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研究旨在利用乳酸乳球菌构建牛α干扰素(BoIFN-α)的分泌表达系统并分析其抗病毒活性。根据乳酸乳球菌MG1363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对BoIFN-α基因进行优化合成。将目的基因和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质粒pAMJ399分别进行SalⅠ和BglⅡ双酶切,将胶回收产物进行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提取阳性质粒电转化乳酸乳球菌感受态细胞,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同时将重组乳酸乳球菌培养28 h后取上清用PEG20000浓缩10倍左右,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BoIFN-α/MG1363,重组菌上清和沉淀均出现约20 ku的目的条带,表明重组蛋白以分泌的形式同时存在于培养液的上清和沉淀中。浓缩后的重组BoIFN-α(rBoIFN-α)上清与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同时作用,用MDBK/VSV系统以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rBoIFN-α的效价为1.02×106 U/L;通过Alamer Blue法分析可知,加入rBoIFN-α后对细胞的活性影响较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加入rBoIFN-α后细胞无绿色荧光,说明rBoIFN-α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进一步证实rBoIFN-α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本试验构建了能分泌表达rBoIFN-α的乳酸乳球菌,通过一系列的体外抗病毒试验证明rBoIFN-α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试验结果为rBoIFN-α作为抗病毒药物、免疫增强剂的开发、肽类用药及临床应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2.
为了研究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Inl A蛋白入侵细胞时各段相关功能,试验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L.monocytogenes 08-5923株Inl A基因片段,测序后利用Gen Bank对Inl A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段,分为2个基因片段,即Inl A1(1~1 488 bp)和Inl A2(1 315~2 403 bp),将其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GEX-6P-1中,并转化至宿主菌中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Western-blot和间接ELISA法鉴定,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分别免疫家兔,并用ELISA法检测家兔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表达的2种重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约为79 ku和64 ku,以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均可与单增李斯特菌Inl A天然蛋白发生反应;2种重组蛋白均能有效诱导抗体反应,其中Inl A2(new flag)诱导产生的抗体效价较高,与单增李斯特菌Inl A天然蛋白结合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3.
为原核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前胸腺肽α(proTα),本实验利用人工合成的330 bp proTα DNA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proTα,将其转化于大肠杆菌Rosetta进行诱导表达,采用MTT方法测定重组蛋白对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增殖的影响。SDS-PAGE结果显示proTα重组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分子量约32 ku。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在体外能够明显促进小鼠胸腺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与轮状病毒共同免疫小鼠能够提高轮状病毒VP6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并提高抗原刺激下脾细胞分泌IFN-γ水平。本研究首次确认了proTα蛋白在小鼠体内具有佐剂活性,为proTα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作为疫苗佐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在建立了高效的半夏悬浮细胞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悬浮细胞作为靶标材料,以秋水仙素(COLO)为多倍体诱导剂,对COLO诱导多倍体的适宜浓度等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获得多倍性细胞后,经诱导分化和再生形成纯合的多倍体植株。结果显示,0.05~0.10mg/ml的COLO处理24h,可获得较好的多倍体细胞诱导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明确贵州山豆根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山豆根根腐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保湿培养法和组织分离法对感染根腐病的山豆根植株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对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收集的病株组织样本中共分离获得200株真菌菌株,选取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的67株菌株进行ITS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n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7株菌株中包含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35株、茄腐镰刀菌(F.solani)7株、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23株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2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代表性菌株和茄腐镰刀菌代表性菌株均可侵染山豆根引起典型的根腐病症状,且茄腐镰刀菌致病性明显强于尖孢镰刀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认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结论】贵州山豆根根腐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复合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76.
该文通过表面肌电图研究了油锯重量、手把直径和手臂姿势对掌长肌收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量和手把直径对掌长肌收缩强度的影响很显著,而手臂姿势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回归分析求出了3个方程:①握持重量与掌长肌收缩功率的回归方程;②握持力与掌长肌收缩功率的回归方程;③握持重量与所需握持力的回归方程.中国人生理上的合理油锯手把直径和油锯重量分别为30mm左右和4~6kg  相似文献   
77.
专家系统就是把专家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输入电子计算机,按照编制的特定程序软件,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给用户和咨询者提供关于该问题的合理咨询和决策。同时,按用户和咨询者的需求,该系统还具有检测、推理和直接提供信息资料的功能。由于雇员的离职和退休,工厂企业需要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专家系统可以帮助把这些专门知识储存起来,应用于故障诊断和维修领域。于是TexasA&M大学林学系农业实验站,1989年开发出车床专家系统(LES)。在日本,1990年又开发出汽车空调压缩机故障摄影专家系统。表1部分地列出了全世界主要的有关故障诊断和维修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和专家是有根本区别的。专家系统是模拟人的思维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它不能包括普通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知识,也不包括某一特殊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它缺乏专家的推理和想象能力。表2对专家系统和维修工程师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未来的诊断故障和维修专家系统应能同工作过程实时操作,还应扩大监测、诊断和维修的功能,并图示化。图3就是其流程图。  相似文献   
78.
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分析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的农业生产结构,构建充分体现资源优势,以牛羊为主的农牧结合型调整优化模型.实施该模型,可使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述3市旗种植业总产值分别达到调整前的2.15倍、2.08倍、1.52倍;畜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调整前的1.99倍、1.83倍、1.29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9.
香菇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文留  刘前进 《食用菌》2000,22(1):11-12
蕈菌菌株的选育有自然选育、单孢选育、杂交选育和细胞融合选育等多种方法。在掌握了分离纯化技术之后,用采集到的野生或栽培的蕈菌,用优良型的菌株组织或孢子进行分离纯菌株,而后进行人工栽培,经多次栽培菌株均能重现优良特性。自然选育缺点是成功率低,即菌株不能再现优良特性或优良特性不稳定。单孢菌株选育较适合于同宗结合的蕈菌(如草菇、双孢菇等)。通过挑取单孢子,再经过人工栽培、生理生化研究等,从中选育出优良菌株。单孢菌株选育方法较简便,但工作量大,盲目性亦较大。单孢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融合选育菌株是近年发…  相似文献   
80.
芦苇屑栽培竹荪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晖  李承芹  崔文留 《食用菌》2004,26(4):20-20
竹荪是我国名贵特产,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药用价值。我区有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大淡水湖面,芦苇资源丰富。为开发这一宝贵资源,寻找一条湖区农民致富的新路子。笔者从2000年开始进行了芦苇、玉米芯、杂木屑等农副产品下脚料栽培竹荪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