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6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2021年6月9日,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生一起野禽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了解该起疫情的发生经过、可能来源、内部传播方式以及对外扩散风险,组织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发现:5月27日该保护区的黑颈??种群开始发病死亡,28日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后上报疫情,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截至6月26日,累计死亡黑颈??5 486只,未见其他鸟类及周边家禽异常死亡。采样检测发现,野禽环境中病毒污染面较小,家禽中未检出病原,家禽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较高。调查认为:疫情由迁徙候鸟感染禽流感病毒传入引起,发病局限于野禽;因红碱淖水质碱性较强,病毒存活时间较短,疫情经湖水传播的风险性较小。疫情确诊前,保护区已采取了无害化处理病死禽、消毒、人车管控等措施,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对周边家禽开展了禽流感紧急疫情排查和强化免疫。因此,结合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推断疫情由野禽向家禽扩散风险很低。本次疫情提示,应多部门密切协作,持续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监测工作,做到疫情早发现,果断处置,以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22.
1 我国布鲁菌病疫情情况 我国布鲁菌病的发生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05年我国首次由Boone在重庆报告了两例布鲁菌病患者.1932年和1938年在内蒙古王爷庙发现了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从流产牛胎儿中分离出两株牛种布鲁菌.1938年,日本人北野正次等在吉林白城对羊布鲁菌病进行调查,发现羊的感染率高达33%.同年,日本人广木彦吉在白城发现人布鲁菌病患者,这些资料表明,我国解放前就有布鲁菌病流行.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羊群生产、调运和交易等环节卫生状况,分析不同环节生物安全风险因素,2016年对内蒙古等15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进行了羊群卫生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北方地区羊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2010—2015年羊养殖场户数减少了20.3%,出栏量增加了5.6%。养殖方式上,以放养和放圈养结合为主;繁育方式上,68%的场户为自繁自养。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整体较低,羊个体发病率为8.9%,死亡率为2.7%。平均每县有2个活羊市场,每个市场日均交易活羊813只;活羊交易市场卫生状况总体较差。跨县境调出羊数量约占出栏量的56%;饲养用活羊长距离跨省调运范围广且呈聚集性分布;经纪人在羊只调运环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关注欧盟动物福利提前进入备战状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5.
为估计陕西省绥德县规模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及分布情况,寻找群间传播风险因素,随机抽取绥德县存栏 60只的规模羊场102个,采集血清样品3 964份,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P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垂直检测,同时对采样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绥德县羊布鲁氏菌病群间流行率为32.6%(95%CI:23.5%~41.6%),以田庄、张家砭为主的西南部乡镇和以薛家河、中角为主的中、北部乡镇群流行率最高;对流产物处理不当、1年内有羊只引进以及生产区与生活区没有有效隔离是该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该研究掌握了绥德县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及分布情况,可为绥德县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本刊讯2013年3月,第二期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V 2nd Cohort)正式启动。本期培训项目共分五个模块,包括兽医现场流行病学高级培训、核心课程教学、现场实践、学术研讨和总结评价等。项目聘请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兽医学院、欧盟等国际知名流行病学专家为授课导师,国内从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专家为国内导师。培训采取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小组练习和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7.
一般而言,人们觉得动物疫情报告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关联性似乎不是太大。但当你读了本文之后,也许能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即动物疫情报告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密切相关。1疫情报告与疫病控制1.1疫情报告影响防控决策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其防控动物疫病的政策和策略的确立,必然要与某些影响较大动物疫病发生传播以及造成危害之实际状况相关联。此时,动物疫情的信息与报告对防控决策的影响无疑是至  相似文献   
28.
2013年2月以来,我国华东地区出现了H7N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防控措施,在短时间内控制了H7N9病毒的扩散和传播,但是目前此病仍处于散发状态,并且可能在禽类中长期存在,因此会在一段时间内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该病的病原学研究发现,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全部为禽源,为三源重排的病毒。病毒的HA和PB2蛋白已出现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NA和M蛋白出现了金刚烷胺和奥司他韦的抗药性突变。带毒禽类及其污染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气溶胶在雪貂模型间传播,老年人对此病更加易感。对活禽市场的严格管理,对病毒流行和变异的严密监测,以及对疾病预防意识的增强,是对H7N9有效防控的保证。  相似文献   
29.
为估计山东省莱西市奶牛结核病(b TB)的流行率,分析场间传播可能的风险因素,对该地区548个奶牛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ELISA检测,估计b TB的群表观流行率(AP)为6.9%,群真实流行率(TP)为7.3%(95%CI:4.7%~10.0%);通过ELISA和单纯皮内变态反应(SICT)垂直试验,估计b TB个体AP为1.0%,TP为1.9%(95%CI:1.6%~2.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规模场、无隔离措施、无产犊场地、场外人员接生是b TB场间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面积为0.808(95%CI:0.736~0.880),预测概率较好。本研究可为该地区奶牛结核病防控策略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0.
为掌握新疆、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等西部5省区农牧民包虫病防控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分析影响"知信行"水平的关键因素,对1 213名农牧民进行问卷调查,用百分比描述"知信行"的每个条目,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群的"知信行"水平差异。结果显示:西部5省区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57.0%,其中感染途径知晓率最低,为30.8%;55.6%的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持有积极态度,68.3%的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有较好的行为习惯。当地农牧民获取包虫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多来自医生和传统宣传资料,分别占60.7%和48.2%,未来还希望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媒体获取。青海省农牧民以及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民族为汉族的农牧民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结果表明,西部5省区农牧民对包虫病的认知水平较低,获取相关信息途径较为单一。建议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包虫病源头防控;利用当前主流新媒体,丰富宣传方式,使宣传内容、载体更加契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和文化习惯,切实推进农牧民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