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从1983年9月到1984年10月份,在日本赛鸽中爆发了新城疫病(ND),其间于七个县的患鸽中分离了七个病毒株,经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检验,发现这七个分离毒株都与ND病毒的性状一样,并在没有二乙氨乙基——萄聚糖(DEAF-dextran)和Mgso_4的组织培养体系中,都能形成空斑。这七个毒株的最小致死量引起细胞致死的时间(MDT/MILD),平均为90~144小时,其中5个分离毒株的脑内接种病原性指数为1.3~1.7。从七个毒株中挑选出5个毒株,经口投予1周龄或4周龄雏鸡,发现这些毒株都使1周龄的幼雏表现出临床症状;这5个毒株中的3个毒株致死了一些幼雏(致死率为10~30%)。但这5个毒株中却没有一个能使多数4周龄雏鸡表现出临床症状。这些结果表明:目前分离到的所有病毒株,虽然表现出相对较长的MDT/MLD,但都是属于新基因病毒株。  相似文献   
92.
根据GPV H1株核苷酸序列,设计了扩增VP1-VP3基因非重叠序列的1对引物,对其结构蛋白VP1与VP3非重叠核苷酸序列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纯化、回收后制备出GPV VP1-VP3基因DIG标记核酸探针,其标记效率达到0.1pg/μl。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能与GPV不同毒株核酸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对照的DPV、GPMV等病毒的核酸杂交反应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对GPV的最低检出量为0.032ng。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可以用于GPV感染临床病料的检测。  相似文献   
93.
鹅细小病毒NS1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根据GenBank发表的GPVB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用以扩增GPV主要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出NS1完整基因片段1.9kb。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GPV H1株NS1基因全长1884bp,编码627个氨基酸,与国外已发表的B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15%。同时将该目的基因正向插入到GST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的BamH1多克隆位点,构建了GPV NS1的原核表达载体,成功的表达了约97KD的NS1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94.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因其木质坚硬,色泽纹理美观,耐磨耐腐蚀,抗弯抗压及抗剪强度高,是制造地板、家具等产品的优质木材[1]。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刺槐进行遗传改良,先后在次生种源选择、优良无性系选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2-5],选育出了一大批生长表现良好的优良无性系[6-7],特别是于2002年在河南省选育的窄冠刺槐优良无性系,生长快,主干通直圆满,分枝角度小,托  相似文献   
95.
通过在茶园开展不同生物制剂防治茶角胸叶甲的田间试验,并比较生物制剂白僵菌与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制剂白僵菌、茶皂素、苦参碱均对茶角胸叶甲有着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白僵菌的防治效果最优;白僵菌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且速效性明显,可作为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茶角胸叶甲的主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6.
97.
为大力推广绒山羊光控增绒棚的建造技术,探讨了绒山羊增绒技术所要求的棚图环境因素,阐述了建造增绒专用棚图的相关指标和施工要求;通过实地试验测定了增绒棚的温度、湿度以及气体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测量的环境因素均符合光控增绒技术的要求,气体成分的含量在羊棚内有所上升,但未超过阈值,故增绒棚的建设达到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8.
畜牧兽医技术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推广畜牧兽医技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远程诊疗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畜牧兽医技术应运而生.针对当地畜牧业发展,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结合畜牧兽医专业优势和师资力量,牵头成立远程诊疗服务中心,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畜牧业发展的渠道,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优质、免费、可持续的远程诊疗服务平台[1].本文主要探讨远程诊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远程诊疗服务效果,以便能够更好地促进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商品肉鹅新城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最佳首免日龄。[方法]通过血凝(HA)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对商品肉雏鹅在不同时间首次接种鹅源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以确定最佳首免日龄,并对ND母源抗体进行动态分析。[结果]霍尔多巴吉肉鹅的母源抗体由1日龄的10 log2下降到25日龄的0.6 log2。母源抗体水平4 log2作为免疫接种的临界点。7日龄免疫组HI抗体水平20日龄后一直维持在临界点以下,不能达到疫苗保护水平;11日龄免疫组HI抗体水平在免疫后16 d达到临界点,到出栏前仍维持较高水平;14日龄免疫组HI抗体水平在免疫后约22 d达到临界点。[结论]霍尔多巴吉肉鹅母源抗体半衰期约为2.7d,11日龄为霍尔多巴吉商品肉鹅新城疫的最佳首免日龄。  相似文献   
100.
经生物学软件DNAStar分析,参照已发表的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5N1)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了长约750 bp的M1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pET30a表达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BL21表达菌,经IPTG诱导获得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变性、纯化和复性后,BCA法测定纯化蛋白的浓度为0.656 mg/mL,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将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产生抗M1蛋白特异性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成功表达了流感病毒H5N1的基质蛋白M1,且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制H5N1亚型流感病毒诊断试剂及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