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1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33篇
  56篇
综合类   349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以丘北辣椒新品种"文辣5号"为试验材料,对其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成熟期各喷施一次"碧霖"纳米抗旱剂,研究该抗旱剂对丘北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碧霖"纳米抗旱剂能显著提高丘北辣椒产量,同时能提高丘北辣椒株高、株幅及有效分枝数量。文山州丘北辣椒常年种植面积近100万亩,产量近120万吨,年产值30多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最近几年,经常出现大面积干旱,导致辣椒特别是前期干旱少雨,使得丘北辣椒不能及时栽种,即使勉强栽  相似文献   
92.
以甜瓜西州密25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不同生育期测定甜瓜的根、茎、叶、果等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研究甜瓜主要矿质营养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单株甜瓜全生育期吸收的养分以钾素为最多,达7.34 g;氮素次之,为2.31 g;磷素最少,仅0.90 g。每生产1 000 kg甜瓜需吸收N 1.36 kg、P 0.53 kg、K 4.32 kg,且N∶P∶K=1.00∶0.39∶3.17。不同生育期甜瓜吸收的氮、磷、钾以苗期最少,膨果期最大,而氮、磷、钾分配比例均以果实最高。坐果前氮、磷、钾养分主要集中在叶片,坐果后至成熟期养分迅速往果实中转移。  相似文献   
93.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云南文山州丘北辣椒主栽品种ZSZ75-1、ZSZ49-1-1、12WS-18-1、12ZH01和ZS130叶片在大田增补UVB辐射下主要UV-B吸收和渗透调节物质(总类黄酮、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总花色苷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了各品种叶片的综合UV-B吸收和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在增补UV-B辐射下,5个辣椒品种叶片总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均为ZSZ75-1>ZSZ49-1-1>12WS-18-1>ZS130>12ZH01,可溶性糖含量为12ZH01>ZSZ75-1>ZSZ49-1-1>ZS130>12WS-18-1,游离脯氨酸含量为12WS-18-1>ZS130>12ZH01>ZSZ75-1>ZSZ49-1-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12ZH01>12WS-18-1>ZSZ49-1-1>ZSZ75-1>ZS130,综合UV-B吸收能力为ZSZ75-1>ZSZ49-1-1>12WS-18-1>12ZH01>ZS130,综合渗透调节能力为ZSZ75-1>12ZH01>ZSZ49-1-1>12WS-18-1>ZS130;此外,5个品种叶片总花色苷含量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总类黄酮含量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且不同品种叶片UV-B吸收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间的相关程度不一致。因此,在增补UV-B辐射下,文山州丘北辣椒品种器官的紫化程度与其叶片的综合UV-B吸收能力成正相关,但与叶片的综合渗透调节能力无明显关联性。本研究可为文山州丘北辣椒品种耐强UV-B能力的评价和耐UV-B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氮、磷、钾总养分相等的基础上,研究了控释配方肥不同施肥量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配方肥不同施肥量对甜瓜生长影响显著,较常规施肥量能明显促进甜瓜生长,并且随着控释配方肥施肥量的增加,各指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肥量为675 kg/hm~2时,甜瓜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5.
[目的]筛选对人参黑斑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对比7种杀菌剂在不同浓度梯度条件下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在各自供试的不同浓度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世高的EC50值最小(0.61 mg/L),其次为链霉素和克菌丹,EC50值均小于100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田间药效试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
无害化污泥与钼尾矿配施对沙化潮土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的沙化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2012—2015年3年5季田间定位试验,选用经过无害化处理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商业化污泥和钼尾矿产品,研究无害化污泥与钼尾矿施用对我国典型沙化潮土土壤质量指标的影响,为无害化污泥与钼尾矿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45 t·hm~(-2)污泥(W3)与钼尾矿配施对沙化潮土有机质(SOM)的提升效果最明显,SOM在玉米季W3+75 t·hm~(-2)(M1)处理显著增加了165.10%,在小麦季W3+M2处理显著增加了106.10%(P0.05);相比单施同一水平污泥,污泥与75 t·hm~(-2)钼尾矿配施下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WR0.25)含量,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显著升高了38.04%~60.24%,28.45%~45.27%和41.34%~67.77%(P0.05),对促进土壤形成水稳性团聚体以及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更为突出;45 t·hm~(-2)污泥与75 t·hm~(-2)钼尾矿配施对沙化潮土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提升效果最明显,在玉米季分别显著提高了235.52%和156.79%(P0.05),在小麦季分别显著提高了249.24%和128.32%(P0.05);单施污泥和污泥配施75 t·hm~(-2)钼尾矿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熵(q MB)在玉米季和小麦季分别显著提高了21.95%~46.25%和36.38%~71.17%(P0.05)。但污泥与高量钼尾矿配施,SMBC、SMBN和q MB较单施同一水平污泥和与75 t·hm~(-2)钼尾矿配施的处理在玉米季分别下降了3.89%~19.85%、4.31%~17.86%和6.95%~33.47%,在小麦季分别下降了5.34%~23.24%、4.33%~28.08%和3.09%~32.33%,表明钼尾矿高量施用时会降低微生物活性。由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得出,45 t·hm~(-2)无害化污泥与75 t·hm~(-2)钼尾矿配施(W3+M1)能显著提高沙化潮土SOM、SMBC、SMBN和q MB,并提高土壤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有效改善沙化潮土质量,在3年5季试验期间也未发现土壤和作物籽粒受到重金属污染。同时,W3+M1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肥力等级至Ⅰ级,在此基础上,可以酌情不再施用污泥和钼尾矿。  相似文献   
97.
盐土植物提取修复重金属污染盐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盐渍化和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世界众多地区同时受到高浓度可溶性盐和重金属污染,其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盐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甜土植物相比,盐土植物可在含有高浓度Na+和Cl-的盐土中生存甚至旺盛生长,因此更利于植物修复盐土重金属污染。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相继开展了盐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盐土的研究,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被报道,鉴于有关盐土植物提取修复重金属污染盐土的综述尚罕见报道,综述了盐土植物对盐和重金属胁迫的耐性机理、植物提取修复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盐土植物提取修复的可行性、植物修复效率、局限性和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盐土植物提取修复盐土重金属污染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8.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蛋白是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其N-末端具含保守锌指结构的Dof结构域,能够识别AAAG序列;Dof转录因子能够发挥多种功能,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多变的C-末端,它是Dof蛋白的特异转录调控结构域。在植物中,Dof转录因子的功能主要与维管发育、叶片极性、保卫细胞特异基因的调控、碳氮代谢、种子发育和萌发、光响应及光周期调控的开花和花粉发育、次生代谢物合成、防御反应、生长素响应等生理过程有关。将这些进程归纳为组织分化、种子发育和代谢调节三个方面,通过对植物Dof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进行分析,为Dof转录因子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介绍了水果玉米迪甜6号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分析了其在山西中部的种植模式。通过"一年两茬"的种植方式,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收入,建议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0.
为获得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25型的VP7原核表达蛋白,本试验以蓝舌病病毒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VP7基因,将其克隆于pET-24b(+)表达载体中,获得pET-24b-BTV-VP7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受体菌,IPTG诱导表达His-BTV-VP7蛋白。在变性条件下用镍亲和层析柱纯化His-BTV-VP7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及ELISA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His-BTV-VP7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约为40 ku;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此原核表达蛋白能与山羊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为后续建立蛋白芯片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