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为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时期Etron2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选取E.tenella生活史中的未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子孢子、第二代裂殖子,分别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选择Etactin作为参照基因,Etron2为目的基因,设计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分析在E.tenella生活史中不同发育阶段Etron2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Etron2在未孢子化卵囊中转录水平最高,然后分别是裂殖子、孢子化卵囊和子孢子。在柔嫩艾美耳球虫发育过程中,Etron2基因可能在未孢子化卵囊阶段被转录储备,随着宿主细胞的刺激,得以大量表达,在入侵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2.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核酸长度>200 nt、不编码或具有有限编码能力的RNA,早期一直被认为是遗传暗物质,但伴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lncRNAs被发掘。研究表明,lncRNA作为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能在组蛋白修饰、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等方面影响基因表达,几乎参与所有的细胞生物学过程。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性胞内寄生虫,入侵机制复杂,对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的互作研究已成为新型抗虫药物的研发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作为一类新型调控因子广泛参与到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包括感染免疫、发育分化和信号传导等细胞生物学过程,既可帮助宿主抵御寄生虫入侵,也可协助寄生虫在胞内增殖发育,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笔者通过对lncRNA的生物学分类及其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主要功能进行概述,综合近年来lncRNA在以弓形虫、疟原虫和隐孢子虫为主要代表的顶复门原虫的相关研究,系统梳理了lncRNA在宿主免疫反应、寄生虫发育分化和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顶复门原虫致病机理研究及高效防控技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3.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1],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对动物肝脏造成危害,急性中毒可引起肝炎,黄疸,肝脏充血、出血、变性和坏死,并伴有严重的血管和中枢神经损伤,动物中毒后几个小时至数天内死亡.黄曲霉毒素慢性中毒畜禽生长不良,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对疾病易感,而且黄曲霉毒素还可以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2].  相似文献   
54.
预测并克隆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 (EtRON2)基因,分析其结构特点及与顶复门其他虫属间的差异.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技术注释拼接得到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棒状体颈部蛋白2(EtRON2)的基因序列,用RT-PCR方法扩增出Etron2全长ORF;以E.tenella 子...  相似文献   
55.
糖酵解途径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中,是顶复门原虫的主要供能方式。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是糖酵解途径的重要酶,与顶复门原虫的生存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抗寄生虫药物研发的重要靶标。文章主要从顶复门原虫糖酵解途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基因分析、作用机理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6.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是催化嘧啶从头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由于顶复门原虫等低等生物与其宿主的DHODH在分子结构上的差异,可以作为研发新型抗顶复门原虫药物的靶标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策略,以疟原虫DHODH氨基酸基因序列为信息探针,搜索球虫基因库(www.sanger,ac.uk/projects/E-tenella/),拼接注释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DHODH的基因序列,以E.tenella广东株第2代裂殖子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EtDHODH ORF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old Ⅰ-EtDHODH,进行原核表达.测序结果显示,EtDHODH的基因大小为1254 bp,SDS-PAGE鉴定结果表明,目的蛋白约45 ku.本研究重组表达并纯化了EtDHODH基因,为建立以EtDHODH为靶点的抗球虫药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鸡体表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寄生于鸡体表所引起的疾病,严重危害禽业发展。鸡体表寄生虫种类繁多,包括虱、螨和蜱等,而且生活史极其复杂,给寄生虫的有效防控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围绕鸡常见体表寄生虫,从其种类特征、危害进行阐述,根据不同的体表寄生虫生物特性,分别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物防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防治鸡体表寄生虫病和提高养鸡业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粤北地区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Transmissible viral proventriculitis,TVP)的病原学特征,于粤北地区8个有生长停滞、羽毛生长不良和消瘦等症状,疑似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的肉鸡场共采集样品420份,根据发病鸡场每10份样品混为1个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8种TVP相关病毒的总检出率为80.95%(34/42),除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未检测到阳性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57.14%、4.76%,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腺胃坏死病毒和圆圈病毒3型均为2.38%,其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混合感染的检出率均为4.76%,马立克氏病病毒和鸡腺胃坏死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和圆圈病毒3型等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2.38%;发病鸡主要集中于25~80日龄,不同日龄的TVP相关病原学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粤北地区肉鸡TVP发病率较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疾病免疫策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TVP发病规律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病——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菌。罗伊氏菌素(Reuterin)是少数益生菌以甘油为发酵底物的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本研究旨在观察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不同细菌型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及不同储存温度对罗伊氏菌素抑菌性能的影响。利用甘油诱导罗伊氏乳杆菌合成罗伊氏菌素,通过丙烯醛-色氨酸法测定其浓度。以96孔板OD检测法和平板滴定法测定罗伊氏菌素对A型、B型、C型、D型和E型5种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比较-20℃、室温RT(25℃)及37℃储存24 h后的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A型和C型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罗伊氏菌素样品浓度为26.13μmol/mL。不同浓度罗伊氏菌素处理后,96孔板法抑菌性能检测中A型和D型最为敏感,MIC值分别为0.78μmol/mL和0.52μmol/mL,B型、C型和E型菌株也较敏感,MIC值分别为1.57μmol/mL,1.57μmol/mL和1.83μmol/mL;平板滴定法中0.26μ...  相似文献   
60.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感染鸡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肠道损伤等,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球虫的生命周期包括从无性阶段到有性阶段的转换并局限于一个宿主。目前对球虫的研究主要包括在细胞生物学及其不同生命阶段的蛋白质表达和运输机制、宿主细胞入侵和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新型药物靶标筛选等方面。鉴于研究问题的多样性,以及减少和取代动物试验的要求,建立高效的体外培养模型成为研究鸡球虫生物学特性、抗球虫疫苗和药物的基本条件。笔者重点阐述了鸡球虫体外培养模型及其在药物抗虫效果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鸡胚培养模型、二维培养模型(原代细胞培养模型、传代细胞系培养模型)及三维类器官培养模型。越来越多培养技术的突破为研究球虫生命周期阶段和干预策略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深入了解鸡球虫致病机制、抗球虫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