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呼和浩特市不同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定量遥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 8影像数据,提取呼和浩特市地表温度(LST)、4种典型植被参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修正土壤植被指数(MSAVI)、比值植被指数(RVI)及植被覆盖度(FV),并结合研究区土地覆被信息,探讨了LST与4种典型植被参数的定量遥感关系,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地表温度—植被参数的影响及其二者之间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地表温度—植被参数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NDVI,RVI,MSAVI,FV每增加0.1,对应的LST分别下降:0.99℃,0.83℃,1.02℃,0.64℃;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中二者相关性差异显著,其中林地LST与4种植被参数相关性最强,RVI与LST相关性最稳定;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30~1 920 m),地表温度—植被参数空间相关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DVI,FV,MSAVI,RVI与LST的空间相关性分别在120 m,240 m,60 m,120 m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82.
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寄生真菌对大豆耕作系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洁  许艳丽  姚钦 《大豆科学》2016,(3):461-467
大豆长期连作以后,随着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的增多,胞囊线虫天敌也在不断积累,逐步形成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真菌作为主要因子,在抑制性土壤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大豆长期连作对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的影响,以大豆22年定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分离和鉴定了22年大豆连作、3年大豆连作和22年大豆轮作(小麦-玉米-大豆)土壤和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不同虫态寄生真菌。结果表明:大豆经过22年连作后,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a)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分离数量高于3年连作和22年轮作,其中厚垣轮枝菌的数量最高,每克土中含有1.5×104株,胞囊、卵和J2上分别分离到14,18和8株,显著高于3年连作和轮作。研究结果证明了大豆经过长期连作后,土壤中积累了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而厚垣轮枝菌可能是抑制性土壤中的主要寄生真菌。  相似文献   
83.
为了发掘更多与玉米雄穗生长发育早期耐旱性相关的转录因子基因,选用耐旱型玉米自交系(DT)铁7922、X178,以及干旱敏感型自交系(DS)吉81162和丹340为试验材料。使用盆栽方法进行育苗,并在一致且适宜的肥水条件下培养至雄穗发育前期,通过人工模拟田间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溉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处理。采用RNA-Seq技术检测玉米雄穗发育早期在受到干旱胁迫后相对于正常灌溉处理而言,耐旱相关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共发现287个转录因子基因在受到干旱胁迫后相对于正常灌溉呈现差异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和注释结果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中具有耐旱调控功能的转录因子基因34个。其中在2个耐旱型材料中共有且表达模式一致的基因6个;在2个干旱敏感型材料中共有且表达模式一致的基因3个;在4个材料中均呈显著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基因1个。研究结果为玉米雄穗发育早期耐旱功能转录因子基因发掘和耐旱分子育种提供了基因基础。  相似文献   
84.
近40a岱海湖面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位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区的岱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形图和13期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岱海水域面积和流域耕地面积,探讨其最近40a内时空变化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从1976年的149.55km~2萎缩到2015年的60.54km~2,缩减幅度达到59.52%。其中1995-2000年湖面萎缩最显著,缩减面积达到18.76km~2,2000-2006年湖面萎缩了5.01km~2,2010-2015年间又缩减了8.85km~2。从湖泊面积变化过程分析发现,其面积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以及气候暖干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自1976-2015年间气温升幅明显,降水量和蒸发量呈减少趋势,入湖径流量减少明显。随流域人口迅速增长导致流域工农业总用水量快速增加,对湖泊面积变化形成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幼套球囊霉的不同接种量对紫茎泽兰各生长指标的影响,并对比其菌根依赖性,为利用不同途径防控紫茎泽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以无菌剂盆栽为对照,通过在灭菌土中接种不同剂量的幼套球囊霉(每株5、10和15 g),研究其对紫茎泽兰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紫茎泽兰的菌根侵染率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单株接种量为15 g时,侵染率最大,达80.16%;接种幼套球囊霉可显著提高紫茎泽兰的生长速率,其作用效果与接种时长和接种量有关,当接种时长为2个月时,单株接种量为10 g的紫茎泽兰生长速率最快,为0.61 cm/d。幼套球囊霉对紫茎泽兰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强。与单株接种5 g相比,单株接种15 g的紫茎泽兰株高增加22.63%、叶总面积增加61.29%、总根长增加27.44%、总生物量增加74.13%、茎生物量比增加15.79%,而根冠比、根生物量比则分别下降39.42%、24.73%。紫茎泽兰对幼套球囊霉的菌根依赖性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单株接种量为15 g时菌根依赖性高达510.21%。【结论】接种幼套球囊霉可以显著调节紫茎泽兰生物量的分配并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86.
