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究不同饲养模式下滩羊血清代谢通路及差异代谢物的变化,本试验选取24头9月龄体重为(30.12±3.23)kg、体况相似的去势滩羊,随机分为舍饲组和放牧组,3个月后颈静脉血采血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放牧组和舍饲组中共筛选出23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43个差异代谢物上调,91个差异代谢物下调。通过富集分析得到49个代谢通路,根据富集程度及其与脂质相关性筛选出15个代谢通路,其主要参与机体核苷酸代谢、脂代谢、硒代谢和维生素代谢。综上,放牧饲养模式主要对滩羊的核苷酸代谢、脂代谢和维生素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对肉质起到调控作用,而舍饲饲养模式通过硒代谢来调控滩羊肉质。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的不同添加方式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粪便菌群以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出生日龄、体重相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荷斯坦公犊牛2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Ⅰ组(对照组)不添加酵母培养物,Ⅱ组在牛奶中添加20 g酵母培养物,Ⅲ组在开食料中添加20 g酵母培养物,Ⅳ组在牛奶和开食料中各添加10 g酵母培养物。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周期内,各试验组犊牛干物质日采食量(ADMI)、日增重(ADG)均高于Ⅰ组;各试验组料重比(F/G)均低于Ⅰ组;且Ⅱ组试验效果优于其他两个试验组(P0.05)。(2)在整个试验周期内,犊牛体躯指数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试验组的体长指数相较对照组有增加的趋势(P0.05)。(3)试验第21天时,各试验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以Ⅱ组为最高;各试验组粪便中大肠杆菌数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且以Ⅱ组为最低。试验第56天时,各试验组粪便双歧杆菌数均高于Ⅰ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粪便中大肠杆菌数均低于Ⅰ组,且Ⅱ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Ⅰ组(P0.05)。(4)试验第21天时,各试验组血清中IgA、IgG和IgM的浓度均高于Ⅰ组(P0.05),且以Ⅱ组为最高。各试验组IL-1β的浓度均高于Ⅰ组(P0.05);各试验组TNF-α的浓度均高于Ⅰ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且Ⅱ组TNF-α的浓度低于其他两个试验组。试验第56天时,除TNF-α外,各处理间血清免疫指标的浓度均无显著差异;各试验组血清中TNF-α浓度均低于Ⅰ组,且以Ⅱ组为最低(P0.05)。研究表明,这三种酵母培养物添加方式均对犊牛生长性能、肠道健康以及机体免疫具有促进作用,综合比较,在牛奶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要优于其他两种添加方式。  相似文献   
33.
动物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体脂沉积所需要的脂肪酸大多由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催化乙酰辅酶和丙二酸单酰辅酶合成,FAS是动物脂肪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和表达的变化都会影响体内脂肪的合成。近年来对FAS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FAS的生理功能、组织表达和定位、发育性表达变化、日粮因素对其表达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4.
本试验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米粉碎粒度对泌乳早期奶牛真菌菌群的影响。选用4头体况良好,泌乳20d左右,日产奶量约30kg,体重550kg左右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试验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对照组奶牛日粮添加10%的破碎玉米,试验组是将该比例破碎玉米由细粉碎玉米代替。结果表明:用细粉碎玉米替代破碎玉米(10%DM)并未显著影响奶牛瘤胃真菌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在门水平上,试验组与对照组瘤胃真菌丰度差异不显著;在属水平上,德巴利酵母属与蜡孔属等优势菌属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这可能与奶牛个体差异有关。而与淀粉降解有关的根囊鞭菌属的菌群丰度显著升高(P<0.05)。其他相对丰度较低的真菌也有检出,如试验组柄孢壳属(Zopfiella)与被孢霉属(Mortierella)增加明显(P<0.05),但其在瘤胃的功能目前尚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35.
试验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果寡糖对奶牛瘤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采用2×2交叉设计,选用4头泌乳阶段相近、胎次相同的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果寡糖60g/(d·头),每期21d,预饲期14d,正试期7d,交叉试验过渡期14d。分别于饲喂前(0h)和饲喂后2、4、6、9、12h通过口腔导管采集瘤胃液,每期连续采集3d(第16、17、18天),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瘤胃液中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显示,从Alpha多样性指数(Simpson、Shannon)、丰富度指数(Chao、Ace)及Beta diversity热图可知,果寡糖具有降低奶牛瘤胃中细菌多样性的趋势。从门水平上分析,试验组及对照组中奶牛瘤胃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细菌门占总细菌的95%以上,果寡糖显著降低了奶牛瘤胃未注释细菌门的丰度(P0.05),互养菌门丰度有增加的趋势(P=0.075)。从属水平上分析,果寡糖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假单胞菌属丰度(P0.05),极显著提高了拟杆菌属丰度(P0.01),而脱盐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果寡糖的试验组奶牛瘤胃中瘤胃球菌属、丁酸弧菌属、琥珀酸菌属、未注释毛螺菌属丰度分别增加80.0%、7.5%、127.9%和20.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果寡糖的添加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多样性及结构存在一定的影响,果寡糖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中不发酵糖类的假单胞菌属的丰度,使碳水化合物为发酵源的瘤胃拟杆菌丰度极显著增加,对瘤胃纤维降解菌丰度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选择24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相同、产后3周左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高精粗比饲粮(60∶40,HC组)和低精粗比饲粮(40∶60,LC组),试验期为45 d。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HC组奶牛瘤胃液丙酸比例极显著高于LC组(P<0.01),乙酸/丙酸极显著低于LC组(P<0.01)。2)HC组奶牛瘤胃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量极显著低于LC组(P<0.01)。3)LC组的Ace指数、Chao1指数显著高于HC组(P<0.05),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极显著高于HC组(P<0.01)。4)LC组奶牛瘤胃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纤维杆菌门、疣微菌门、SR1、软壁菌门、TM7、黏胶球形菌门、迷踪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HC组奶牛瘤胃中变形菌门、螺旋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5)LC组奶牛瘤胃中纤维杆菌属、瘤胃球菌属、琥珀酸菌属、甲烷短杆菌属、BF311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丁酸弧菌属丰度显著高于HC组(P<0.05);HC组奶牛瘤胃中密螺旋菌属、粪球菌属、Shuttleworthia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vadinCA11丰度显著高于LC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精粗比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中细菌总数和多样性。高精粗比饲粮条件下,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促进了瘤胃中产酸菌的增殖,从而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37.
洛阳市市售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洛阳市各行政区市售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洛阳市各种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总体较高;不同类型蔬菜的硝酸盐含量相差较大,其趋势为茎菜类>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同一类型不同种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也不相同;不同城区同一类型甚至是同一种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差异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8.
笔者针对动物营养及饲料相关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改革方法,以期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9.
为了研究异麦芽糖对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头泌乳天数为20 d、日产奶量30 kg左右、体重550 kg左右的经产(二胎)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 g异麦芽糖,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每期21d。结果表明:添加异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氨态氮(NH_3-N)的含量(P0.05),其中瘤胃液中丁酸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乙酸和丙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对奶样进行分析,添加异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牛奶的乳脂率(P0.05),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产奶量、乳蛋白和尿素氮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异麦芽糖有助于改善奶牛的瘤胃发酵功能,提高牛奶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40.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是一种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胆盐、产酶、产抑菌活性物质等特性的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不仅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改善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还可以有效降解毒素、控制畜舍环境,是最具潜力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本文对地衣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以及其在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态调控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地衣芽孢杆菌在反刍动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