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15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条块分割、田埂密集是海河平原农田的典型特征,科学认知田埂作用下的农田产流规律对解析平原区水循环演变过程至关重要。目前,流域尺度的农田产流规律的研究较少,关于降雨特征-田埂高度-农田产流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还不明晰,田埂作用下的农田产流规律是平原区水循环演变解析的薄弱环节。该研究基于CMOPRH遥感降水数据产品分析了海河平原场次降雨特征,并以Smith & Parlange入渗模型为核心构建农田积水产流模型,模拟海河平原降雨-产流过程。结果表明:1)海河平原场次降雨总量以小于25 mm为主,占降雨总场次的95%,10 h以内的场次降雨占比为96%,降雨总量和降雨强度由东北部向西北部递减;2)在2008-2019年降雨条件下,模拟无田埂、10 cm田埂、12 cm田埂、15 cm田埂四种情景的农田年均产流量,结果分别为62.4亿m3/a、19.7亿m3/a、13.1亿m3/a、5亿m3/a;3)田埂高度已知的条件下,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是影响农田产流的关键因素,以降雨历时为横坐标、降雨强度为纵坐标,可以通过拟合反比例函数曲线划分一场降雨是否产流;4)根据海河平原历史农田面积变化估算,2000年海河平原农田产流量相对1979年减少10.2亿m3,2016年农田产流量相对2000年减少5.1亿m3。该研究定量解析了降雨特征、田埂高度对农田产流的影响,为解析海河平原区地表水资源衰减原因提供了重要的规律认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水稻种子活力的数学评价模型 D(x),旨在为水稻种子活力性状评价、鉴定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 25 份水稻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四唑染色鉴定、模拟田间试验和 Q2技术测定水稻种子的多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建立种子活力的数学评价模型 D(x)。利用该模型评价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籼稻的发芽势、发芽率、7 d 芽长、百株鲜质量、田间芽长、田间根长、初始代谢速率(SMR)、萌发启动时间(IMT)、理论萌发时间(RGT)及四唑染色率等指标的平均值均高于粳稻,而 7 d 根长、百株干质量、萌发氧气消耗速率(OMR)的平均值略低于粳稻。在 Q2 检测中,粳稻的 IMT 值、RGT 值等指标则较优。对 13 个水稻种子活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Q2 检测中的 SMR 值与 IMT 值、OMR 值、RGT 值及百株干质量极显著相关,与田间芽长显著相关;OMR 值与 SMR 值、IMT 值、RGT 值极显著相关,与发芽势显著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种子活力综合评价预测模型Y(x)=0.693+0.003X1-0.006X2-0.127X6-0.004X8+0.234X9(R2=0.94),用这 5 个指标得到的活力预测值(Y)与田间出苗率在参试材料之间的次序基本一致,且两者高度相关(r=0.83),说明用该回归方程可有效预测水稻种子活力。【结论】可选择发芽势、发芽率、百株干质量、OMR 值和 IMT 值这 5 个单项指标作为评价种子活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越 《食用菌》2001,23(4):28-28
栽培香菇,发好菌后的菌袋出菇期保水是个很重要的管理环节,笔者经几年的栽培实践,研究出菌袋发好菌后,进行柱体中心夹土栽培法,克服了出菇期菌袋脱水严重和空气湿度大等弊病.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配 方①玉米芯56.2%,木屑26%,麦麸15%,石膏粉 2%,磷酸二氢钾 0.1%,硫酸镁 0.5%,尿素0.3%;②木屑76 .6%,麦麸20%,石膏2%,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2%,糖1%。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用水预湿(玉米芯湿度要比木屑大些),闷一夜,见上面无干粒.掰开里面无白心时即可把各种原…  相似文献   
14.
张越  要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30-16732
[目的]研究溶解氧对地表饮用水源水质中锰、氨氮、总磷的影响。[方法]针对河北省保定市饮用水源地西大洋水库取水口夏季锰和氨氮超标问题,研究了溶解氧对库区水质中锰、氨氮、总磷的影响。[结果]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偏低促使底质中元素的释放是影响地表饮用水源地夏季水体锰和氨氮超标的原因之一。自2003年保定市全面取缔库区的网箱养鱼之后,库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该研究为改善饮用水源地水库水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越  郭耀辉  赵颖文 《农学学报》2023,13(3):95-101
深入分析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增产空间格局、作物结构、贡献因素,为维系其增长态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主产区粮食稳步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分解为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2种因素,分析其增产格局及增产贡献因素。从主产区粮食增产量的空间分布来看:北方主产区优于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重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增产结构上看,玉米为主要贡献品种,其次为小麦,稻谷贡献率最低;主产区粮食增产贡献因素来看,单产的贡献率高于播面的贡献率,且空间差异明显。分作物看稻谷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效应为正值,玉米大于稻谷,小麦的播种面积效应产生负向影响;3种作物的单产效应均为正值,小麦的单产效应最为显著,小麦>稻谷>玉米。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都对主产区粮食产量增加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对于主要依靠播面增加来提高产量的地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挖掘优势作物,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土地产出;对于单产贡献显著的地区,要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区,形成集群化发展,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防止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科研成果产出反映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成果产出离不开杰出的科研人才和团队.为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国家、地方、科研单位和高校都制定并出台了相应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文章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对该院科技创新成果奖励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总结出科技创新奖励对成果产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提高饲草的利用价值,新鲜的饲草、适口性好;易消化,但不易保存,容易腐烂变质。青贮后,可保持青绿饲料的鲜嫩、青绿,营养物质不但不会减少,而且有一种芳香酸味,刺激家畜的食欲,采食量增加,对家畜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青贮需要的条件青贮原料在25~35℃时,乳酸菌会大量繁殖,很快占主导优势,致使其他一切杂菌都无法活动繁殖,若料温达50℃时,丁酸菌就会生长繁殖,使青贮料出现臭味,以至腐败。  相似文献   
19.
设计单因素试验,调查菌种质量,筛选出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氮源为酵母粉;通过调整碳源含量设计6个碳氮比(10∶1~15∶1)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得到最佳碳氮比11∶1的配方(1 L)为玉米粉15 g、葡萄糖5 g、酵母粉5 g、马铃薯200 g、麦麸2 g、硫酸镁1.5 g、磷酸氢二钾3 g、VR1 0.01 g;采用该配方设计L25(4×54)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20 mL/250 mL,接种量是装液量的3.5%,接种菌龄7d,转速180 r/min,pH 5.0;在此结果基础上制备液体菌种,以固体菌种为对照,采用集成创新的出菇环境开展出菇试验,调查农艺性状,每袋鲜重提高26.22%、干重提高35.35%.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太原市西北部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通过对马铃薯黑胫病进行田间调查,提出了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