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9篇
  1篇
综合类   8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以细胞总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抽提PCV2细胞毒株总DNA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PCV2 ORF3基因。将ORF3和表达载体pGEX-6p-1用BamH I和Sal I双酶切回收后连接,将测序验证为阳性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GEX-6p-1-ORF3。重组质粒pGEX-6p-1-ORF3转化BL21(DE3)后用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对获得的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PCV2 ORF3在pGEX-6p-1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其表达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分子质量约为37 kD,且能够和PCV2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具有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32.
通过研究猪瘟(CSF)疫苗免疫猪抗结构蛋白E2、E0和C抗体的产生规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CSF疫苗免疫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CSF疫苗免疫猪过程中,抗E2抗原血清抗体的产生特征;分别以重组猪瘟病毒(CSFV)结构蛋白E0和C为抗原,建立检测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检测疫苗免疫过程中抗E0和C蛋白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显示:CSFV-E0和CSFV-C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抗原最佳包被质量浓度分别为2.09和1.59μg/mL,待检血清样本最适稀释度分别为1∶60和1∶80,酶标二抗稀释度分别为1∶100和1∶350,2种ELISA方法与常见猪病原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CSF疫苗免疫后第7天即可检测到抗E2、E0和C蛋白的抗体,其中抗E2和E0的抗体在免疫后第21天达到最高水平,E2抗体滴度先上升后下降,E0抗体在免疫后第21天开始下降并最终趋于稳定;C蛋白抗体在免疫后第7天出现,随后开始下降,在第28天转为阴性。结果表明,利用重组抗原建立的CSFV血清抗体ELISA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评价CSF疫苗免疫后血清中针对3种结构蛋白的抗体消长特点,从而为临床猪瘟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疑似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发现该病料可使Marc145细胞产生CPE,应用猪蓝耳病病原检测试剂盒从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PRRSV,命名为Gs/Lzh/07株。同时应用RT-PCR方法扩增该分离毒株的非结构蛋白Nsp2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发现所扩增到的Nsp2基因有90个核苷酸的缺失。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Nsp2基因与经典毒株PRRSV-ch-1a核苷酸同源性为83.0%,氨基酸同源性为72.7%;与高致病性变异毒株NX和SD核苷酸同源性为95.5%,氨基酸同源性为90.9%,可见该毒来源于2006-2007年流行毒株,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已经在甘肃省存在。该毒株的成功分离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供数据,也为预防控制该病积累了资料。Nsp2的特性分析为揭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V在甘肃省的流行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为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口蹄疫病毒衣壳前体蛋白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将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前体基因(P1)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依次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P1-2A-EGFP。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pVSV-G质粒载体共转染GP2-293包装细胞,用产生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幼仓鼠肾细胞(BHK-2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用嘌呤霉素筛选抗性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中FMDV衣壳前体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P1-2A-EGFP构建正确,绿色荧光蛋白和FMDV衣壳前体蛋白在细胞中能稳定表达。FMDV衣壳前体蛋白基因细胞表达体系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口蹄疫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主动柔性垂直绿化防护在岩石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动柔性防护系统为一种开放式的防护方法,安装方便快捷,施工简单,防护效果好,应用广泛。但由于条件所限,国内主动柔性防护系统与植被恢复相结合的绿化防护比较少。本文介绍了SNS主动柔性防护系统的防护功能及特点,阐述了该系统与绿化植物结合进行岩石边坡垂直绿化生态防护的模式及施工工艺,分析了垂直绿化中攀缘植物的选择原则和适宜品种。综合分析认为主动柔性垂直绿化技术将主动柔性防护网和攀缘植物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岩石边坡垂直绿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6.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对29份莜麦种质的13个植物学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存在广泛变异,其中倒伏性状变异幅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2.62%,其次为叶宽(27.85%)、有效分蘖数(15.31%)、茎粗(14.56%)、花序长(14.30%)、芒长(12.54%)、花序宽(11.89%)、千粒重(11.13%),而节长、株高、叶长、种子长和宽变异系数较小;各性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株高和茎粗、倒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506、-0.481;花序长和宽的相关系数为0.848;种子长度和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0.618);植株越高,其茎节特征表现细长,叶片宽大,易倒伏;芒越短,产种性能越高,籽实也更饱满.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莜麦种质可划分为3个类群,即饲用型、粮用型、资源型.  相似文献   
37.
利用可溶性重组PCV2-Cap蛋白肽段为抗原,建立PCV2血清抗体间接ELISA诊断方法(rhcap-ELISA)。将PCV2cap基因中含主要表位的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6p-1上,转化E.coli,降低诱导温度至18℃诱导,获得大小为34 ku的可溶性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试验证实该融合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学活性,通过亲和层析柱对可溶性蛋白进行纯化。用融合表达的可溶性蛋白肽段作为抗原,建立猪圆环病毒(PCV2)血清抗体间接ELISA诊断方法。该方法的交叉反应结果表明,重组抗原与PRRSV、CSF、PPV和PRV阳性血清之间不存在交叉反应;用rhcap-ELISA和商品化的同类试剂盒(PCV2-Ab-Kit)检测137送检血清样品,2种试剂盒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79.56%和83.21%。因此,rhcap-ELISA猪圆环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于在大规模的PCV2血清抗体的检测工作中使用。  相似文献   
38.
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探讨麻城黑山羊的改良和新品系选育。选用麻城黑山羊(Ⅰ,对照组)、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Ⅲ)、波麻F1×波麻F1(Ⅳ)和波尔山羊×波麻F1(Ⅴ)5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试验期90d,于试验始日及第90天称量,试验结束时于每个组选取12只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较麻城黑山羊组均有所提高,其中Ⅱ、Ⅲ、Ⅴ组的日增量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较麻城黑山羊有较大提高,其中Ⅱ、Ⅴ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P<0.01),Ⅱ、Ⅳ组的肉骨比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Ⅱ、Ⅴ组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各组间主要肉质性状除麻城黑山羊宰后24h的pH显著高于Ⅱ、Ⅳ组(P<0.05)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Ⅲ组的Fe含量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杂交后代肌肉的氨基酸组分完全,且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麻城黑山羊。结果显示,Ⅱ组是肉羊生产理想的杂交组合,Ⅴ组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前,一些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疫苗注射后免疫抗体偏低,甚至出现免疫失败现象,笔者根据多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总结出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几大因素,仅供基层一线防疫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0.
1 发病情况 2009年5月到6月湖北省某羊场从四川省某公司(每家每户散养后集中),分3批购得黑山羊847只.第1批羊购进后第3天出现咳嗽并死亡1只,第15天有30%羊群表现出咳嗽症状,第20天约有80%的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咳嗽,消瘦同时,口、唇部结痂并出现大批死亡,第2批羊购进后和第1批羊混合饲养,其中第3批的192只羊买回后即转手卖给当地农户.发病后该羊场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凭技术人员养殖经验先后使用了13种药物进行治疗,但疗效不明显.截止2009年8月1日死亡率为24.7%(162/655).2009年8月1日笔者赶到发病羊场,经现场调查、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口疮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