本文讨论了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多样化生源背景下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结合多样化生源的背景,将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与多样化生源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进行结合,试图找出多样化生源背景下,提高学生对软件测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7.
四川阿坝州地区大骨节病高发,普遍认为大骨节病与土壤环境有很大关系,查明阿坝州地区大骨节土壤元素含量及矿物组成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阿坝州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除Cd镉外,其他元素都达到国家一级土壤标准。土壤矿物组成有石英、长石、蒙脱石、方解石等,粘土矿物占10%以上,其中阿坝和红原地区粘土矿物所占比例略高于壤塘地区。  相似文献   
88.
试验旨在分析内蒙古生鲜乳中氨基酸含量、乳蛋白营养价值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为生鲜乳营养品质评定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兴安盟、通辽市7个代表地区,采集同一季节70批次奶罐奶,用于分析内蒙古生鲜乳中17种氨基酸含量,并用FAO(2011)推荐的最新氨基酸评分模式评价乳蛋白营养价值,同时比较地区差异。结果表明:内蒙古生鲜乳中氨基酸总量为3.117%,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0.593%),其次是脯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低(0.060%和0.061%)。内蒙古生鲜乳中必需氨基酸(EAA)构成比例及氨基酸评分均高于FAO/WHO理想蛋白质标准和模式。内蒙古不同地区生鲜乳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与赤峰市生鲜乳中氨基酸含量相比,锡林郭勒盟生鲜乳中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总氨基酸(TAA)的含量优势明显(P0.05),呼伦贝尔市生鲜乳中缬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的含量较高(P0.05),呼和浩特市生鲜乳中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酪氨酸含量相对较高(P0.05),其他几个盟市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内蒙古生鲜乳中乳蛋白为优质蛋白,其中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和呼和浩特市生鲜乳氨基酸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性,本研究从奶牛乳房炎乳中分离到的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HLJ-36,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木糖、ONPG、柠檬酸盐等反应呈阳性,氧化酶、吲哚、尿素酶等反应呈阴性。理化特性与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均显示,分离株与乡间布丘菌特征相符,与人源乡间布丘菌肠道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NR_041968.1)同源性最高,达99%。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72h内未发生死亡,表明其致病性较弱。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噻呋、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对头孢西丁、美罗培南、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敏感。结果表明,乡间布丘菌可能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一种病原菌,并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由于该菌与人源乡间布丘菌肠道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NR_041968.1)同源性最高,有通过乳及乳制品传播给人类的可能,本试验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性,本研究从奶牛乳房炎乳中分离到的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HLJ-36,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木糖、ONPG、柠檬酸盐等反应呈阳性,氧化酶、吲哚、尿素酶等反应呈阴性。理化特性与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均显示,分离株与乡间布丘菌特征相符,与人源乡间布丘菌肠道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NR_041968.1)同源性最高,达99%。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72 h内未发生死亡,表明其致病性较弱。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噻呋、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对头孢西丁、美罗培南、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敏感。结果表明,乡间布丘菌可能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一种病原菌,并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由于该菌与人源乡间布丘菌肠道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NR_041968.1)同源性最高,有通过乳及乳制品传播给人类的可能,本试验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