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虹鳟肠道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一株乳杆菌用于鱼类口服疫苗的活载体,研究从健康养殖的虹鳟肠道分离出58株形态特征不同的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触酶反应筛选出18株革兰氏阳性杆菌,再通过生化反应筛选出5株表型不同的菌株。经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5株均为植物乳杆菌。在8%NaCl ,0.5%胆盐,pH 3.0,7 g·L-1胰蛋白酶,10 g·L-1胃蛋白酶,60℃处理10 min时,几乎不影响菌体存活。5株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抑菌活性。通过荧光分子探针cFDA-SE标记细菌,分离株L1212在15 d的检测期内能在虹鳟肠粘膜定植,并有继续繁殖倾向。因此,植物乳杆菌L1212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虹鳟口服疫苗载体及鱼类饲料添加剂开发。  相似文献   
42.
陕西地处我国西部 ,属老少边穷地区 ,水土流失面积之大 ,强度之烈 ,类型之多 ,居全国之首。勤劳的 3 60 0万三秦儿女 ,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坚持几十年如一日 ,与水土流失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水土流失加剧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在长期同水土流失做斗争的实践中 ,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各种特色的治理模式 ,对水土保持的深入发展 ,水土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陕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了示范样板作用。为了进一步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重要批示和朱基总理“退耕还林 (草 )、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16字措施 ,加快西部开发和建设山川秀美新陕西的进程 ,陕西省水保部门对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典型、新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总结分析 ,共筛选出 2 1个有代表性的治理开发模式。现将其中 13例介绍于下 ,希望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有新启迪  相似文献   
43.
不同类型玉米饲用栽培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试验于2001~2002年对三个不同类型5个玉米品种饲用栽培的物质生产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科青1号>中单9409>东陵白>科多8号>掖单13,由于含水率不同,鲜物质积累量表现为科青1号>科多8号>中单9409>东陵白>掖单13,子粒产量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中单94∞与普通玉米品种掖单13无显著差异,但均大于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干物质分配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以茎鞘较多,而粮饲兼用型及普通型玉米品种以子粒较多.  相似文献   
44.
对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野生草本植物进行调查,根据初步调查和统计,共有野生草本植物27科70属95种。对植物区系优势科和优势属的分析,可知有6个优势科构成该区系植物的主体,即菊科、禾本科、蓼科、藜科、毛茛科、蔷薇科,分别占该区系总属数的55.71%,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3.16%。  相似文献   
45.
压缩空气泡沫系统(CAFS)产生泡沫阻火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试验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 (CAFS)产生泡沫与阻火性能有关的参数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泡沫的附壁性能、润湿性能和抗烧性能都大大优于水。泡沫的析液时间、抗烧时间与泡沫的气体百分比有关 ,这一结论对利用泡沫开设阻火隔离带 ,保护可燃物和建筑等阻火作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枯草芽胞杆菌XF-1是一株大白菜内生生防菌,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可有效防控大白菜根肿病,但其叶际定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明确表面活性素对XF-1在大白菜叶际定殖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其在田间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泳动运动、群集运动和24孔细胞培养板静置培养试验,分析表面活性素对XF-1菌株生长速率、运动能力和生物膜形成水平的影响;利用叶片-微生物互作分析和定殖试验,测定XF-1及突变体XF-1-ΔsrfA在大白菜叶表黏附和植株内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XF-1-ΔsrfA与XF-1相比生长曲线没有明显差异,泳动能力和群集运动能力分别显著下降了36.8%和43.9%,静置培养24 h后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53.9%,48 h后无显著差异。叶片-微生物互作试验中,突变体标记菌XF-1-ΔsrfA-gfp黏附效率较XF-1-gfp约下降80%。喷施接种3~7 d后, XF-1-ΔsrfA-gfp相较于XF-1-gfp在大白菜叶片内和根系中的定殖数量均显著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素对枯草芽胞杆菌XF-1在大白菜叶际定殖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srfA基因的缺失显著抑制XF-1的叶际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47.
