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对西藏牦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进行了研究.利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均能成功分离培养西藏牦牛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细胞的传代培养、形态学和动力学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西藏牦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系具有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西藏牦牛胎儿成纤维细胞要经历滞留期、对数期、平台期,分别为0~2 d、2~7 d、7~8 d.试验结果表明,已成功培养了西藏牦牛胎儿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02.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Regan)、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和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来源于雅鲁藏布江米林江段,采集自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农贸市场,规格250~300 g.从裂腹鱼病鱼的肌肉、肠道、肝脏、肾脏等组织中共分离到12种细菌.用病鱼匀浆组织的超微(0.2μm)过滤悬液和12种细菌悬液感染健康的裂腹鱼,发现超微过滤悬液未导致出血病,3种细菌悬液具有较强的致病力,病鱼有典型的出血病症状,死亡率87%、100%和100%.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观察,该3种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少数成对或短链状,菌种未鉴定.  相似文献   
10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西藏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是西藏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财政作为政府最直接最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分析公共财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定位的基础上,结合西藏具体区情,分析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给出促进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及其受体IGF-IR在鸡胚胎腿部肌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选取藏鸡和矮小蛋鸡受精蛋孵化后,采集鸡胚胎孵化第9天、第13天和第20天时腿部肌肉组织,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GF-I和IGF-IR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IGF-I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利用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筛选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群体水平分型。结果表明:藏鸡和矮小蛋鸡胚胎腿部肌肉组织在孵化第9天和第13天时的IGF-I和IGF-IR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第20天,且藏鸡IGF-I的mRNA表达量在第9天也显著高于第13天,而矮小蛋鸡的IGF-I mRNA表达水平在第9天和第13天无明显差异。此外,在整个孵化过程中,矮小蛋鸡的IGF-IR的表达模式与IGF-I表达模式基本一致。而藏鸡IGF-IR的表达水平在第9天明显高于第13天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时发现第9天藏鸡IGF-IR的表达水平也高于矮小蛋鸡(P0.05)。除此之外,在藏鸡和矮小蛋鸡的IGF-I的编码区均发现c.282AG单核苷酸多态性,该SNP在藏鸡中主要以杂合子A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57,而在矮小蛋鸡中主要以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77。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出,IGF-I和IGF-IR在腿部肌肉组织的表达水平在鸡胚胎孵化中期(第9天和第13天)显著高于孵化后期(第20天),可能是由于中期属于胚胎腿部肌肉快速发育阶段而后期腿部肌肉发育变得相对迟缓,同时IGF-I和IGF-IR的表达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索牦牛Smad1基因与bta-miR-1434-5p是否存在靶向关系,探究bta-miR-1434-5p分子调控可能机制,利用RT-PCR技术对bta-miR-1434-5p和Smad1 mRNA在牦牛组织中的表达谱进行检测,并构建pmiR-RBREPORTTM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对牦牛Smad1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与bta-miR-1434-5p的靶向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mad1基因mRNA在牦牛下丘脑、垂体、心、肝、脾、肺、肾、骨骼肌、淋巴结、卵巢、输卵管、子宫组织中均有广泛表达;bta-miR-1434-5p除在牦牛输卵管中没有表达外,在其他组织均与Smad1基因mRNA共表达;获得牦牛Smad1基因3′UTR序列并成功构建野生型及突变型pmiR-RB-REPORTTM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发现bta-miR-1434-5p mimics对Smad1野生型质粒报告荧光没有明显的下调作用,由此推测btamiR-1434-5p与牦牛Smad1基因的该段3′UTR之间未发现明显互作。  相似文献   
106.
海拔对藏鸡及其杂交组合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藏鸡及其杂交组合的肉用性能及其高海拔适应性,该试验测定了藏鸡(T)、矮小隐性白肉鸡(D)和藏鸡×矮小隐性白(TD)在低海拔和高海拔的体重、体型结构指数、屠宰性能和外貌性状.结果表明:高海拔环境明显降低鸡的体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胸肌率;藏鸡体重和屠宰性能受高海拔环境影响较小,表现高海拔适应性;TD在高海拔适应性、体重和屠宰性能等性状上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是藏鸡肉用开发的良好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7.
藏猪选育群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为藏猪本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数据,试验选择藏猪选育群8头个体(300日龄左右,4公、4母),断奶后采用散养加舍饲饲养模式,测定胴体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结果表明:藏公猪胴体瘦肉率极显著高于藏母猪(P0.01),藏公猪胴体皮重率显著高于藏母猪(P0.05),藏母猪花板油率显著高于藏公猪(P0.05),藏公猪熟肉率显著高于藏母猪(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藏猪通过本品种选育后,4世代群体既能保持优良的肉质性状,又能略微提高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08.
<正>猪的生长发育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估测其遗传参数对制定选种方法、设计选择指数、预测选育进展、提高选种效果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生产性状的遗传参数是畜禽品种重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9.
伴随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牦牛养殖业呈现了规模化的发展态势,牦牛人工授精已代替自然交配的方式。本文对如何普及推广牦牛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在牛饲养农场里,牛大肠杆菌症的发病率很高.一旦牛感染了这种病,他们就会给养殖场带来很严重的经济损失.感染牛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抑郁症、腹泻和其摄食量减少.根据不同类型的发病情况,有着不同的方法对牛进行诊断和处置.为了减少该疾病对牛的感染概率,饲养员应该在牛的日常管理中要做好防护工作,学习基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避免感染牛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