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4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人源蓝氏贾第虫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人源蓝氏贾第虫北京株(BEIJ88/BTMR1/1)体外纯培养的电镜负染和超薄切片观察到蓝氏贾第虫病毒粒子。该病毒位于感染早期贾第虫的细胞质中,感染晚期的细胞核中。根据国外发表的蓝氏贾第虫病毒序列设计了6对互相重叠的引物。用这6对引物对从中国人源蓝氏贾第虫北京株发现的蓝氏贾第虫病毒基因组进行RT—PcR,将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中并转化入DH5a感受态菌,送上海生工测序,通过BLAST对Gen-Bank进行同源性搜索。结果 测得我国人源蓝氏贾第虫病毒基目组全长为6273bp,与国外报道的蓝氏贾第虫病毒序列同源性为95%,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0%。  相似文献   
32.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病毒的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发表的隐孢子虫病毒的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对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鼠隐孢子虫(C.muris)、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进行RT-PCR扩增,结果发现仅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含有大小约为1.7×103nt和1.3×103nt2个片段的dsRNA病毒.将其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克隆测序,经与GenBank比较,含这2个片段的dsRNA病毒与已发表的该虫病毒的同源性分别为96%和98%.电泳鉴定发现,该病毒对低浓度RNA酶不敏感,且不能被DNA酶降解.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该聚合酶的活性.电镜观察未发现存在病毒样粒子.  相似文献   
33.
犬绦虫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给14日龄海兰鸡雏接种E.tenella杂交F2株(本实验室培育),7d后扑杀,刮取盲肠卵囊制成卵囊悬浊液。用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含活性氯不低于7.5%)分别处理5min、10min、15min、20min后,离心洗涤并进行卵囊计数,加2.5%的重铬酸钾,28℃环境下孢子化。于60h取样检查其孢子化率。结果表明,高浓度长时间的次氯酸钠处理时E.tenella球虫卵囊孢子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5.
利用RAPD技术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GZ株、HB株、JL株及HB株与JL株杂交虫株FZ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tenella不同地理株间及同一地理株亲代与子代间均存在DNA多态性。其中不同地理株间种内变异程度较大(SI=O.6225--O.6977)。而同一地理株子代与亲代间也发生遗传变异,但变异程度不大(SI=O.9813--0.991O)。同时对本室培育的HB株与儿株的杂交虫株FZl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发现该杂交株与其亲本HB株、JL株的相似值为O.8215,O.7916,大于HB株与JL株间相似值(O.6977)。小于传代虫株间的相似值(O.9813--O.991O),且其扩增务带显示出与亲本株间的相似,且又有不同,表明试杂交虫株是1株既具有两亲本株的遗传性状,又发生了变异的虫株。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观察微小隐孢子虫表面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 pc DNA3- 15 /6 0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情况 ,用重组质粒经鼻粘膜接种 BAL B/c小鼠 ,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流式细胞仪、EL ISA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其诱导的系统和粘膜免疫反应 ,并在免疫后经口接种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结果为免疫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二免后 SI均大于 2 (P<0 .0 1) ;免疫后 ,CD+ 4 T细胞增加了 (32 .4 2± 2 .19) % (P>0 .5 ) ,CD+ 8T细胞增加了(2 6 .73± 3.33) % (P<0 .5 ) ;小肠粘膜 Ig A分泌型浆细胞数增加了 94 .3± 6 .3;血清中 Ig G和小肠液中 Ig A滴度分别提高了 0 .6 8± 0 .0 6和 0 .77± 0 .0 5 (P<0 .0 1) ;实验组小鼠排出卵囊减少了 2 .2倍 ,排卵时间缩短了4 .5 d(P<0 .5 )。研究表明重组质粒诱导机体产生多种免疫反应 ,并且产生了保护力  相似文献   
37.
将小球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蛋白(CP15/60)编码区基因克隆及测序,并对其抗原决定簇进行分析。抽提牛源小球隐孢子虫孵囊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编码CP15/60的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DNA序列。结果,用PCR扩增获得了CP15/60的编码区基因,并测定了该基因编码区序列。与GebBank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9%;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3%。  相似文献   
38.
附红细胞体及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寄生于血液内的原核生物——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以溶血性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人兽共患病。临床上该病又被称为“黄疸性贫血病”、“类兽体病”、“猪红皮病”等。附红细胞体病在国外的流行报道较少,但该病对我国的畜牧生产及人民健康都已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局部地区已呈暴发流行的趋势。从目前的流行病学来看,人、各种动物和鱼以及禽类都可有附红细胞体病原感染或寄生。大多数动物感染后呈慢性带菌,临床上以贫血为主要症状。近年来,该病在我国有不断扩大流行的趋势,从各种家畜到人都有大量感染的报道。在某些局部地区已成为家畜(尤其是仔猪和犊牛)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对感染人的病原还没有准确定位,但由于该病主要常见于动物养殖业者,因此附红细胞体病很可能是一类尚未引起人类重视,但具有潜在威胁的新发人兽共患病。目前,国内外对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尚不深入,尤其在国内,对该病的认识还一直停留在临床诊断方面。为了制定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减少危害,有必要开展对附红细胞体病及病原的更为深入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9.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杂交株F2[F1(JL×HB)×SD]的总RNA中扩增了651 bp的SO7基因ORF。通过T-A克隆技术,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中,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经PCR及酶切鉴定确定阳性克隆pMD18-T-SO7,然后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确定成功克隆SO7基因ORF。经DNAStar软件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扩增出了完整的SO7开放阅读框架,含651个核苷酸,富含AGC重复序列,编码216个氨基酸。与国外株SO7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7%,有15个核苷酸发生突变,其中9个为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9%。将获得的重组阳性克隆质粒pMD18-T-SO7与融合型表达载体pGEX-6p-1均以BamH I和EcoR I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转化与克隆鉴定。将阳性克隆pGEX-6p-SO7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可见约43.8 Ku融合蛋白带。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E-tenella抗原性,从而为进一步研制E.tenella杂交株F2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应用碘醚柳胺脂质体定向剂 (包封率 58%)给绵羊单剂量皮下注射 ( 0 .3m g/ kg)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RP- HPLC)测定了该药在绵羊体内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以及组织中的药物残留量。利用 3p87实用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 ,结果表明 ,该药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一室模型 ,动力学方程为 :C =3.116 4( e- 0 .0 192 t- e- 1.5 15 5 t)。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达峰时间 ( Tmax)为 ( 2 .8112± 0 .74 92 ) d,峰浓度 ( Cmax)为 ( 2 .874 2±0 .8716 ) mg/ L,生物半衰期 ( t1/2β)为 ( 36 .386 1± 3.0 385) d,曲线下面积 ( AU C)为 ( 14 3.5530± 4 7.2 354 )μg·m L- 1· d- 1。与皮下注射碘醚柳胺注射液 ( 3mg/ kg)相比 ,达峰浓度时间提前了 1.4 6 47d,半衰期延长了 16 .2 0 97d。碘醚柳胺在绵羊组织中的残留量 ,2 8d时肝脏中为 ( 2 3.0 331± 3.2 0 4 8) μg/ g。肾脏、肌肉和胆汁中一直检测不到药物。与皮下注射碘醚柳胺注射液相比 ,肝脏等富含巨噬细胞的脏器中药物含量明显增高 ,肾脏、肌肉中药物含量相对较低。本试验结果表明 ,碘醚柳胺脂质体定向剂优于碘醚柳胺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