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鼻气管鸟杆菌感染是最近几年来新出现的危害养禽业的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菌的第一次分离最早是1981年在德国,但由于培养和鉴定十分困难,一直到1998年才从巴氏杆菌样细菌,正式命名为鼻气管鸟杆菌。这期间,世界各地陆续报道该病的发生。国内也已有初步分离鉴定(2000年)。  相似文献   
5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merella anatipstifer,RA)引起的鸭、鹅及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53.
SPF鸡人工感染鸡败血霉形体后血液生物化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败血霉形体(MG)国际标准强毒R株人工感染15日龄SPF鸡,在感染后15d采血作血液生物化学检验。结果:TBil、GOT、GPT、ALP、LDh、CO2-CP、CRE、BuN、CRE-U、无机磷、Mg^2+明显升高,而TP、ALB、A/G、Cho、Glu、Ca^2+等明显下降,RBC和Hb下降,WBC上升,其中LC和嗜酸性白细胞明显上升。说明MG不仅造成呼吸系统障碍,也对肝功能和功能产生较大影  相似文献   
54.
研究在2012~2016年间对原种场A、B、C和D4个地方鸡种保种核心群开展了禽白血病净化,通过新建净化鸡舍,采用严格净化技术方案,在强化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经过2~3个世代净化,各品种鸡群取得了显著净化效果。A鸡种经过3个世代净化,25~27周龄蛋清p27抗原阳性率由26.4%降至0.3%,36~40周龄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36.4%降至0.4%,种公鸡病毒分离阳性率连续2个世代均为零;B鸡种经过3个世代净化,6周龄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33.2%降至1.2%,36~40周龄蛋清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均降至零;C鸡种经过2个世代净化,留种前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61.8%降至0.9%;D鸡种经过2个世代净化,留种前蛋清p27抗原阳性率由20.7%降至1.9%,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降至0.2%。禽白血病净化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以A鸡种为例,经过3个世代净化,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死亡率均逐级下降,净化第一世代效果最为显著;产蛋性能亦明显提高,43周龄总产蛋数平均增加了13个/只,66周龄总产蛋数平均增加了23个/只。研究为众多地方品种鸡群及原种场禽白血病净化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测定鸡白痢沙门氏菌不同年代冻干保存菌种的存活率与生物学特性,为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保存15~34年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冻干菌种分别进行存活率测定、形态与生化特性鉴定、菌落型与血清型检测、毒力与抗原性测定等.[结果]3个不同批次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冻干菌种经-20℃保存15~34年后,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及抗原性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异现象,菌落型与血清型变异率分别为8.3%~14.9%和4.2%~8.7%,冻干菌种经易感动物复壮后仍可恢复其原始毒力.[结论]冷冻干燥方法保存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且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与原始菌种无显著差异,即冷冻干燥保存是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长期保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采用纯化的鸡IgG和环磷酰胺预处理后,再以亲和层析纯化的鸡IgM免疫BALB/C小鼠,动用淋巴细胞杂瘤技术,以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了5侏能稳定地分泌抗 鸡IgM(u链)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ELISA交叉反应性试验和羊抗鸡IgM(u链)抗血清阻断试验,证明这5株单克隆抗体均是抗鸡IgM(u链)特异性的。应用该抗鸡IhM:(u链)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鸡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中特异性IgM抗  相似文献   
57.
以国际标准强毒R株人工感染非免疫产蛋鸡,定时扑杀,分别从鼻窦、眶下孔、气管、肺、气囊、卵巢和输卵管分离MG,并收集感染鸡所产蛋分离MG。结果表明,人工感染48小时后上、下呼吸道及肺已被全面感染,96小时气囊已被感染,120小时输卵管已能分离到MG,卵巢始终分离不到MG。人工感染鸡自144小时便能在其所产蛋中分离出MG。药物治疗能在72小时内消除感染,油乳剂苗则需24天后逐渐降低蛋内MG分离率,药物卵内注射、种蛋药浴、高温处理均能杀死卵内MG,但以研制的种蛋浸泡剂药浴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58.
对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方案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20多年中,禽白血病病毒(ALV)特别是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诱发的鸡群白血病,给我国养鸡业带来了极大损失。为帮助种鸡公司在ALV净化方面做出相应的决策,本课题组在参考国际成功经验和过去多年自身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种鸡群的ALV净化要求,分别拟定了自繁自养的原种鸡场核心群、引进的祖代或父母代种鸡群、小型自繁自养黄羽肉鸡或地方品种种鸡群等三套相应的禽白血病净化原则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为探索核酸杂交技术在测定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中的可行性,将ALV-J传染性克隆r NX0101株以10倍梯度稀释后按常规方法接种已长满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96孔板,在维持7 d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上清液部分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p27抗原的ELISA检测,另一部分提取RNA后以鸡致病性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特异性核酸探针交叉斑点杂交检测试剂盒进行Dot-blot检测,每孔中细胞固定后以ALV-J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IFA检测,确定病毒感染孔后按照Reed-Muench法分别计算三种方法测定的TCID50。结果显示ELISA法、IFA法和Dot-blot法在确定病毒感染中能够相互验证和补充,该病毒在CEF的TCID50分别为10-4.7TCID50/0.1 m L、10-5.2TCID50/0.1 m L和10-5.3TCID50/0.1 m L。表明采用Dot-blot法测定ALV-J的TCID50是可行的,不仅能够排除内源性的干扰,并且比ELISA和IF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分离菌株的荚膜血清型、菌体血清型与外膜蛋白型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对自行分离的10个菌株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进行鉴定(均为A:1);然后采用超声波破碎、高速离心和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提取外膜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的方法对上述10个菌株与C48-1(A:1)、X73(A:1)、P1059(A:3)、CU(A:3,4)等一起进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分型研究。结果表明:14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以2个主要蛋白OmpH和OmpA的差异为依据分为3种主要OMP型;依据次要蛋白的差异,OMP-1,3菌株进一步分为OMP型1.1,1.2和3.1,3.2,其中OMP型1.1有6个菌株,OMP型1.2有5个菌株;OMP型2有1株(YZ7031);P1059为OMP型3.1;CU为OMP型3.2;另外,血清型为A:1的12个菌株中有11个菌株外膜蛋白型均为OMP-1型,血清型为A:3、A:3,4的菌株外膜蛋白型属于3型。说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与特定的外膜蛋白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