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5篇
综合类   51篇
畜牧兽医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我国18个地方肉用鹅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31微卫星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总共检测到188个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数最多的位点为TTUCG5(12个);最少的位点为CKW19(2个);而且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并不均匀,都有一种或几种优势基因存在。18个品种中,平均杂合度最高的为乌棕鹅(0.6727),杂合度最低的为雁鹅(0.5010)。反映了各鹅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丰富。通过计算DS遗传距离发现18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UPGMA聚类结果将18个地方肉用鹅品种聚为6类,聚类结果与各品种的生态地域分布和经济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与生态地域的关系较为密切。该聚类结果对了解和获取各个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信息和遗传关系具有更准确更普遍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72.
利用6对AFLP引物组合对我国12个地方鸡种和引进鸡种隐性白羽鸡进行了遗传检测,统计了每个引物组合在各个品种中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计算了13个鸡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聚类关系图,分析了所研究鸡种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对AFLP引物组合在13个鸡种中共检测到29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8.3奈多态性标记,同时在每个品种群体中还检测到了数量不等的特异性条带,其中寿光鸡和东乡黑鸡最多,为9条,旧院黑鸡、兴义矮脚鸡和隐性白羽鸡最少,为1条.13个鸡种聚为4类,其中隐性白羽鸡单独聚为一类,鸡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结果与各个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相吻合,从而表明AFLP指纹用于我国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品种鉴定及品种间亲缘关系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3.
鸡微卫星DNA标记与肉品质性状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25个微卫星标记,对以隐性白羽鸡和仙居鸡为亲本建立的资源群体F2500只鸡进行遗传检测,并测定各个体的鸡肉pH值、失水率、嫩度和肌间脂肪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标记与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平均杂合度为0.701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68。嫩度间与pH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肌间脂肪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失水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方差分析显示:ADL136对肌间脂肪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MCW0095和ADL166对嫩度影响显著(P〈0.05);MCW264对pH值影响显著(P〈0.05);MCW264、ADL211和MCW0223对失水率影响极显著(P〈0.01);其他标记对性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4.
旨在了解m6A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6(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16,METTL16)在鸡不同类型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鸡骨骼肌功能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METTL16基因在120日龄广西麻鸡母鸡不同类型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利用siRNA干扰鸡原代成肌细胞中METTL16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对成肌细胞增殖、分化和肌纤维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METTL16基因在鸡的不同类型肌肉组织(胸大肌、胸小肌、缝匠肌、耻坐骨肌内侧肌、耻坐骨肌外侧肌、髂胫外侧肌、腓肠肌内侧肌和背阔肌)中广泛表达,其中,在白肌纤维为主的胸大肌、胸小肌和髂胫外侧肌中表达量相对更高;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干扰METTL16基因表达后,鸡成肌细胞的增殖活力受到了抑制;在成肌细胞分化后干扰METTL16基因表达,鸡成肌细胞RNA m6A甲基化水平呈下降趋势,细胞分化关键基因MyoD表达显著下降(P<0.05),fast-MyHC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01),slow-MyHC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综上,METTL16基因在不同类型肌肉中的表达与其肌纤...  相似文献   
75.
[目的]肌纤维类型及其转化的调节是改善肉质的重要途径,最新研究表明,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肌肉的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优良的地方品种——广西麻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性成熟日龄不同部位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差异,探究m6A甲基化转移酶相关基因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14(methyltransferase like 3/1...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狼山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特性,采用非线性模型对狼山鸡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同时对狼山鸡的屠宰性能、肉品质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狼山公鸡生长曲线的最佳模型是Logistic,母鸡的最佳模型是Von Bertalanffy;狼山鸡的屠体重在1 145~1 217 g之间;屠宰率为82%~83%之间;胸肌率、腿肌率高于黄羽肉鸡一级标准;狼山鸡失水率、L*显著低于鹿苑鸡、文昌鸡,a*显著高于其他品种,b*显著高于鹿苑鸡,pH显著高于鹿苑鸡、文昌鸡;狼山鸡鸡汤香味显著低于鹿苑鸡、文昌鸡,胸肌粘结性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肌苷酸含量显著低于文昌鸡。狼山鸡肌纤维面积、直径显著低于鹿苑鸡、文昌鸡,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鹿苑鸡、文昌鸡。狼山鸡肉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中癸醛、2-己醇、1-辛烯-3-醇、反-2-庚烯醛、反-2-辛烯醛、1-庚醇、2-乙基己醇、1-己醇、2-庚酮和2-正戊基呋喃等含量远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由此可知,Logistic、Von Bertalanffy可用于预测狼山鸡的生长发育,狼山鸡肉系水力较高,肉色偏红,胸腿肌率较高,肌纤维特性较优,挥发性...  相似文献   
77.
3个鸡种A-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RFLP技术(限制性内切酶为TaqⅠ)检测尤溪麻鸡、鹿苑鸡、隐性白羽鸡3个鸡种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第1和第3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表明:在该位点上,3个鸡种的A—FABP基因均存在SNP,外来品种隐性白羽鸡以杂合子cc居多,地方鸡种以cc居多,3个鸡种均含有较高频率的等位基因c,其中以尤溪麻鸡最高,而以隐性白羽鸡最低;对第3外显子扩增片段(375bp)进行回收测序,发现在第3外显子1805位存在SNP,尤溪麻鸡与鹿苑鸡c突变为r,的频率(分别为0.7344、0.7188)明显高于隐性白羽鸡c突变为71的频率(0.5156)。A—FABP第1外显子(85位点)的SNP不影响A—FABP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而第3外显子(1805位点)的SNP影响A—FABP的氨基酸序列变化,由脯氨酸转变为丝氨酸,说明该多态性可能通过A—FABP基因表达水平而影响鸡的肉质。  相似文献   
78.
通过资源调查摸清了我国8个重点保护地方鸭品种(建昌鸭、攸县麻鸭、北京鸭、绍兴鸭、高邮鸭、连城白鸭、金定鸭、莆田黑鸭)的保种现状,并选用2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建昌鸭已经濒临灭绝,其他7个鸭品种均处于正常保种状态;28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PIC为0.472,除APL23、APL79为中度多态外,其余26个微卫星均为高度多态;8个地方鸭品种中,有些品种有特异性片段和特异性缺失片段;群体平均杂合度建昌鸭最高(0.588),金定鸭最低(0.514)。8个地方鸭种被聚类为3个类群,类:攸县麻鸭、北京鸭和建昌鸭;类:绍兴鸭和高邮鸭;类:莆田黑鸭、金定鸭和连城白鸭。  相似文献   
79.
 通过资源调查摸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鹅品种的保存现状,同时结合微卫星标记对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6个鹅品种均处于正常保种状态; 群体平均杂合度最高的是太湖鹅(0.690),最低的是武冈铜鹅(0.567),各鹅种的平均杂合度为0.640。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6个鹅品种聚为3类,四川白鹅、武冈铜鹅、道州灰鹅、酃县白鹅聚为第1类;溆浦鹅为第2类;太湖鹅为第3类。根据资源调查及分子研究结果提出了保种意见。  相似文献   
80.
湖北省3个地方鸭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用2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湖北3个地方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标准遗传距离(Ds)。结果表明:28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6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鸭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3个鸭品种中,平均杂合度范围是0.596~0.603,各鸭种的杂合度都较高,最高的是荆江麻鸭(0.603),最低的是沔阳麻鸭,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s遗传距离的计算表明: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个鸭品种被聚为2类:荆江麻鸭和沔阳麻鸭为第1类;恩施麻鸭为第2类。这与各鸭品种的起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为中国地方鸭品种种质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国地方鸭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