不同品种小白菜对镉胁迫的生理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小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水培条件下5 μmol/L镉胁迫对其生长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镉胁迫下不同品种小白菜对镉的生理生化响应和耐受能力.结果表明:镉胁迫下,10个品种小白菜均生长迟缓、叶片褪绿,其中对“日本华冠”的影响最小;“四季青”、“抗热605”、“日本华冠”、“裕农一号”的MDA含量减少;除“四季青”、“日本华冠”外,其它品种的抗坏血酸含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上海鸡毛菜”增加最多;除“日本华冠”外,其它品种的叶绿素含量都有所降低;“四季青”、“日本华冠”、“上海鸡毛菜”的SOD活性则升高;“四季青”、“平油一号”、“日本华冠”、“上海鸡毛菜”的CAT活性下降;“四季青”、“抗热605”、“日本华冠”、“原种四月慢”、“上海鸡毛菜”、“裕农一号”的脯氨酸含量升高.不同品种的小白菜对镉的生理生化响应不同,其耐受能力也有差异.其中,“四季青”、“日本华冠”、“上海鸡毛菜”对镉的耐受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8.
采用优化的花粉管通道法将高梁(Sorghum bicolor L.)基因组DNA导入高感条锈病、籽粒粉质的稳定小麦品系,并借助幼胚培养挽救加代、早代变异筛选等技术,经多代连续选择优良变异系,获得2个稳定的优良变异新品系,其中2001502-23-26两年度位居省区试第一位,已申请生产试验和品种审定.变异新品系与感病受体小麦比较,某些生物学性状发生明显变异,对条锈病免疫,品质指标得到提升,HMW-GS发生明显变异,Gul D1位点基因发生等位变异,过氧化物酶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外源高粱基因导入引起了相应基因表达的变化,地区适应性也相应的较受体不同.这说明异源高粱基因组DNA导入小麦可实现高粱抗条锈性和HMW-GS等优良性状的遗传转育和聚合,达到生物学性状、产量、抗条锈性和品质指标等目标性状得到遗传改良的目的.性状改良的原因,推测可能是高粱抗条锈基因转化和HMW-GS基因生物诱变和多基因聚合的结果,而导入后代HMW-GS的GulD1位点基因的等位变异机理可归结为生物诱变所致,条锈病抗性的变异可能属于高粱抗锈基因的定向转移所致.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机制,对实现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试验设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方式,分别测定玉米大口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和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积累特性,明确氮磷吸收利用的边际效应。【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降低了玉米干物质和氮磷的积累,促进了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降低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尤其对中行的影响大于边行,边行干物质、氮磷积累体现边际效应优势;与单作体系相比,间作使玉米大豆植株茎叶营养器官氮转移量均减少,分别降低22.13%、29.85%,转运氮对玉米籽粒氮的贡献率分别下降5.11%、17.45%,且根系吸收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均高于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间作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氮利用效率,较玉米、大豆单作分别提高2.34%、4.62倍,使系统氮效率较单作大豆提高26.82%,较单作玉米降低10.16%,玉米在系统产量中占主导地位,占系统产量的82.27%,土地当量比(LER)达到1.47,系统产量为13 110 ...  相似文献   
50.
<正>多年来日本对虾养殖一直受病害困扰,养殖产量低、效益差,特别是日本对虾即将发病时症状难以觉察,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难以控制,发展速度快、死亡率高,给养殖生产带来很大经济损失。日本对虾具有较强的潜沙特性,白天潜伏在深度3cm左右的池底泥沙内,夜晚出来活动觅食,这一栖息特性,又给日常观察带来一定难度。经过多年细心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并总结了一套日本对虾潜在病害直观早诊断方法,其中尾扇观察诊断法是新发现并应用的方法,通过这一整套方法可为养殖户争取提前3~5d的宝贵防治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