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18篇
  38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58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在研究农业科技成果分类体系、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系统的评价功能、数据(库)、评价动态信息储存和管理功能等,采用C#语言在Windows的IIS6.0支持下开发了农业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网络信息系统。软件结构为基于WEB的C/S结构,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施远程访问、管理和评价。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开发目标与特点、开发平台与方法及系统功能设计等。  相似文献   
122.
冬枣苗木工厂化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枣一年生半木质化嫩枝,剪取带有芽6~8cm长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茎段芽诱导、试管苗继代培养增殖、诱导生根等培养基筛选试验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茎段芽诱导以MS附加较高浓度的生长素IAA 0.5 mg/L+NAA(1.0~1)m/L;增殖培养基以MS+NAA 0.1+BA(2~4)mg/L;诱导生根培养基以l/2MS+IBA 0.6 mg/L+NAA 0.15 mg/L+蔗糖20g/L+琼脂6 g/L为最佳培养基.结合技术应用,总结出冬枣组培快繁生产技术管理程序,使继代培养增殖倍数达到3.6~4.2,诱导生根率达到93%,移栽成活率达到92.4%.入圃苗成活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3.
冬春季是设施农业机械使用高峰期。为预防和减少设施农机安全隐患,维护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去冬以来,高青县农机局组织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和技术人员,深入各镇、街道社区蔬菜大棚,对电动卷帘机、田园  相似文献   
124.
罗兰艳  张洪  王文华  周鑫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41-5843,5846
[目的]为探明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增强重金属植物修复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在向溶液中添加EDDS和EDTA的情况下,研究油菜对培养液中重金属Cd的吸收和转运情况。[结果]在EDDS和EDTA存在情况下,油菜根系Cd含量减少,地上部Cd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EDDS和EDTA能增强Cd从油菜根系到地上部的转运,EDTA对Cd向油菜地上部转运的能力显著大于EDDS,这与EDTA可显著增强木质部液Cd浓度有关。[结论]EDDS和EDTA均能促进Cd从油菜根系到地上部的转运,且EDTA的能力显著大于EDDS。  相似文献   
125.
本研究利用59对SSR引物对吉853、黄早四、自330等8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853和黄早四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大(GS=0.71),与自330有较大的遗传差异(GS=0.55)。黄早四和自330在吉853中的等位基因流向分为4种类型,第1种是3个自交系带型均相同,占26.67%,属于未发生重组位点;第2种是来自黄早四的等位基因,占33.33%;第3种是来自自330的等位基因,只占11.67%;第4种是与黄早四和自330均不同的带型,属变异重组的位点,占28.33%,且有集中分布的趋势,主要集中于4个区段(Bin2.0-Bin2.03、Bin3.02-Bin3.05、Bin5.01-Bin5.04和Bin8.08),这些重组变异也大大丰富了吉853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证明了在二环选系重组过程中也会发生相当程度的变异,表明二环选系在今后依然是玉米育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6.
为了探讨重金属Cu对堆肥过程的影响,以猪粪、麦秸、废菌糠为原料并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静态堆肥条件下,研究了Cu对堆肥过程中温度、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K处理(不添加Cu)高温期维持5 d(其中55℃以上维持4 d)达到无害化的温度要求;添加Cu处理后,L处理(Cu浓度为100 mg·kg<'-1>)高温期(>50℃)只持续4 d;H处理(Cu浓度为500mg·kg<'-1>)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只有1 d超过55℃,高温期只维持2 d,L、H处理均未达到无害化的温度要求.以Biolog方法为主要检测手段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重金属Cu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Cu能提高微生物群落对聚合物类碳源的转化与利用的能力,高剂量Cu对微生物群落利用中间代谢物和复杂大分子类碳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水解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Cu对水解酶有一定的激活效应,高剂量Cu对水解酶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27.
为给小麦抗旱鉴定指标的早期筛选、小麦品种的培育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聚乙二醇(PEG-6000)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6个不同肥水类型小麦品种幼苗期叶片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干旱存活率、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均降低,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均升高,根系活力先呈现略微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旱地品种‘青麦6号’、‘济旱5034’和‘鲁麦21’的幼苗干旱存活率、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较高且下降较为缓慢,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较低;高肥水品种‘烟农24’和‘济麦22’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上述抗旱指标变化幅度较大;中肥水品种‘烟农21’的上述抗旱指标变化幅度介于高肥水和旱地品种之间。‘青麦6号’具有较高的抗旱指数,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叶片结构和功能状况,因而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8.
筛选了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防治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最佳防治浓度。结果表明,药后13 d,2种生物药剂防效达到最高;其中,苏云金杆菌浓度为150 g/667m~2时,对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最好,均在92%以上;白僵菌浓度为250 g/667m~2时,对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2.07%和92.66%。  相似文献   
129.
乙烯利和激动素对玉米茎秆抗倒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明不同时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为试验材料,在5、7、9展叶期分别喷施乙烯利(ETH)和激动素(KT),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灌浆期基部茎秆形态、力学、化学组分及成熟后的倒伏率和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德美亚1号’5展叶期喷施KT,节间直径显著增加21.11%,节间密度增加13.23%;与对照相比,‘德美亚2号’7展叶期喷施ETH,使基部节间总长度显著降低14.41%,节间直径显著增加10.70%,节间密度显著增加15.46%。‘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7展叶期喷施ETH,分别与对照相比,折断力显著增加26.04%和16.77%,穿刺强度显著增加22.77%和14.62%。‘德美亚2号’9展叶期喷施ETH,节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的化学组分总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25.49%。KT对两个品种茎秆力学影响表现不同,ETH对两个品种茎秆力学调控效果优于KT处理。两种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两种玉米收获期的倒伏率。节间直径与折断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5**),节间化学组分总含量和节间直径与倒伏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两个品种9展叶期喷施KT,产量比对照极显著增加22.24%和19.98%,喷施ETH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综上,KT于两个品种9展叶期喷施可显著增加产量,ETH于两个品种7展叶期喷施对抗倒伏性调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0.
对沈单7号、沈单10、沈玉21等10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雄穗分枝数、雄穗长度和重量等性状进行研究。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对肥力的反应差异不显著,雄穗重量对肥力的反应极显著,肥力与亲本自交系间雄穗重量的交互作用差异显著。在不追施氮肥的条件下,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重量与子粒产量间呈显著负相关,雄穗重量与雄穗分枝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追施氮肥的条件下,雄穗分枝数与产量间呈显著负相关,雄穗重量与雄穗分枝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