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乳品企业原料乳的验收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乳品企业基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对原料乳收购过程中的检测指标的限量、限值的控制,并就乳品企业对原料乳的贮存、使用要求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2.
2009~2010年我国江苏、安徽、广西、湖北等地蛋鸭出现产蛋急剧下降,剖检卵泡严重出血等症状,经中国农业大学张大丙等人诊断为出血性卵巢炎[1].201 1年湖北某地的两个鸭场蛋鸭产蛋由高峰91%陡然下降至40%,剖检症状与2009和2010年发病鸭很类似,经实验室诊断为出血性卵巢炎(黄病毒感染)并采取积极防控措施,鸭群逐渐康复,产蛋率恢复至80%以上,但1~2个月后,鸭群又出现零星死亡,每天死亡2‰左右,剖检可见肝脏和腹膜上有不规则的肿瘤结节.结合近年来家禽肿瘤病的发生流行和鸭群出血性卵巢炎等新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综合诊断,结果发现本次导致鸭群发病死亡的主要病原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REV可感染众多的鸟类,鸭是其常见的自然宿主.在我国除了疫苗污染外,还没有关于鸭群中REV自然感染状态的报道[2].本研究通过对湖北部分发病鸭场的病死鸭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分离到了2株REV.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寻找鸡白色念珠菌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近10年来,从湖北省100多个蛋鸡场收集鸡白色念珠菌病料,对病料进行白色念珠菌的分离和鉴定,探讨该病的初步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结果]从832份鸡病料中分离到86株白色念珠菌。从2只鸡的嗉囊炎症部位涂片镜检结果发现,有卵形生芽的或不生芽的酵母状细胞和假菌丝。该病的诊断应以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理变化等资料为依据,并结合病原学检查。[结论]可通过向健康鸡群定期投喂"真菌通治"等生物制剂,也可在饲料中添加5.00%大蒜、维生素和0.05%龙胆紫水,改善鸡舍环境条件等措施来预防鸡白色念珠菌。发病鸡则应立即隔离消毒,喂服制霉菌素。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冬小麦春季合理追肥技术,以追肥时间(返青后10、25和40d)为主区,追肥量(90、120和150kg/hm2)为副区,研究春季追肥对冬小麦群体分蘖动态变化、籽粒灌浆进程、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后25d较其他追肥时间显著提高了开花期分蘖数,追氮量为120kg/hm2时最高。返青后25d较其他追肥时间显著提高了籽粒灌浆起始势,籽粒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提高了1%~20%,提高灌浆过程中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追氮量以120kg/hm2表现最好。返青后25d较其他追肥时间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量及穗部结实性状,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8%~11%、7%~12%、3%~5%和8%~30%,且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以追氮量120kg/hm2最高。总之,返青后25d追肥可有效调控冬小麦春季分蘖消长,增加有效穗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且追施氮120kg/hm2实现了产量和氮效率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25.
用显微CT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更好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显微CT技术扫描3~5 mm土壤团聚体,获取了3.25μm分辨率的二维图像,并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对团聚体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定量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自然草地、人工灌木和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植被恢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水稳性(P0.05),降低了土壤容重。与坡耕地处理相比,自然草地土壤团聚体总孔隙度、大孔隙度(100μm)、瘦长型孔隙度分别增加了20%、23%和24%,而分形维数和连通性指数欧拉特征值分别降低了2%和75%,且各指标二者间差异均显著(P0.05)。人工灌木土壤团聚体的上述各项孔隙参数均优于自然草地(较坡耕地分别增加了70%、88%和43%以及降低了4%和92%),且除欧拉特征值外,差异均显著(P0.05)。分形维数和连通性对土壤结构变化的响应相当敏感,可作为该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6.
猪高热病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6~2007年湖北省部分地区的猪高热病综合症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共调查7个地市147个养猪场和养猪户,发病猪有67 040头,发病死亡27477头,发病死亡率41%.273份病料PCR检测呈阳性结果,其中猪瘟的阳性率为41%(86/210)、蓝耳痛为83.2%(213/256)、伪狂犬病为33.8%(48/142)、猪圆环病毒为70.5%(189/268).从采集的病料中分别分离到3株蓝耳病病毒、2株猪圆环病Ⅱ型病毒和2株猪流感病毒;分离到25株猪链球菌、36株大肠杆菌、13株副猪嗜血杆菌和29株巴氏杆菌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27.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的免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减少大肠杆菌给规模化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湖北省3个规模化猪场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O抗原优势血清型菌株,制备成3种自制多价灭活苗,分别于产前30、15d对30头妊娠母猪进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自制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的甲醛含量为0.15%,符合质量标准。使用该苗进行免疫后,仔猪的平均发病率为5.8%,比对照组降低了40.8%。该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理想,平均保护率为87.5%。该疫苗较好地预防了仔猪黄痢、白痢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仔猪成活率。[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定期从发病猪群中分离大肠杆菌菌株,根据分离结果不断调整灭活苗中的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28.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乡村借助绿色生态进行发展成为一种新模式。本文以靖江市 生祠镇东进村为例,对该村如何构建“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模式进行调研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 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探明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左云县兴隆沟煤矿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群落12个优势种组成的66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χ2检验有30个种对呈正相关,36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83;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9个种对呈正相关,47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40;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29个种对呈正相关,37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8;与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相比,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6个种对中负相关居多,达到极显著或显著的种对少,说明兴隆沟煤矿矸石山自然定居植被群落比较脆弱,群落结构简单,仍处于演替初、中期阶段;(2)优势种披碱草、沙生冰草和旱榆等种对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或正相关,它们为地带性分布植物种类,耐旱、耐寒、耐贫瘠,生态适应性强,可用于该区煤矸石山人工植被恢复的优选先锋物种进行混合种植;而优势种小叶杨与披碱草、沙生冰草等种对间呈负相关,在人工植被恢复中不宜混种;(3)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12个优势种群划分为3种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30.
鸭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监利县某鸭场产蛋鸭突然死亡的病因,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生化鉴定、PCR扩增鉴定、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达99.88%,分离菌的荚膜抗原血清型特异性基因PCR产物与荚膜血清A型基因同源性达99.90%,确定病原菌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对大观霉素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新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头孢曲松、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氟苯尼考、四环素、呋喃妥因、洁霉素等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