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8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减蛋综合症病毒六邻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降落PCR法对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六邻体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酶切和PCR鉴定后,初步证明了目的片段的正确性。进一步经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所扩增的基因片段长度为2.74kb,共编码910个氨基酸,与由EDSV弱毒株(AA-2)全基因组的Hind酶切片段测序所得到的六邻体结构基因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有11处氨基酸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52.
分别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Xba Ⅰ、Soc Ⅰ、Kpn Ⅰ、BamH Ⅰ和EcoR Ⅰ对EDSV—gDNA进行单酶切以及以Hind Ⅲ为参照,选用适当内切酶进行双酶切,经对酶切图谱比较分析,以确定基因组中各酶切位点数及在Hind Ⅲ片段上的位置。结果表明:HindⅢ、Xba Ⅰ、Soc Ⅰ、Kpn Ⅰ、BamH Ⅰ和EcoR Ⅰ的酶切片段分别为9、2、2、5、4、4条,Hind Ⅲ Xba Ⅰ、Hind Ⅲ Kpn Ⅰ、Hind Ⅲ Sac Ⅰ、Hind Ⅲ BamH Ⅰ及Hind Ⅲ XEcoR Ⅰ分别为10、10、11、11和13条,为进一步研究禽类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构建腺病毒表达载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3.
试验旨在研究绿原酸对禽腺病毒4型(FAdV-4)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鸡胚肝脏炎性因子和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将9日龄SPF鸡胚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5个不同浓度的绿原酸组和FAdV-4感染组。绿原酸组经尿囊腔注射不同浓度的绿原酸,48 h后与FAdV-4感染组均经尿囊腔接种0.2 mL ELD50为1.36×107拷贝的FAdV-4病毒,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MTT法检测绿原酸的安全浓度(IC50),计算每枚鸡胚接种绿原酸的含量;接种病毒后72 h后,剖检并无菌收集鸡胚肝脏进行病理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载量,ELISA法测定肝脏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信号分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NF-κBp65含量。MTT法测定结果表明,绿原酸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IC50为28.6 μg/mL,每枚鸡胚接种0.2 mL的绿原酸含量分别为858、429、214.5(≈215)、107.25(≈107)和53.125(≈53) μg。FAdV-4病毒接种72 h后,FAdV-4感染组鸡胚肝脏边缘钝圆、肿大,变脆,呈土黄色或黄色,甚至出现坏死;随着绿原酸浓度增加,绿原酸组鸡胚肝脏肿胀渐不明显,坏死灶和出血瘀点减少;肝脏内病毒明显增殖,载量为7.8 log2拷贝/mg,107 μg绿原酸即可显著抑制FAdV-4在鸡胚肝脏中的增殖(P<0.05)。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AdV-4可极显著增加鸡胚肝脏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1);53 μg绿原酸组IL-1β和TNF-α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107 μg绿原酸组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FAdV-4感染组相比,107 μg绿原酸组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15和429 μg绿原酸组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858 μg绿原酸组IL-6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信号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AdV-4可极显著增加PI3K、NF-κB和NF-κBp65的含量(P<0.01);53 μg绿原酸组PI3K、NF-κB和NF-κBp65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FAdV-4感染组相比,53 μg绿原酸PI3K和NF-κBp65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15 μg绿原酸组NF-κB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NF-κBp65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当绿原酸达429 μg时,PI3K、NF-κB和NF-κBp65的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绿原酸能够抑制FAdV-4的增殖,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炎性因子和信号分子的表达,说明绿原酸可用于鸡抗病毒和炎性相关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54.
旨在探讨鸡TGFβ1对MDCC-MSB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作者将构建的鸡TGFβ1过表达载体、干扰表达载体以及相应阴性对照转染MDCC-MSB1细胞,然后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鸡TGFβ1的表达水平、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与凋亡,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结果显示,与相应阴性对照相比,转染TGFβ1过表达质粒可显著上调MDCC-MSB1细胞的TGFβ1表达水平,显著抑制MDCC-MSB1细胞的增殖,且使G1期细胞增加、S和G2期细胞减少,同时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转染TGFβ1干扰表达质粒可显著下调MDCC-MSB1细胞的TGFβ1表达水平,显著促进MDCC-MSB1细胞的增殖,G1期细胞减少、S和G2期细胞增加,同时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结果表明,鸡TGFβ1可抑制MDCC-MSB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55.
