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TVT)是感染犬和其他犬科成员外生殖器和黏膜的一种良性网状内皮细胞肿瘤,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犬的外生殖器官上最流行的肿瘤。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公认的CTVT病因是来源于感染犬的细胞移植,即通过交配或舔咬等身体接触行为而使感染犬的异常肿瘤细胞移植到其他犬生殖器和黏膜上,感染犬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出血以及出现菜花状肿瘤。本文通过数例临床病例,详述其病因和临床特征,并结合病理学变化对其进行确诊。所有病例均通过外科手术,结合注射犬用干扰素得以成功治愈,术后未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现象。外科手术仍是本病首选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转基因动物乳腺特异性表达水平,构建了两种不同启动子的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以比较其乳腺特异性表达效果.应用山羊β-酪蛋白或牛αs1-酪蛋白调控序列、鸡β-球蛋白隔离元件、巨细胞病毒(CMV) 基因表达涮控元件构建了,乳腺特异性表达复合启动/增强子(Pcmv) ,以单一的酪蛋白启动子作为对照,与人乳铁蛋白cDNA组成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制备了转基因小鼠.经ELISA检测,复合启动/增强子构件指导人乳铁蛋白cDNA在原代转基因小鼠乳腺中重组人乳铁蛋白(rhLF) 表达水平(2.0~8.1 g·L-1) 明显高于单一酪蛋白启动子构件(0~12 mg·L-1) ,而在所有转基因小鼠的血清和唾液中未检测到rhLF.结果提示:酪蛋白-Pemv复合启动/增强子不仅可提高转基因小鼠乳腺特异性表达水平,而且具有良好的乳腺表达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对临床收集的3份犬泌尿系统结石样品,经清洗、干燥及粉碎处理后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结石成分进行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数据经处理后绘成图谱,结果表明,3份结石样品主要成分均与磷酸铵镁标准相一致。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相比,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结石成分进行物相分析和鉴定,更为客观、快速、直接,有助于了解结石形成机制及制定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江苏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及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流行与分布情况,采用商品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对来自江苏省7个市和不同地区的13个大型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共540份血清中IBRV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对来自江苏省5个市和不同地区的11个大型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共460份血清中BVDV抗体进行检测,同时从中随机采集100份血清样本,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RTPCR)进行BVDV抗原检测与基因分型。结果表明:不同牛场的BHV-Ⅰ抗体阳性率为0%~82.1%%,平均阳性率为21.1%(114/540);不同牛场的BVDV抗体阳性率为0%~98%,平均阳性率为51.5%(237/460);不同牛场的BVDV抗原阳性率为0%~100%,平均阳性率为55%(55/100);对相应样本的BVDV抗原与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抗原~+/抗体~+牛占40%(40/100),抗原~+/抗体~-牛占15%(15/100),抗原~-/抗体~-牛占35%(35/100),抗原~-/抗体~+牛占10%(10/100);基因分型结果显示,BVDV-Ⅰ型占11%(6/55),BVDV-Ⅱ型为78%(43/55),Ⅰ型与Ⅱ型混合感染占11%(6/55),未发现BVDV-Ⅲ型。研究表明,BVDV和BHV-Ⅰ在江苏省主要规模奶牛场普遍流行,但不同地区、不同牛场的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牛场均能检测出抗原~+/抗体~-的持续感染牛,BVDV含基因Ⅰ、Ⅱ型,但主要以Ⅱ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5.
对2008年9月到2009年8月间扬州大学动物医院收治的90例犬细小病毒病临床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率与品种、季节、年龄、防疫状况存在相关性,而本病的死亡率与品种、年龄、病程长短、防疫状况及治疗药物存在相关性。其中,纯种犬发病数与死亡数均明显高于土种犬;6月龄以内为本病的高发年龄;冬、春季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余季节(占74.44%);未防疫犬发病数与死亡率均高于防疫犬;发病犬初诊时,60%有发热现象,46.67%表现呕吐和腹泻症状,其中只有54.76%出现血便;采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治愈率高于血清治疗,其平均治愈率为73.56%。本文分析揭示了扬州地区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与诊疗情况,为今后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氟苯尼考是人工合成的甲砜霉素单氟衍生物,其抗菌谱与抗菌活性优于氯霉素与甲砜霉素,在畜禽上广泛使用,尤其在猪与鸡上,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效果明显。但是其在成年反刍动物的应用时,可能内服无效,而且能引起消化机能紊乱。目前尚未有报道口服氟苯尼考引起反刍动物中毒的病例,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两例口服氟苯尼考引起梅花鹿中毒的病例,报道如下,以期在临床用药时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退变性关节病 (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DJD)是始发于关节软骨的慢性、非炎性、退行性、增生性疾病。退变性关节病因包裹于关节内骨端的透明软骨的磨损或缺失、软骨下骨互相接触所致。透明软骨没有神经 ,当两块软骨相互接触时 ,彼此不产生痛觉 ,而骨端附着大量的神经 ,一旦软骨磨损 ,骨端暴露彼此接触而产生疼痛乃至炎症。有的还可见骨表面出现许多小的骨赘 ,这些最终引发关节骨性愈着 ,从而加剧疼痛。骨关节病可见于任何日龄、品种的犬猫 ,但以大型、老龄动物易发 ,可发生于单个关节或同时发生于多个关节。本病常继发于某些先天性关…  相似文献   
18.
正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瘟热,多发于2~6月龄未防疫的猫,对宠物猫危害极大。导致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猫细小病毒(FPV)。感染FPV的猫多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呕吐,下痢,体温升高(39.7℃),白细胞数减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1发病情况和症状   种鹧鸪共 200只,分别在 2月龄、 8月龄用 NDⅡ系苗饮水免疫,饲养密度为 10只 /m3,该群 12月龄时发病约 100只,死亡 13只。肉用鹧鸪 800只,饲养密度为 45只 /m3,有害气体如氨气等严重;该群自 25日龄开始发病,发病率约为 10%,至 40日龄发病 90%以上,死亡 85只。   发病鹧鸪精神沉郁,蹲伏于一隅,食欲减退,随着病程延长,因鼻腔浆液性鼻汁而出现张口呼吸、呼吸困难并伴有罗音和甩头。随后一侧或两侧面部、眼睑和鼻窦肿胀,结膜发炎,眼睑粘着,在双侧眼睛下部形成粘液性肿胀,严重的整个头部肿大;病程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的生物学特性,对3份送检病死羊的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将分离到的3株菌株分别命名为P1、P2和P3.3株菌株经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 PCR扩增阳性,随后检测荚膜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18种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为荚膜血清型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1和P2序列型均为ST131,P3序列型为ST320;3株菌株的毒力基因各不相同,P1—P3均携带毒力基因RpoB、OmpH、ToxA、NanH,P3携带HgbA基因,P2携带pfhA基因,P1和P2携带SodA基因.该菌攻毒小鼠6 h后死亡,然而,采取相同的剂量攻毒白羽鸡未发生死亡;药敏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丁胺卡那、美洛西林、头孢曲松钠、复方新诺明敏感,对多黏菌素B、多西环素耐药.综合而言,从临床分离的3株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均为D型,基因型、毒力基因和致病性具有独特性,对小鼠致病力较强,对鸡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