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4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牦牛作为川西北地区牧民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经济地位。然而,牦牛标准化养殖问题一直制约着牦牛产业的发展,为促进牦牛标准化养殖进程,本研究通过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制约川西北牧区牦牛标准化养殖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调研结果表明草畜矛盾、牧民养殖观念、养殖技术、加工技术、政策资金等都对牦牛的标准化养殖带来严重的影响,制约着牦牛产业的发展。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期望为政府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利用改进的石蜡切片、HE染色法测定了初生、1-4月龄5个阶段的20头长白猪皮下脂肪细胞大小并进行最小二乘均数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长白猪的皮下脂肪细胞直径初生时为53.54μm,1月龄增大到62.20μm,2月龄最低为43.36μm,随后的3、4月龄逐渐缓慢增加到64.56μm、72.49μm。  相似文献   
13.
对牦牛小群配种及其相关环节进行介绍,旨在通过该技术提高母牛繁殖力,为牦牛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解理塘牦牛群体的遗传资源特征,试验选取6头成年牦牛(公母各半)测定其体尺、体重,并采用屠宰分割的方法测定理塘牦牛的屠宰副产物重、内脏器官重及各项屠宰指标。结果表明:理塘牦牛公牦牛所有体尺体重指标均大于母牦牛,其中宰前重、体高及胸围性别差异均极显著(P0.01),体斜长差异显著(P0.05);头、蹄重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皮重性别差异显著(P0.05);胴体重、净肉重公牦牛大于母牦牛,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眼肌面积公牦牛大于母牦牛,性别差异显著(P0.05)。说明理塘牦牛公牦牛的屠宰性能优于母牦牛。  相似文献   
16.
牦牛冬季舍饲是提高增质量速度、加快出栏的重要措施,故该研究内容是在四川省红原县设计有窗式和开放式牦牛舍、建设后投入生产,比较2种牛舍的使用效果。有窗牦牛舍长度63 m、跨度9 m、檐高3.2 m。牛舍南偏东15?,南侧设置屋顶采光带与通长窗,北侧间隔设置窗户,屋檐下通长设置通气缝。开放牦牛舍样式与有窗舍基本相同,南侧无墙,牦牛可通往运动场。牛舍建成后按试验要求饲养牦牛,对2类牦牛舍环境和生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舍温度分别为4.17和0.02℃,湿度分别为43.25%和30.94%,CO2分别为1 313和669 mg/m3,以上指标差异显著(P0.05);NH3分别为0.55和0.59 mg/m3(P0.05),风速分别为0.30和0.06 m/s(P0.05)。2种舍牦牛日增质量分别为0.30和-0.06 kg/(d·头)(P0.01);采食量分别为4.04和3.96 kg/(头·d)(P0.05)。有窗舍比开放舍每头牦牛平均多收益216.35元/月(P0.01)。可见,有窗舍比开放舍牛舍环境温度高、牦牛增质量速度快,更具有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模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探索科学的犊牦牛早期培育模式。【方法】 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新生犊牦牛2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GF)犊牦牛出生后在天然牧场内随母放牧哺乳;早期断奶组(EW)犊牦牛随母放牧哺乳至15日龄时隔离母犊,逐渐过渡为饲喂代乳粉,提供开食料及天然牧草自由采食,至犊牦牛固体饲料采食量达到0.5 kg/d时停喂代乳粉,90日龄后停喂开食料转入天然牧场放牧饲养;早期断奶+益生菌组(EWP)断奶过程同EW组,并在代乳粉、开食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9.98×1011 CFU/g)。分别于犊牦牛30、60、90、150日龄时测定体重及体尺指标,于30、60、90日龄晨饲前采集犊牦牛颈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生化指标、激素、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 3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体重、体尺,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均显著低于GF组(P<0.05),EW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60~150日龄各组犊牦牛体重、体尺均无显著差异(P>0.05);6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IGF-1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含量均显著高于GF组(P<0.05);9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GLU、尿素氮(BUN)、IGF-1、甲状腺素(T4)及IgA水平均显著高于GF组(P<0.05),且EWP组血清TG、GH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GF组(P<0.05)。【结论】 与随母放牧哺乳模式相比,两种早期断奶方式在断奶初期(30日龄)对犊牦牛均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在断奶后补饲代乳粉与开食料有利于改善犊牦牛后期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机体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且补充益生菌能够缓解犊牦牛的早期断奶应激,并对犊牦牛生长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有进一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和品种类群最多的国家。牦牛乳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生产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较全面的总结四川省牦牛乳产业的发展情况,本文基于走访调研资料,结合四川省牦牛乳业发展实际情况,分析牦牛乳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四川省牦牛乳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旨在对牦牛同种移植炎症因子-1(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1,AIF-1)蛋白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并探讨其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采用q-PCR检测AIF-1基因在牦牛5种组织中的表达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AIF-1蛋白,q-PCR检测小鼠巨噬细胞4种炎性因子的表达量。结果表明,AIF-1基因在麦洼牦牛脾中表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1)。表达并纯化出约29.47 ku的AIF-1重组蛋白,1.0、10.0、100.0μg·mL^-1 AIF-1蛋白均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和iNOS的表达。这表明AIF-1在巨噬细胞免疫应答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为深入研究牦牛AIF-1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