探讨以减毒沙门菌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表达的可行性。将编码人t-PA功能区的基因片段与鸡VLDLy组装前体apo-B100基因融合,定向克隆到荧光蛋白表达载体SV40启动子下游,构建pApo-tPA-GFP表达质粒。应用电转化法将pApo-tPA-GFP表达质粒转化减毒沙门菌,阳性减毒沙门菌经翅下静脉注入鸡体内,分别于注射后第1、2、3、4、5周随机剖检试验用鸡,无菌取内脏器官,经组织细菌培养、RT-PCR检测各脏器中基因分布,涂片荧光镜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肝脏、脾脏和十二指肠均分离到沙门菌,PCR鉴定均为减毒沙门菌载体;RT-PCR检测在肝脏、脾脏、十二指肠中有目的基因存在;荧光检测在肝脏、脾脏中有荧光蛋白。结果表明,减毒沙门氏菌能够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有效的转入到动物体内,这一方法有望为动物转基因提供便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6.
脂质体(Liposome)是由类脂制备的具有单层或复层单位膜结构的脂质小泡,具有独特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对脂质体的研究虽然只始于六十年代末,但已证明了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作为生物膜模型以探讨一些基本的生命现象;(2)作为化学药物的载体,以其选择性高、减少副作用等优点,而愈来愈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3)作为抗原的载体及抗原有效成份和免疫佐剂的组装体,为制备更加理想的疫苗提供新途径;(4)作为一种诊断试剂,以其独特的优点跻身于免疫诊断领域。本文仅就脂质体在免疫领域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57.
鸡奇异变形杆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奇异变形杆菌病是近年来国内新发现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雏主要表现为一侧性或两侧性瘫痪和水样腹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引起人们对该病的重视,本文对鸡奇异变形杆菌病作一概述。 1.病原:奇异变形杆菌是肠杆菌科变形杆菌属中的一个种,为革兰氏阴性菌,周身具有鞭毛,运动活泼,无荚膜,无芽胞,呈单个或成对的球状、球杆状、杆状、长丝状  相似文献   
58.
二、单胃动物微生态学单胃动物微生态学,是指单胃家畜(猪、马、兔等)个体及其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微生态系。 (一)兽医微生物学研究情况从研究查明:猪、马、兔等单胃家畜的微生态系,由于生境、生态点和生态位的不同,定位的微生物群落和种群上各有区别。  相似文献   
59.
以鸡减蛋综合征(EDS-76)当地流行毒株做为种毒,制备了鸡减蛋综合征油乳剂灭活苗。经实验室免疫试验和大田免疫试验证明,该苗在免疫后第10天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HI效价为8.5log2),到第30天血清中HI效价达到高峰(11.25log2),直到第150天,其HI效价仍为7.5log2。对用苗鸡群(10万余只)跟踪调查10个月,未发现有发病鸡群,免疫效果普遍反应良好。该苗在4℃可保存18个月以上,室温阴暗处可保存10个月以上。证明该苗产生免疫力快、强而且持久,能有效地控制鸡减蛋综合征在本地区的流行,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以醋酸纤维素膜作为固相载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鸡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体(IBD—IgG),饱和二氨基联苯胺为底物显色,建立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双抗体夹心Dot—ELISA诊断法。经方阵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IgG的包被液为0.05mol/L(pH9.6)碳酸盐缓冲液,包被浓度为1:50;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100;洗涤液为含0.05%吐温—80的0.02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封闭液为含0.2%明胶的洗涤液;封闭时间、抗原及酶标抗体的作用时间均为37℃30min。应用本方法和琼扩试验同步检测20份已知阳性病料、120份待检病料和胚毒尿囊液、10份正常鸡样品,结果表明,Dot—ELISA阳性率为90%,而琼扩试验为40%;凡琼扩试验阳性者,Dot—ELISA均呈强阳性,而在Dot—ELISA阳性样品中,只有44%呈琼扩试验阳性,Dot—ELISA的敏感度为琼扩试验的1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