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9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59篇
  21篇
综合类   290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269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为研究加工方式对鲜食黄花菜中戊唑醇残留量的影响,通过对黄花菜进行戊唑醇残留浸泡试验,实验室内模拟加工,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研究了不同加工方式(水洗、焯水、浸泡、水洗—焯水—浸泡)对鲜食黄花菜中戊唑醇残留量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单独水洗、焯水、浸泡处理时,戊唑醇浓度与去除率呈正相关,戊唑醇残留量越高去除率越高,去除效果越明显;处理时间和戊唑醇残留量的去除率呈正相关,随着时间的增加,去除率增大;3种处理方式中焯水对黄花菜中戊唑醇的去除率最高,去除效果最好,焯水7 min,去除率最高可达83.05%;水洗时间0~3 min、焯水时间0~3 min、浸泡时间0~30 min期间去除率变化幅度高,去除速度最快,之后去除率变化幅度均变缓,趋于稳定;建议鲜食黄花菜的加工流程为:水洗3 min→焯水3 min→浸泡30 min。  相似文献   
892.
为了建立新城疫疫苗株Mukteswar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根据Mukteswar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9对引物,扩增获得基因组片段,通过Overlap PCR和In-Fusion无缝克隆的技术,将9个片段拼接和插入至pACNR-T7中,获得了Mukteswar株全长cDNA克隆质粒pAC-Mukteswar。将其和3个辅助质粒(pVAX-NP、pVAX-P和pcDNA-L)共转染至预先感染了痘病毒vTF7-3的BHK-21细胞,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rMukteswar。对rMukteswar的生长曲线、最小致死剂量的平均致死时间(MDT)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rMukteswar具有和野生株相似的增殖特性和毒力。成功建立了新城疫疫苗株Mukteswar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研发高效率表达外源病原体蛋白的新城疫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3.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嵌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固有根脉,彰显着乡村振兴的厚重底色;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具有助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功能。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存在双向度互动嵌合性,即主要体现在嵌合实践的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四个维度。把握此嵌合性,有助于协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实施。  相似文献   
894.
为建立同时检测蔬菜中烯酰吗啉、霜脲氰和唑嘧菌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十八烷基硅烷(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HSS T3色谱柱分离待测物,甲醇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负离子分段扫描和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发现,烯酰吗啉、霜脲氰和唑嘧菌胺在0.001~1.0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目标物在蔬菜中的定量限均为0.005 mg·kg-1。样品添加回收试验中,烯酰吗啉的平均回收率为87.3%~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1.5%~11%(n=5);霜脲氰的平均回收率为85.4%~113.4% (n=5),相对标准偏差为0.5%~10.9% (n=5);唑嘧菌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0.9%~108.4%,相对标准偏差为2.8%~10.2%(n=5)。该方法快速简便,定量准确,可满足多种蔬菜中烯酰吗啉、霜脲氰和唑嘧菌胺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95.
随着水稻越来越多的功能基因被鉴定和克隆,与目标性状相关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成为现今水稻育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利工具。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抗病虫育种、农艺性状改良、品质改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为分子标记在水稻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