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猪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基于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16S rRNA基因的序列特点,设计合成种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523bp的猪附红细胞体16SrRNA基因片段,而对猪丹毒杆菌G4T10株、猪链球菌STl7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E0630株、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和猫血巴尔通氏体CA株的基因组DNA没有扩增带出现。对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的最小检测量为160pg。通过对38份临床样品的检测,8份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阳性,其余为阴性。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急性猪附红细胞体病和临床健康带菌猪的诊断。  相似文献   
32.
温氏附红细胞体部分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确诊为附红细胞体感染的黄牛无菌采集血样,抽提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用实验设计的能扩增多种动物血营养菌部分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大小约为370bp的DNA片段。PCR产物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实验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为温氏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基因,与国外报道的温氏附红细胞体的同源性为97%。反映出不同地理株的温氏附红细胞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为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住肉孢子虫属于孢子虫纲、住肉孢子虫科、住肉孢子虫属(Sarcocytis),广泛地寄生于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肌肉中,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受到了国内外兽医界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猪、牛肉是人类肉食品的主要来源,当肉品中有大量的住肉孢子虫寄生时,可影响肉的食用价值和卫生质量,并对人类的健康有潜在的威胁。近十多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家畜的饲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必要搞清住肉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为此,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1年4月,对广州、佛山地区商品猪和水牛住肉孢子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4.
抗动物外寄生虫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化学杀虫剂仍然是防治动物外寄生虫病的主要手段,其中大多数杀虫剂作用于节肢动物神经系统,而昆虫生长调节剂可阻碍或干扰昆虫生长和发育。本文对现阶段国内外使用的外寄生虫杀虫剂的种类和特点、各种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以及杀虫剂的使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5.
正在当今的养猪生产中,疾病呈现出多发趋势,其中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II型圆环病毒感染、猪细小病毒、猪流感、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性疾病的流行依然非常严重,是传染性疾病的主体。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气喘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是当今猪群中的主要细菌性疾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猪肺疫对肥育猪的威胁在许多地区有抬头趋势,这些致病菌在猪群的发病致死中扮演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6.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游离于血浆或骨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大量的报道称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猪群出现了大规模的暴发和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也引起了国内兽医界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缺乏对猪附红细胞体病表现形式的全面认识,加之当前猪病的复杂性,在许多情况下存在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危害性过分渲染的现象,也有不少情况下低估附红细胞体对猪群健康的影响。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缺乏特征性症状,在临床上该病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现象亦十分普遍。因此,从流行病学方面考虑,感染附红细胞体的发病猪首先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贫血、消瘦、黄疸和发烧等症状,其次,猪群遭受应激或发生了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要确诊必须结合病原检查进行综合性诊断。传统的病原检查方法包括鲜血压片检查和血片染色检查。笔者经过长期对该病病原的光镜和电镜观察认为,鲜血压片检查不适合作为病原确诊的依据,因为显微镜下很难将变形的红细胞与红细胞表面附着的病原体相区别,而且也不能将血浆里活泼运动的不明小体就认定为附红细胞体。正确的检查方法应将血涂片进行染色,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观察到附着于红细胞表面的病原体作为确诊的依据,而不是红细胞的变形或突起。对发病猪群,在治疗上除使用附红细胞体有效的药物外,也要注意对症治疗,纠正酸中毒,补充血糖。  相似文献   
37.
鹅源黄病毒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从广东地区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采食量减少、拉稀粪、站立不稳、运动障碍的幼龄病鹅群,无菌采集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传代。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对番鸭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2.68/0.2 mL,在pH 7.2的条件下不能凝集鸭、鸡、鹅、鸽的红细胞,人工感染15日龄健康幼鹅能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变。用BYD病毒E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试验获得毒株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证明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发现于中国引起鸭产蛋下降综合征的新型黄病毒-BYD病毒(登录号为JF312912)和中国江苏发现的鹅黄病毒JS804株(登录号为JF895923)的同源性最高(有2个碱基的差异),均达到了99%以上,对试验获得的毒株暂定为鹅源BYD病毒广东株1(简称为BYD-GD1)。  相似文献   
38.
为了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山羊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的种类鉴定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佛山发病山羊胰脏的阔盘吸虫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抽提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对虫体核糖体18SrRNA基因和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扩增,将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虫体18SrRNA基因的大小为1 922bp,线粒体cox 1基因大小为444bp。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18SrRNA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登录号为DQ401035)同源性高达99%;线粒体cox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cum,登录号为KC535544)的同源性仅为90%。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采集自广东佛山山羊体的阔盘吸虫为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对山羊阔盘吸虫病的防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1饲养情况与症状 顺德市某养殖户新建的鸽场引进了500对青年鸽,由于缺乏养鸽经验,鸽的日粮为单一的玉米和麸皮,未补充维生素或保健砂.在饲养18天后,曾发生过鸽新城疫,经紧急注射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后,使病情得到了控制.1个月后,鸽群表现出精神沉郁,逐渐消瘦,软弱无力.  相似文献   
40.
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广泛传播和扩散,导致全球范围内肠杆菌科细菌对超广谱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发展迅速,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可作为耐药基因储库,对细菌耐药性在动物、环境和人之间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2009年患病的食品动物,包括鸡、鸭、鹅和猪,分离鉴定了315株大肠杆菌,调查ESBLs和AmpC酶在患病食品动物中的流行分布。经双纸片协同扩散实验筛选出61株ESBL阳性菌株,PCR检测共检测出8种blaCTX-M基因,分别为blaCTX-M-14/14b、blaCTX-M-79、blaCTX-M-65、blaCTX-M-27、blaCTX-M-15、blaCTX-M-24、blaCTX-M-98和blaCTX-M-13,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blaCTX-M-79,其次为blaCTX-M-14/14b。本研究还检测出1株新的SHV型酶,命名为SHV-135;PCR共检测出5株大肠杆菌携带质粒源CMY-型AmpC酶,其中2株鹅源大肠杆菌携带1个新型CMY酶,命名为CMY-64。本研究表明患病动物分离的大肠杆菌中ESBLs和AmpC酶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且新型β-内酰胺酶检出日益增多,提示兽医临床应慎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