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白酒糟和发酵白酒糟替代饲粮中粗料对西门塔尔杂交公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49头体重相近[(491.35±48.32)kg]、健康状况良好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7组,每组7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分别饲喂用20%,40%和60%白酒糟和发酵白酒糟以粗料形式替换基础饲粮中皇竹草配制的全混合日粮,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结果显示:(1)发酵白酒糟组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VFA)酸含量显著高于白酒糟组(P < 0.05)|酒糟添加水平对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乙丙比均有显著影响(P < 0.05)|酒糟类型和酒糟添加水平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无显著交互作用(P > 0.05)。(2)发酵白酒糟组瘤胃微生物蛋白显著高于白酒糟组(P < 0.05)|酒糟添加水平对pH、氨态氮及微生物蛋白均有显著影响(P < 0.05)|酒糟类型和酒糟添加水平对微生物蛋白(MCP)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 < 0.05)。(3)酒糟类型及添加量对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无显著影响且酒糟类型与酒糟添加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 > 0.05)。(4)门水平上,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其中发酵白酒糟组放线菌门丰度显著低于白酒糟组(P < 0.05)|属水平上,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氏菌属。40%替代组和60%替代组中拟杆菌属BS11丰度较20%替代组显著降低 | 40%和60%发酵白酒糟替代组瘤胃球菌属2丰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5)。各处理组其他几种菌属丰度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发酵白酒糟对西杂牛瘤胃NH3-N的代谢和MCP的合成效果优于白酒糟。发酵白酒糟更有利于改善瘤胃发酵方式。白酒糟和发酵白酒糟对西杂牛瘤胃微生物门水平上的两种主要优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丰度无显著影响。发酵白酒糟和白酒糟用量较高时,发酵白酒糟维持西杂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更加有利,且能促进普雷沃氏菌属的生长和繁殖。 [关键词] 发酵白酒糟|西门塔尔杂交牛牛|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菌源取自肉牛瘤胃液,首先用酪蛋白水解圈法初选出16株产蛋白酶菌株,综合HE值和蛋白酶活性,选出一株蛋白酶活性最高A18作为后续试验菌株,该菌株蛋白酶活为415.82 U/mL,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此菌株为米曲霉菌。单因素试验确定接种量为4%、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60 h,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及多次重复试验,得出接种量4%、温度29℃、时间55 h为其最佳产酶条件,最高酶活达527.57 U/mL,比优化之前提高了2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小肽对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指标及消化道小肽转运载体1(PepT1)mRNA表达的影响,为小肽在牦牛日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36头体重((180.98±20.57)kg)相近,健康的麦洼公牦牛,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小肽添加水平为0、0.75%、1.50%、2.25%的全混合日粮。预饲期30 d,正试期80 d。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记录体重,每日饲喂时记录每头牦牛的喂料量及剩料量。试验最后一周,连续3 d收集每头牦牛的饲料及粪便样品,进行常规营养分析;同时,每组选取5头牦牛采集颈静脉血并制备血清,测定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试验结束后,将每组采血的5头牦牛屠宰,立即取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织中PepT1 mRNA的表达量。【结果】(1)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均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以2.25%组牦牛的生产性能表现最优,其DMI和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75%组(P<0.05),而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75%组(P<0.05)。(2)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日粮有机物(OM)和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呈二次曲线上升(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线性升高(P<0.01),以2.25%组消化率最高;各处理组中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3)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线性降低(P<0.05),而尿素氮(UN)含量线性升高(P<0.05),总蛋白(TP)含量有线性升高的趋势(P<0.10),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呈二次曲线降低(P<0.05),而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含量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小肽对牦牛血清中IgG、IgA和IgM三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牦牛消化道中PepT1 mRNA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网胃、瓣胃、瘤胃、皱胃,且空肠Pep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消化道部位(P<0.05),而皱胃Pep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肠和回肠(P<0.05);回肠、十二指肠、瘤胃、网胃、瓣胃的PepT1 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瘤胃、网胃和空肠的PepT1 mRNA表达量均呈线性升高变化(P<0.05),但对瓣胃、皱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的PepT1 mRNA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小肽能够提高育肥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肝功能,促进小肽在消化道中的转运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小肽添加水平为2.25%时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添加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左右、体重水平相当、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牦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Ⅰ、Ⅱ、Ⅲ组在TMR基础上分别添加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试验结果表明:(1)四个处理组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st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小肽和酵母培养物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提高了拟杆菌门和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属水平分析,拟杆菌科的BS11菌属(Bacteroidetes BS11 gut group)、理研菌科RC9菌属(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 1)、克里斯滕森菌科的R7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 R 7 group)为四个处理组共有优势菌属。添加小肽和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理研菌科RC9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疣微菌科UCG-010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0)、帕匹杆菌属(Papillibacter)、柔膜菌纲RF9菌属(Mollicutes_RF9)的相对丰度(P<0.05)。