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番鸭和鹅细小病毒PCR鉴别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基因库中番鸭细小病毒(MDPV)FM株和鹅细小病毒(GPV)的B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3个引物PVC、MDPVdn、GPVdn,分别用MDPV—DNA、GPV—DNA、MDPV尿囊液、GPV尿囊液、鸭瘟病毒尿囊液、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尿囊液和无离子水对照,以PVC/GPVdn和PVC/MDPVdn特异引物在同一条件下进行PCR扩增,产物经10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在PVC/GPVdn系统中,MDPV—DNA、MD—PV尿囊液、DP、ILT和无离子水对照无条带,其余样品均出现约460bp的条带,在PVC/MD—PVdn系统中,只有MDPV—DNA、MDPV—GPV混合DNA、MDPV尿囊液中出现约900bp的条带,其余无特异性核酸带,对MDPV—DNA的敏感性达O.5pg,对MDPV尿囊液敏感性为1000ELD50/5弘L,对GPV—DNA的敏感性为0.5pg,对GPV尿囊液敏感性为10ELD50/5μL。分别将不同时间提取0.5ng/μL MDPV—DNA、0.5ng/μL GPV—DNA、MDPV尿囊液、GPV尿囊液和无离子水对照样,以PVC/GPVdn和PVC/MD—PVdn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3次,结果稳定。表明该PCR检测技术可灵敏、快速鉴别番鸭和鹅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02.
荧光定量RT-PCR检测猪日本脑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日本脑炎病毒(JEV)N基因片段序列,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模板,同时根据GenBank中的靶序列设计了荧光定量R-PCR的1对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通过条件优化,以定量的10倍系列稀释的质粒为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JEV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1.0×100拷贝/μL,线性范围为109~100,达10个数量级;对起始浓度为1.0×109、1.0×108和1.0×107拷贝/μL的标准品的最终实际测得值(Ct)分别为17.33、20.52和23.90,变异系数分别为0.54%、0.74%和0.53%,均小于5%.对阳性组织病料的检测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高出常规PCR,与套式PCR(nested-PCR,nPCR)具有相近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3.
将重组质粒pUCLaFc和pUCF46Fc用EcoRI和SalⅠ酶切,回收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裂解位点(Fc)基因,将此Fc片段用光敏生物素标记,制备出Fc探针。该探针能够与新城疫病毒(NDV)的强毒株F46E9、中毒株M株和弱毒株LaSotaE4株杂交,而不与对照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杂交,说明探针是特异的。用pUCLaFc的Fc探针检测了各5份NDV强中弱毒株的尿囊液,均为阳性。但强毒株和弱毒株的Fc探针都能与所用的强、中、弱毒株杂交,说明该Fc探针尚不能区分强、弱毒株。  相似文献   
104.
NDV小片段多肽F14a的融合表达和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对应NDV强毒株F基因裂解位点附近编码 14个多肽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 pGEMEX 1,构建重组质粒GEMF14a并转化大肠杆菌DE3。将GEMF14a/DE3的融合表达产物免疫兔 ,制备抗多肽抗体。该抗体与NDV强毒株F4 8E9呈ELISA强阳性反应 ,P/N >3 5~ 7 0 ,而与弱毒NDV的Ⅰ、Ⅱ、Ⅲ和Ⅳ系呈阴性反应 ,P/N <2 0 ,证明制备的F14a抗多肽抗体是特异的 ,可用于NDV强弱毒株的毒力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05.
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Nsp2基因缺失株Jiangxi-3的第9代病毒(Jiangxi-3F9)按常规方法制成油佐剂灭活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PRRSV和猪圆环病毒(PCV2)抗原与抗体均为阴性的60日龄健康猪,免疫组分别于初次免疫第21和28天、二次免疫第28天(即初次免疫第28天加强免疫1次)用200LD50的Jiangxi-3 F9进行攻毒,同时各组均设立对照组。通过试验动物体温变化、临床症状、血清PRRS抗体和抗原定期检测结果评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初次免疫第21和28天免疫组攻毒后体温仍然明显升高,而二次免疫第28天免疫组攻毒后体温升高不明显,最高体温约40℃。初次免疫21-28 d免疫组特异性抗体水平持续升高,初次免疫第21天与第28天抗体水平差异显著(0.01P0.05);二次免疫后免疫组抗体水平仍持续升高,第28天可达3.105±0.125,二次免疫第28天与初次免疫28天抗体水平差异显著(0.01P0.05)。初次免疫第21天和第28天免疫组攻毒后仍能在血清中检出PRRSV抗原,仍表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而二免第28天的免疫组攻毒后其PRRSV抗原检出率、发病率、死亡率均为0。表明初次免疫第28天加强免疫一次比免疫一次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6.
将分离到的8种PRV分离株的g E、TK基因与国内外的毒株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分离毒株的gE、TK基因与15株国内外已发表的代表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3%~99.9%、98.7%~99.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与国内近年分离自不同省份的代表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国外分离的代表毒株亲缘关系较远;而对gE、TK基因氨基酸主要变异位点分析表明,gE和TK基因都有一些位点已经发生突变。结果表明猪PRV广东部分地区分离毒株已发生变异,为规模化猪场对猪伪狂犬病的净化以及疫苗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108.
用光敏生物素标记鸡新城疫cDNA,制备核酸探针,经斑点杂交和碱性磷酸酶显色后,探针同该cDNA的PCR产物、PCR产物重组子和新城疫强、弱毒株呈现阳性反应,与IBV、ILT、MG和正常尿囊液等均呈阴性杂交反应,田间病料的杂交试验也表明该cDNA探针是敏感且特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根据GenBank中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株(ATCCVR-2332)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针对PRRSV ORF3、ORF5和ORF6基因的引物,利用RT-PCR从广东省送检的5份病料中均分别扩增得到了大小约787、630和550bp的片段,将扩增的cDNA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并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分析,并与国内外已发表毒株和疫苗株(RespPRRS/Repro、RespPRRSMLV)、LV4.2.1株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5个毒株与CH-la、HB-l(sh)、BJ-4、ATCC VR-2332、疫苗株等毒株ORF3、ORF5、ORF6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2%~98.7%、85.4%~96.8%、91.8%~98.9%,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4.6%~97.6%、84.5%~95.5%、94.8%~98.9%;而与LV4.2.1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56.1%~58.3%、54.4%~57.0%、62.2%~64.4%,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53.9%~56.7%、54.0%~57.0%、78.0%~80.3%。基因系统发育树表明,广东省流行的PRRSV与HB-1(sh)株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相似文献   
110.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1型(PCV1)ORF2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应用PCR方法从PK-15细胞和疑似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仔猪组织病料中分别扩增出了PCV1 ORF2全基因(702bp)。将此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筛选获得了重组质粒pMD-PCV1-ORF2,并对其进行了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PK-15来源和组织病料来源的ORF2基因的同源性为99.4%,二者与GenBank中登录的PCV1 ORF2基因的同源性为97.3%~99.9%,与PCV2 ORF2基因的同源性为67.9%~68.4%,二者编码的蛋白在几个功能区比较保守。抗原表位预测表明,PCV1 ORF2编码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