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4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以纯化的口蹄疫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鹿口蹄疫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最佳反应条件是: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40μg/mL,血清稀释度为1:100,检测的灵敏度为1:400。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鹿源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检测方法,本研究制备了抗鹿源BV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用纯化的BVD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和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2A3和4B12。通过间接ELISA检测,MAb效价为:上清液及腹水分别为1∶512、1∶640和1∶12800、1∶16000;MAb的亚类鉴定结果表明,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亚类均为IgGl亚类;经ELISA测定,2A3和4B12与BVDVC24V株、HCV、BDV、PR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但与BVDVCCSYD株发生交叉反应;IFA试验结果显示,4B12和2A3与接种BVDVN71株病毒液的细胞反应产生较强的特异荧光;抗原识别位点分析结果表明,2A3和4B12两株MAb所识别的抗原位点相同。这两株MAb的获得为鹿BVDV的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黏膜病毒所致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可引起牛慢性、急性和黏膜性感染,对牛、鹿、羊、马等产生严重的危害,严重阻碍我国乃至世界养殖业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法。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现状及现有诊断技术进行综述,为该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在成功克隆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痛毒Changchun184株E2基因的基础上,将E2基因与表达载体pMV261连接,构建了重组穿梭质粒pMV261-E2,后电转化到卡介苗中,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重组卡介苗,并对重组卡介苗进行菌落PCR鏊定.在45℃下热诱导E2基因在重组卡介苗中的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ern blotting 分析.结果证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Changchun184株E2基因在卡介苗中成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应用四碱基限制性内切酶对鹿结核病流行株和卡介苗基因组分别酶切,以鹿结核流行株酶切产物为testerDNA,卡介苗酶切产物为driver DNA,testerDNA接头连接后与driver D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将获得的消减PCR产物与pMD-18连接,JM109感受态细胞,进行蓝白斑筛选。结果表明,RsaI酶切产生的酶切产物在0.1~2.0 kb之间,将消减PCR产物克隆后,挑取208个转化子,构建了鹿结核病流行株与卡介苗的差异基因文库。结果表明,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鹿结核病流行株与卡介苗基因组差减文库,可为鹿结核病自然感染和卡介苗免疫的鉴别诊断及鹿结核病的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多药耐药结核菌和广泛耐药结核菌的出现,使得结核病成为全球第二大传染病。而生物膜的形成在几个人类病原体发病机制作用是公认的。然而,在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情况下生物膜的作用和生物膜形成的遗传因素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未知。论文通过查阅大量外文文献阐述了细胞壁在结核分支杆菌中的耐药机制,并且发现生物膜中Rv0024为新的NlpC/p60蛋白质家族的一员,通过结核分支杆菌Rv0024异位表达,编码一个假定的肽酶,并且随着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吡嗪酰胺耐药性的出现,生物膜形成的Rv0024也显著增加。Rv0024可能在初次感染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参与宿主细胞的耐药性产生。因此,Rv0024可作为治疗肺结核的一个潜在的药物靶标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E2截短基因重组卡介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用BVDV-E2截短基因重组卡介苗pMV361-E11、pMV361-E12、pMV361-E13、pMV361-E21、pMV361-E22、pMV361-E23及卡介苗、BVDV灭活苗和生理盐水对试验小鼠进行腹腔免疫,在三免后14d取其脾脏对T、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及Th1细胞等细胞因子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评价各重组卡介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pMV361-E23重组卡介苗组中各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尽管有个别因子在同组中不是最高,但均高于同组生理盐水的表达量(除INF-γ检测中略低外);pMV361-E12组中IL-12的含量高达9.7。表明pMV361-E23和pMV361-E122组截短重组卡介苗免疫效果较好,为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病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