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接种不同剂量的新城疫疫苗对鸡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剂量的鸡新城疫La系疫苗免疫鸡,经HI实验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当免疫剂量为3倍时HI效价最高。  相似文献   
52.
为筛选适宜乳酸菌(LAB)宿主表达载体的启动子,本研究以大肠杆菌- LAB穿梭载体pPG612为基本骨架,利用GatewayTM克隆技术操作构建了LAB组成型启动子探测载体,并利用该载体筛选了短乳杆菌的S层启动子.我们利用底物X-gluC与报告基因gusA编码的蛋白酶之间的特异性显色反应筛选阳性菌落,超声破碎后的菌体蛋白经SDS-PAGE和westem blot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在宿主菌中具有组成型启动子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表达载体及筛选其他LAB启动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为提高新城疫病毒(Newcasti Disease Virus,NDV)F基因DNA疫苗的表达量,增强其免疫效果。按照鸡体内偏嗜性密码子人工合成了NDV F48E9株的F基因optiF,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获得pVAX1-optiF。将F48E9株的F基因pVAX1-F与pVAX1-optiF分别转染COS-7细胞,72h后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瞬时表达的F蛋白。将质粒pVAX1、pVAX1-F和pVAX1-optiF以200μg/只的剂量分别股四头肌多点注射18只2周龄SPF鸡,2周后加强免疫1次,同时设立PBS对照。二免2周后每组取12只鸡以100EID50的F48E9株NDV强毒进行攻毒,评价这2种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F基因密码子的优化可显著提高NDVDNA疫苗诱导的保护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攻毒后所有pVAX1-optiF免疫鸡均获得保护(12/12),而pVAX1-F组保护率只有17%(2/12)。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与抗原基因的表达量及表达抗原的免疫原性有直接关系。与未经修饰的F基因相比,修饰后的F基因体外瞬时表达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4.
快速动物组织块染色石蜡包埋制片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石蜡制片是教学、科研、病理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实验技术。传统的常规石蜡制片程序繁多、费时费力费药。近年来笔者试用组织块先染色后包埋切片,用加温振荡法进行组织块的固定、脱脂、染色、脱水、透明和浸蜡,不仅缩短时间、简化程序、节省药液,减少了工作量,而且提高了蜡块和切片的质量,蜡块及切片可以重切并永存。取得了简便、快速、省药、效果良好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5.
在调查冀西北地区奶牛主要疾病的过程中发现了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及康复犊牛及其母牛IBR抗体检测,最后确诊为传染性鼻气管炎.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大黄提取液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内膜增生的防治作用。[方法]正常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动物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大黄组(大黄Ⅰ组0.45 g/kg、大黄Ⅱ组1.35 g/kg、大黄Ⅲ组4.05 g/kg)。术后30天取颈总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1.大黄Ⅰ组、阿司匹林组和动物模型组血管壁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内膜+中膜)占有率、管腔横切面积占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与动物模型组相比,大黄Ⅱ、Ⅲ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均明显减轻。大黄Ⅲ组(内膜+中膜)占有率差异极显著(P<0.01),大黄Ⅱ、Ⅲ组管腔横切面积占有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大黄提取液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7.
本实验从河北地区疑似流感发病猪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经鉴定为H9N2亚型猪流感(SIV)病毒.将该分离株经滴鼻、点眼途径感染小鼠,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同时对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基因(M)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登录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致病性结果显示:感染小鼠出现精神不振,体重下降,并引起以弥漫性肺泡损伤为主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禽流感病毒(AW) A/chicken/Hebei/4/2008 (H9N2)(简称CK/HB/4/08)参考株的HA、NA、NP和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HA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为PARSSR↓GLF,属于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裂解位点.HA、NP、NA和M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均显示该分离株与AIV的CK/HB/4/08株位于同一分支,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由此推测该分离株可能是由CK/HB/4/08演化而来,并在跨物种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部分变异.  相似文献   
58.
一种用高拷贝质粒载体制备BAC载体基本功能基因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简便有效地解决BAC载体序列因单一拷贝数带来的制备以及下游亚克隆操作的困难。[方法]选择适当的单一酶切位点,将单拷贝BAC载体质粒序列全部插入高拷贝质粒pUC119载体的适当位点。[结果]BAC载体基本功能基因序列在新质粒pUC119-BAC中失去了单一拷贝数控制功能,以高拷贝形式进行复制,利用单一酶切,可将BAC载体基本功能基因序列完整切下来,自连后重新恢复严格的单拷贝控制功能。[结论]利用高拷贝pUC119-BAC质粒,实现了BAC载体的基本功能基因序列高拷贝的复制和扩增,可以方便地用于分子克隆化重组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或BAC文库的构建。  相似文献   
59.
“瘦肉精”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0.
将共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干扰素-γ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S1)接种4周龄SPF鸡,免疫3周后用异源病毒LSC99I株攻击,考察重组疫苗对异源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免疫鸡血清中很快出现抗体;外周血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略高于非免疫对照组,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LSC99I株IB病毒攻击后的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组的发病率为50%(5/10),死亡率为20%(2/10),非免疫对照组的发病率为100%(10/10),死亡率为50%(5/10);另外免疫鸡的病理损伤程度与非免疫对照组相比,二者差异不明显,在排毒时间和排毒量上也没有明显变化。体重分析结果显示,攻毒前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攻毒后免疫组鸡体重增长的幅度要高于非免疫对照组。从以上结果可以说明,重组疫苗虽然能在动物体内很好地表达,但不能对实验动物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而鸡干扰素-γ基因能在动物体内表达并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减轻了重组疫苗对体重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