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择28日龄体质量为(11.22±0.32)kg的24头健康"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n=12),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250mg/kg杜仲叶提取物的饲粮(n=12),预试期7d,正试期42d。结果显示:杜仲叶提取物能增加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促进小肠绒毛发育,增加小肠绒毛长度和黏膜层增厚,且回肠淋巴小结明显增多;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杜仲叶提取物能引起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ghrelin增多,显著上调小肠中ghreli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杜仲叶提取物增强了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自分泌ghrelin能力,以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而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并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62.
2016年10月,在山东省发现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链球菌7型协同感染病例。猪场小猪40日龄发病,持续至100日龄时死亡率高达30%,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发热、四肢无力和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采用血液学检测,病理组织学观察,细菌、病毒分离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血液中大量红细胞变形,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分离的细菌为短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直径1μm~2μm;16SrRNA PCR测序结果显示为链球菌7型;病毒PCR结果显示为PCV2阳性,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均为阴性;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CV-2检测株与PCV-Y16同源性最高,为99.7%。随后,PK-15细胞连续传代显示PCV-2在PK-15细胞中增殖。动物回归试验中,临床数据统计结果、剖检病变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证实两种病原具有协同致病性。根据猪群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组织学病变、病原检测结果以及动物回归试验,最终确诊该猪群发生PCV-2与链球菌7型的混合感染,并呈现致病上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3.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入侵宿主细胞的关键是病毒裳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AI。V在此过程中采用病毒一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这一机制的关键是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后跨膜蛋白一系列构象的变化。此外,ALV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继而引发肿瘤的产生。在对一些与ALV有相同感染机制的病毒的研究中发现,引起免疫抑制的关键区也是跨膜蛋白。因此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跨膜蛋白有助于正确认识病毒侵染的本质,做到更为有效的预防与治疗ALV感染。  相似文献   
64.
应用ELISA方法调查鸡骨髓细胞瘤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内蒙古地区5个种鸡场采血,分离血清共229份,其中3个肉种鸡场血清共184份;2个蛋种鸡场血清共45份,在AVL-Jap85抗原包被的96孔板中进行微量滴定,检查结果,ALV-J抗体阳性率;3个肉种鸡分别为28.12%,9.38%和8.33%,平均为12.0%;2个蛋种鸡场都为0%。  相似文献   
65.
肉仔鸡肝细胞癌病理学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4月,山东某商品肉鸡场进雏6000只,其中弱雏较多,在3日龄时就有因鸡白痢死亡的雏鸡,投药以后,情形有所好转;但于两星期后,肉仔鸡开始出现羽毛粗糙、蓬松,部分脱落;病鸡极度消瘦,贫血,有的鸡排白色稀粪,死亡又开始上升,投抗生素不见好转;22日龄时出现衰竭、瘫痪等症状,死亡率达25%,送检症状明显鸡5只,并进行病理学检测;27日龄时死亡率达33%,又送检5只检测。  相似文献   
66.
从江苏徐州地区分离到的以引起樱桃谷鸭产蛋下降和死亡为特征的1株病毒,命名为XZ株。对该病毒进行电镜观察、血凝试验、ELD50测定、RT-PCR扩增特异性目的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电镜下观察到球形病毒粒子,不具有血凝性,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均可扩增出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坦布苏病毒奉贤株的相似性最高,为98.7%,与其他坦布苏病毒的毒株也具较高同源性,为86%~98%。用鸭胚分离毒株接种健康产蛋鸭,能复制出同样的疾病。结果表明分离病毒为鸭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67.
通过人工合成猪附红细胞体MSG1基因的编码序列,以提高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根据Gen-Bank注册的AM407404的544~942氨基酸序列,选择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并合成了12条寡核苷酸片段。用重叠区扩增法(PAS)全基因合成MSG1部分目的基因,克隆入pjet1.2/blunt载体。经测序证实正确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c/MSG1,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转化子,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E分析。测序、酶切鉴定等结果表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诱导表达后大约在16000的位置出现明显的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68.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免疫抑制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人工接种1日龄及7日龄SPF雏鸡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模拟先天感染及早期感染,检测ALV-J不同感染时间对机体的影响。对感染鸡体质量、免疫器官质量、组织病理学、血细胞、CD4+及CD8+T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ALV-J对免疫器官抑制显著,尤其是中枢免疫器官,1日龄感染组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7日龄感染组。免疫器官的抑制是产生体质量抑制的根源。病理学观察发现,1日龄感染组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流失严重,间质结缔组织明显增生;而7日龄感染组在3周前表现为免疫细胞增殖,在3周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坏死流失,其他器官主要表现炎性浸润及出血,未见肿瘤增生灶。血细胞检测发现,ALV-J感染组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均有下降,但对粒细胞的影响更加明显,1日龄感染鸡更为严重。对胸腺和脾脏CD4+及CD8+T淋巴细胞检测发现,CD4+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而CD8+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说明机体的免疫抑制和这两种细胞的变化高度相关。无论是1日龄还7日龄感染,均在4周龄时达到免疫抑制最低值,因此可以确定ALV-J感染在体内潜伏期约为3~4周的时间。ALV-J造成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为肿瘤的形成及混合感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9.
禽骨髓细胞瘤病自然病例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禽骨髓细胞瘤病显性型病鸡、ELISA阳性的稳性型病鸡和阴性对照鸡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临床症状明显的显性型病鸡肝、脾、肾、睾、丸(或卵巢)、肺等组织有灰白色结节状病灶和不同程度的肿胀,甚至在股骨或肋骨等处出现大小不一的硬固肿块,镜检病变部位有大量髓细胞样瘤细胞,呈典型的骨髓细胞瘤病的病理特征。电镜下瘤细胞病变明显,瘤细胞膜下疑似病毒样粒子;在自然病例肾悬液感染的鸡膛成纤维细胞培养物中巨噬细胞的膜性结构上发现增殖的病毒样凸起。ALV-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出阳性、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的隐性型病鸡,光镜下骨髓、肝、卵巢、心肌等组织中可见与显性型相同的髓细胞样瘤细胞,但数量较少。ELISA抗体检测阴性对照鸡骨髓中胞浆含有嗜酸性颗粒的髓细胞明显少于阳性鸡,除在肝、卵巢等组织中偶尔出现外,其他组织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70.
vvIBDV致弱株经4周龄SPF鸡传代培养过程中,对接种鸡的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等免疫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分析主要免疫器官指数.发现随传代次数的增加,法氏囊和胸腺萎缩及脾脏肿大的程度逐渐加重;法氏囊、胸腺、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内淋巴细胞崩解、坏死及脾脏内网状巨噬细胞增生的程度逐渐加深.试验结果表明,在传代过程中vvIBDV致弱株的毒力又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