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选用45只成年来航公鸡,应用套测法和强饲法相结合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活性肽蛋白对鸡的氨基酸代谢率和有效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家禽日粮中添加10%活性肽蛋白时,总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表观代谢率分别为70.84%、60.53%、56.74%和62.4%,真实代谢率分别为81.13%、72.95%、68.14%和76.99%;添加15%活性肽蛋白时,总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表观代谢率分别为70.82%、59.97%、56.53%和62.06%,真实代谢率分别为81.2%、72.55%、68.09%和76.91%;添加20%活性肽蛋白时,总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表观代谢率分别为70.23%、59.13%、55.83%和61.49%,真实代谢率分别为80.82%、71.97%、67.55%和76.61%。由此证明,48.55%粗蛋白质活性肽蛋白的总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表观代谢率分别为70.63%、59.88%、56.37%和61.98%;真实代谢率分别为81.05%、72.49%、67.93%和76.84%。活性肽蛋白有效赖氨酸的含量(g/100g)为2.17,有效蛋氨酸的含量为0.64,有效苏氨酸的含量为1.68。  相似文献   
42.
选用1日龄AA肉仔鸡9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0、150、250、350mg/kg PUFA)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试验期为35d,分8~21d和21~42d两个饲养阶段。结果表明: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PUFA,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料重比;其中在150mg/kg PUFA添加水平下,肉鸡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50 mg/kg PUFA添加水平下,肉鸡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肉鸡日粮中添加PUFA最适量为150~250 mg/kg。  相似文献   
43.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含氮物质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文中针对我国畜牧业的现状,从营养调控角度详细阐述了降低氮污染的各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4.
本试验旨在进行关岭牛肌球蛋白重链1(myosin heavy chain 1,MYH1)5'侧翼启动子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集关岭牛血液及组织样品(背最长肌、后腿肌、心脏、肝脏、小肠、脂肪组织),利用PCR方法扩增关岭牛MYH1基因5'侧翼区,构建关岭牛pUCm-T-MYH1克隆载体,并对MYH1基因5'侧翼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了MYH1基因在关岭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获得1 373 bp(-1 360~+12 bp)的MYH1基因5'侧翼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获得的克隆序列进行分析发现,MYH1基因5'侧翼启动子序列存在5处可能的转录起始点和多个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关岭牛与金丝猴、野猪、家鼠、藏羚羊、野驴的MYH1基因5'侧翼区保守性较强的区域为转录起始点上游-400~+100 bp,推测转录起始点上游-400~+75 bp可能是其核心启动子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MYH1基因在关岭牛背最长肌和后腿肌中高表达,在心脏、肝脏、小肠、脂肪组织中表达量很低,说明MYH1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动物源细菌的抗菌耐药情况,加强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针对常见的七大类抗菌药物,阐述了它们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基因的国内流行现状。有研究显示:动物源细菌对各类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耐药基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流行率和检测率较高的耐药基因多数能在质粒、整合子、转座子等移动元件上被检出,并以水平传播的方式扩散;同一质粒上检测出数种耐药基因,这些质粒是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对监管部门出台相应控制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采用L9(34)正交设计(增加1个对照),进行根博士追肥和IBA叶面喷施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苗龄45 d时开始第1次追肥和叶面喷施激素。分别于苗龄90、135、180 d与225 d时测定其地径和苗高,255 d时测定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结果表明,苗龄225 d时,平均地径和苗高分别为1.46~2.02 mm和4.5~5.2 cm,测定时,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分别为21.7~31.1 cm和8~12条·株-1。除135 d和225 d外,其余各阶段地径与苗高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影响地径和主根长的主导因子是追肥频率,苗高和一级侧根数的则是根博士浓度;侧根与苗高协同生长,主根长与地径生长呈正相关。30 d追施1次300倍的根博士溶液与叶面喷施0.15 g·L-1IBA溶液的组合促进苗木生长。试验根博士与IBA配合应用可防止云南松产生蹲苗现象。  相似文献   
47.
48.
为了解基质配比、容器孔穴数和缓释肥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华山松(Pinus armandii)苗木生长的影响,采用L_9(3~4)正交设计开展试验。结果表明,苗龄210~300 d的4个阶段(每30 d测定1次),不同处理组合苗木的平均地径和苗高分别为1.2~1.7,1.7~2.0,1.8~2.0,1.9~2.5 mm和6.1~7.4,6.6~7.9,6.9~9.7,7.4~10.8 cm,处理组合间此2项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基质始终是影响4个阶段地径和苗高生长的主导因子,森林土∶草泥炭为1∶1的基质极显著地促进苗木生长。每容器施1.5 g缓释肥有益于苗木生长。基质和缓释肥对苗木生长具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表明疏松透气和充足的养分可极显著促进华山松苗木生长;有益于苗木生长的最优处理组合为森林土和草泥炭配比为1∶1的基质置于侧壁无孔的管状容器,每容器施1.5 g缓释肥。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及其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2008—2017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90株禽源沙门氏菌,用血清凝集方法鉴定其血清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经PCR扩增、测序和比对查询,得到90株菌的ST型,并用BioNumerics 7.6分析MLST分型及其亲缘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分离株的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进行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90株禽源沙门氏菌可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S. Enteritidis为优势血清型。71株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占比90.14%(64/71),对氨苄西林(78.87 %)和磺胺异噁唑(77.46 %)的耐药率较高,仅S. Indiana菌株的ST17型对头孢他啶耐药。其他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上升(P<0.05),而对黏菌素耐药率下降极显著(P<0.01);鉴定出14种ST型,其中ST11为优势型;最小生成树显示,仅有一个ST complex,菌株来自7个省市;S. Indiana的耐药率显著高于S. Enteritidis(P<0.05),且其ST17所耐药物种类多于其他ST型。结果表明: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优势血清型是S. Enteritidis,优势ST型为ST11,其血清型和ST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地区分离株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且耐药谱和耐药率与血清型相关,S. Indiana菌株与S. Enteritidis相比更易形成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50.
以新疆天山北坡伊犁绢蒿荒漠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在游牧和定居样地设置轻度放牧、重度放牧2个梯度,研究游牧和定居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性质、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牧样地土壤有机碳、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定居样地(P<0.05),且游牧轻度放牧样地含量最高。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590 662条有效序列数,7 124个OTUs,其中包括8个真菌门337个属,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为优势菌门。游牧和定居样地的优势菌属分别为菌刺孢属和青霉属,占比分别为4.52%和3.84%,未鉴定菌属相对丰度分别达到了41.73%和54.31%。游牧轻度放牧样地真菌群落Chao1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定居轻度放牧样地,分别为730.350和497.446,Shannon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速效磷与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呈显著正相关,与未鉴定门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全磷、速效磷与球囊菌门以及土壤全氮、速效氮与罗兹菌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游牧轻度放牧土壤真菌信息较为丰富,可为伊犁绢蒿荒漠退化草地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