻品种部分叶片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并推广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植株抽穗后10 d叶片数量、叶面积、光合势(LAD)、上三叶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叶面积以及剑叶叶绿素含量(CCI)和比叶重(SLW)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47年来水稻品种的平均产量由7 756.6 kg hm-2提高到12 807.3 kg hm-2,增加了65.11%,平均每年增加1.39%。随着水稻品种产量的提高,单株叶面积和LAD增加,并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叶面积和LAD的增加主要是植株叶片数量和倒三叶叶面积显著增加的结果;倒二叶叶面积变化不大;剑叶长度显著变短,面积呈下降趋势,但剑叶叶绿素含量和SLW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结果表明,吉林省水稻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主要是通过增加抽穗后植株叶片数量和倒三叶叶面积,提高了单株叶面积和LAD。水稻抽穗后植株叶片数量、单株叶面积、LAD、CCI值和SLW可以作为高产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7.
卵巢囊肿是指由于动物的生殖内分泌紊乱,导致卵巢组织中未破裂的卵泡或黄体因其自身组织变性和萎缩而形成球形空腔,使患病动物处于持续发情状态[1],该症状多见于老龄犬和猫。现将本院一例老龄犬卵巢囊肿的病例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8.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沈阳某地区稻壳粉与玉米芯进行元素分析,二者均含有Ca、P、Na、Mg、Se、Zn、Mn、K、Cu、Fe等微量元素,方法回收率在90.4%~108%之间。将稻壳粉和玉米芯中部分微量元素与瘦肉型生长育肥猪饲料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发现,稻壳粉及玉米芯中均含有瘦肉型生长育肥猪饲料所需微量元素,但Ca、P、Na、Mg、Se、Zn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稻壳粉中,K、Fe含量略低,Cu含量达标,但Mn元素含量远远高出国家标准,摄入过多会导致中毒现象发生;玉米芯中,K、Cu、Fe、Mn元素含量均可达到国家标准。因此,在进行饲养瘦肉型生长育肥猪时,应选用玉米芯来进行喂养,同时可添加含有Ca、P、Na、Mg、Se、Zn元素的营养物质进行辅助喂养。  相似文献   
139.
[目的]采用GC-MS法分别对巴西绿蜂胶原胶、乙醇提取液、蜂胶渣石油醚微波辅助萃取法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为蜂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GC-MS联用仪对巴西绿蜂胶原胶、乙醇提取液、蜂胶渣石油醚微波辅助萃取法所得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鉴定。色谱柱:HP-5MS毛细管柱(30m×I.D.0.25mm×Film0.25μm);柱温:初始80℃,保持5min,以5℃.min-1速度升温至185℃,保持5min,Post:270℃,2min,分流进样,分流比20∶1;进样口温度:250℃。质谱条件:EI电离源,电子能量70eV,接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30~500amu。[结果]GC-MS分析鉴定出蜂胶原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活性物质9种,主要是芳香酸及萜类衍生物;蜂胶乙醇提取液及蜂胶渣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活性物质分别为13种和5种,主要为有机酸酯类。[结论]蜂胶原胶、蜂胶乙醇提取液及蜂胶渣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含量及化学组成上存在差异,但活性组分间存在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0.
牛酮血病是由于日粮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蛋白质和脂肪过多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产生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所引起的一种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壮龄、经产、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常在产后两星期左右发病,个别产后2~3天或泌乳期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