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利用改良等位基因特异性PCR(Modified Allele Specific PCR, M-ASP)结合PCR-RFLP以及直接测序方法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基因内含子4 (Intron4)的一个位点进行了SNP检测,并进行了该基因与藏鸡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检测结果显示,GH基因Intron4的这个位点同时具有M-ASP和SacI-RFLP多态。测序结果表明,该位点发生了C→G的碱基突变,产生了CC、CG和GG三种基因型。两个等位基因和三种基因型在两鸡种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其中,基因型CC和等位基因C的频率最高。χ2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频率或者等位基因频率在两鸡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分别在两鸡种内部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与藏鸡的2周龄体重等12个生长性状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关联;基因型CC与藏鸡的7周龄体重存在显著关联(P<0.05)。这暗示了GH基因是影响藏鸡生长的主效基因或者它与主效基因相关,而该位点的碱基突变可以作为筛选藏鸡高的7周龄体重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2.
为探究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M)基因在不同品种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58头)和大约克猪(60头)ACAD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kb区域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筛选与基因分型,选取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分别采集肝脏、背脂、心脏和背最长肌组织,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了ACADM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其背膘厚和背最长肌组织中肌内脂肪含量。结果显示:在ACAD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kb区域,存在C-101G和C-569G这2个突变位点,藏猪与大约克猪等位基因频率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藏猪与大约克猪的肝脏、背脂、背最长肌和心脏组织中ACADM基因表达趋势完全一致,藏猪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经ACADM基因表达量与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ACADM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以上结果推测这2个突变位点可能是调控ACADM基因表达的重要功能位点,从而导致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ACADM基因对猪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3.
藏猪在西藏自治区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流高山深谷区 ,主要以公布江达、林芝、米林、墨脱、波密、芝康等县最多。藏猪属高原型猪种 ,能适应恶劣的高寒气候和以放牧为主的低劣饲料条件。其特点是肉质好 ,皮薄 ,脂肪沉积力弱。胴体中瘦肉比例高 ,是发展我国高海拔地区养猪重要的品种资源。但藏猪存在着个体小、生长缓慢、育肥期长、产仔少等特点。我系申请国家农业部重点科技开发研究项目 (以藏猪为母体的最佳杂交组合筛选 ) ,从 2 0 0 0年 5月开始 ,先后在公布江达县的措高乡购进几十头藏猪 (仔猪、架子猪 ) ,进行对该品种特殊性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74.
西藏野生食用菌白鸡腿蘑的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进行了白鸡腿蘑的生长温度试验,培养基酸碱度试验,培养料成分试验,栽培方法比较试验和栽培中试,根据各项数据和当地资源情况,确定了采用以青梨秸杆和牛粪为原料,调节pH值为6.5-7.5的培养基,每年5-11月间在西藏的拉萨地区用熟料分两个阶段栽培白鸡腿蘑的方法,并筛选了高产优质的菌株,该野生品种人工栽培成功,可用于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75.
小型蛋鸡及其杂交种蛋高海拔孵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型蛋鸡及其与藏鸡杂交种蛋在西藏不同海拔地区的孵化性能,分析高海拔胚胎死亡率、种蛋失水率和孵化率。【方法】在海拔2 900m(西藏林芝)和3 650m(西藏拉萨)分别对小型蛋鸡(M)、西藏饲养的小型蛋鸡(MT)、藏鸡×小型蛋鸡(TM)和藏鸡(T)种蛋进行孵化。【结果】在2 900m海拔时M孵化率可达49.44%;MT蛋孵化失水率比M未减少,但孵化率略有提高;TM孵化率高达74.69%;在3 650m海拔,各组胚胎死亡率增加、孵化率下降、雏鸡重/蛋重比值减小;T孵化率也只有30.70%,M孵化率更低,只有10%左右。【结论】小型蛋鸡在高海拔孵化时,种蛋失水率高,孵化率低,但藏鸡与小型蛋鸡杂交种蛋孵化性能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76.
[目的]以西藏黄牛胎牛为材料,建立西藏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系,为在西藏特殊生境条件下高原物种的动物克隆及其他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理想的生物学材料。[方法]对西藏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进行了研究。利用组织块法成功分离培养西藏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对细胞的传代培养、形态学和动力学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所建立的西藏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系具有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西藏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要经历滞留期、对数期、平台期,分别为0-2 d、2-7 d、7-8 d,细胞群体倍增时期为60 h。[结论]成功培养了西藏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77.
西藏地区土壤湿度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西藏地区土壤湿度季节和区域性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要素的相互影响,基于1980—2009 年西藏地区土壤湿度资料以及西藏38 个站点的气温、降水资料,笔者分析了西藏地区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30 年来西藏地区年及季节土壤湿度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分布规律,最小值位于阿里地区,最大值在墨脱以南地区,其中秋季土壤湿度最大,其次是夏季,春季最小。年、季土壤湿度均表现为1980s—1990s 减少,随后增加的趋势。年、季土壤湿度在20 世纪90 年代末有显著增加突变点。春季土壤湿度与西藏大部分地区的春、夏降水呈正相关,夏季土壤湿度与西藏沿江一线、东部地区的同期降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8.
1981—2010年拉萨市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拉萨市年际或更长时间的降水预测提供参考,并了解其降水气候变化的背景情况。利用拉萨市1981—2010年4个台站逐年降水资料,通过距平、滑动平均、趋势系数、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了拉萨市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拉萨市降水量呈现前枯后丰的形态,年降水量总体上为上升趋势;从各站分析,春季、夏季以及全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冬季除墨竹工卡以外,其余各站表现为下降趋势;拉萨市降水突变于1986年,在21世纪初增多趋势显著;年降水周期存在2个特征时间尺度,即2~4年、3~5年,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以准3年的年际振荡周期最为明显。从灾情看,无明显的特旱、特涝、重旱和重涝年,正常年份占51%,轻涝年出现的几率较轻旱年稍偏高。  相似文献   
79.
藏鸡体重和胫长Gompertz生长曲线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藏鸡0至20周龄的体重和胫长,运用Gompertz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适宜模拟藏鸡的生长过程.Gompertz模型参数显示,藏鸡性别间生长存在差异:公鸡比母鸡有较高的成年体重、初始生长速度和拐点体重,公鸡拐点年龄略大于母鸡;但性别间成年胫长、拐点胫长未见显著差异.6周龄的体重和胫长与后期体重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用来估计藏鸡后期体重,作为藏鸡早期选育的性状之一.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消化试验来评定豆粕和菜籽饼对生长期藏猪的营养价值。[方法]选择30头平均体质量(12.12±2.56)kg、健康状况良好的藏猪,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豆粕饲粮(15%豆粕+85%基础饲粮)和菜籽饼饲粮(15%菜籽饼+85%基础饲粮)。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豆粕和菜籽饼中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脂肪(EE)和粗蛋白(CP)含量,采用内源指示剂(酸不熔灰分)法测定上述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豆粕和菜籽饼中DM、Ash、EE、CP的含量分别为88.49%、5.41%、2.58%、38.86%和90.32%、7.05%、10.23%、29.15%;生长期藏猪对豆粕和菜籽饼中DM、Ash、EE、CP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2.84%、27.25%、90.76%、84.36%和80.68%、20.64%、89.12%、79.86%。[结论]豆粕和菜籽饼均能作为生长期藏猪的饲料来源。生长期藏猪对豆粕和菜籽饼中不同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存在差异,豆粕对生长期藏猪的营养价值高于菜籽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