(2)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单独添加或同时添加对瘤胃中pH和氨态氮(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降低了瘤胃中乙酸浓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1%酵母培养物组和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中丙酸浓度(P<0.05),0.75%小肽组虽提高了瘤胃中丙酸浓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单独添加或同时添加都显著降低了乙/丙(P<0.05),表明瘤胃发酵从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有利于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综上所述,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单独或同时添加都促进了瘤胃有益菌群生长,使瘤胃发酵从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合用具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四川牦牛常规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试验选用燕麦干草、青贮燕麦、天然牧草,对其进行营养成分和体外产气分析。体内消化试验于四川省红原县进行,选取9头初始体重为(150±10) kg的麦洼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头牛。试验结果如下:1)天然牧草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含量显著高于青贮燕麦和燕麦干草(P<0.05);天然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低于青贮燕麦(P<0.05);2)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动态评价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 CNCPS)中,青贮燕麦的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 PA)部分显著高于燕麦干草和天然牧草(P<0.05);天然牧草的快速降解蛋白(rapidly degraded protein, PB1)、慢速降解蛋白(slowly degraded protein, PB3)含量最高,且不可降解蛋白(undegraded protein, PC)含量最低;青贮燕麦的不可利用纤维(undegraded fiber, CC)含量显著高于天然牧草和燕麦干草(P<0.05);可利用纤维(available fiber, CB2)、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含量显著低于天然牧草和燕麦干草(P<0.05);3)天然牧草的NDF、CP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燕麦干草和青贮燕麦(P<0.05);天然牧草ADF消化率显著高于青贮燕麦(P<0.05),与燕麦干草差异不显著(P>0.05);4)天然牧草牦牛瘤胃液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青贮燕麦和燕麦干草组(P<0.05),而其微生物蛋白质(microbial crude protein, MCP)产量显著高于燕麦干草组,与青贮燕麦组差异不显著;燕麦干草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 TVFA)产量最高;5)天然牧草组的产气量显著高于青贮燕麦组(P<0.05),与燕麦干草组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降解方面,燕麦干草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IVDMD)、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n vitro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igestibility, IVNDFD)、体外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n vitro acid detergent fiber digestibility, IVADFD)最高,其中,IVDMD显著高于青贮燕麦(P<0.05),与天然牧草差异不显著(P>0.05);IVNDFD、IVADFD与其他两种饲草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CNCPS分析的各组分含量所反映的瘤胃发酵状况、体外产气法所测定的结果与牦牛体内消化试验测定的各养分消化率和瘤胃代谢产物结果基本吻合, 3种饲草的营养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牧草>燕麦干草>青贮燕麦。  相似文献   
16.
以三个试验测定了饲粮补硒补蛋氨酸对来航雏鸡的影响。试验Ⅰ使用玉米、小麦、黄豆为主的缺硒(0.0068ppm)饲粮,于3周龄时复制出了典型的渗出性素质病饲粮补加0.1PPm亚硒酸钠(Na_2SeO_3)硒可完全防止缺硒病发生,并显著提高生产性能。试验Ⅱ以含0.1020PPm硒的基础饲粮,测定出补加蛋氨酸可提高饲料硒的生物效能。而加硒过量(0.3ppm),补加蛋氨酸改进生长反应的效果与未加硒但补等量蛋氨酸的效果相当。试验Ⅲ采用与缺硒地区完全一致的饲养条件,观察到在含0.0375ppm硒,0.37%蛋氨酸的基础饲粮,适量补硒(0.1ppm)补蛋氨酸(0.25%)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玉米黄浆液、喷浆玉米纤维、酱糟、木薯渣等低质食品加工副产物,经多种益生菌发酵制成微生态发酵饲料,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该发酵饲料产蛋鸡日粮对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360日龄产蛋率为90%左右的罗曼粉商品蛋鸡1 80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添加2.5%和5.0%的微生态发酵饲料的基础日粮;预饲期1周,试验期10周.结果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饲料成本每吨分别降低10元和20元,每只蛋鸡比对照组增加6.64%和1.35%的收入.综合来看蛋鸡基础日粮添加2.5%~5%的微生态发酵饲料不会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推广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肌肉理化指标和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选取60头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192.66±3.64)kg的3周岁左右的舍饲育肥麦洼公牦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饲喂粗蛋白质(CP)水平为14.81%,增重净能(net energy for gain,NEg)分别为4.17(低能量组,LE)、4.48(中能量组,ME)、4.79 MJ/kg(高能量组,HE)的3种日粮。试验期共9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牦牛肌肉的pH、熟肉率和滴水损失3个理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牦牛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ME组牦牛肌肉中的脯氨酸(Pro)和组氨酸(His)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外(P<0.05),总氨基酸和其他种类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ME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LE、HE组(P<0.05),HE组总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LE、ME组(P<0.05)。对于各种类脂肪酸,ME组的C15:1 n-3、C16:1 n-2和C18:1 n-8 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大于其余两组(P<0.05);而HE组的C17:0含量则有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舍饲育肥牦牛日粮中适宜的NEg水平为4.48 MJ/kg(日粮DM),适宜日粮NEg水平能提高牦牛肌肉中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正>湖北省利川市一直是生猪养殖大市,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是利川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部分,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利川市属于经济后发区,生猪养殖在多方面尚存在较大问题,加之2007年利川市绝大部分的猪场发生了高致病性蓝耳病,致使全市生猪养殖遭受巨大损失。在生猪养殖的发展道路上,利川市究竟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山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为11.60±2.45 kg的乐至黑山羊断奶羔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体重大小,将其分为4个区组,每个区组24头,随机地分到3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羊;对照组精料为场里原有精料(基础精料),试验Ⅰ组精料为50%基础精料+50%微生物发酵饲料,试验Ⅱ组精料为100%发酵饲料,粗料为青贮玉米秸和油菜颖壳,各组相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提高日增重1265%(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日粮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和发病率(P<0.01);各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经济效益比对照组高4472%,而试验Ⅱ组的采食量、日增重和经济效益低于对照组。说明山羊精料中添加50%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提高山羊日增重和养分消化率,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