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采后猕猴桃货架期间质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质地的影响,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在(0±0.3)℃冷藏条件下贮藏120 d后进行货架试验,研究果实的腐烂情况,并应用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对猕猴桃果肉质地参数差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能够抑制猕猴桃果实腐烂率的上升,浓度为200 mg/L的臭氧处理对果实腐烂率的抑制效果最好,货架结束时(12 d),果实腐烂率仅为13.71%;果实的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相互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但黏着性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差,所以用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作为评价猕猴桃质构性能的主要参数;与对照比较,臭氧均可更好地保持猕猴桃果实的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质构性能,其中200 mg/L臭氧处理效果优于浓度为100 mg/L和300 mg/L的臭氧处理组。因此,采后用200 mg/L臭氧处理猕猴桃能够保持果实较好的保鲜效果,更好地维持果实的质构性能。结果还表明,猕猴桃的腐烂率(x)与果肉硬度(y)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出了拟合回归方程(y=0.244x2-24.39x+708.8,R2=0.915)用于臭氧处理猕猴桃货架期果肉质地变化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52.
为进一步探明葡萄球菌在鱼制品生产发酵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对侗族传统发酵腌鱼中葡萄球菌进行分离,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对样品中分离出的部分菌株进行16Sr DNA基因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共从腌鱼成品中纯化获得葡萄球菌疑似菌株14株,经生理生化初步鉴定,7株为木糖葡萄球菌,4株为松鼠葡萄球菌,3株为肉糖葡萄球菌;样品中分离得到的ZYS-1、CYS1-1和CYS2-3分别为Staphylococcus xylosus、Staphylococcus sciuri和Staphylococcus carnosus,均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以及较好的耐盐性;木糖葡萄球菌拥有较好的蛋白酶以及脂肪酶活性,而松鼠葡萄球菌和肉糖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蛋白酶活性以及较弱的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53.
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品育苗基质、优质园土、腐熟羊粪、沙、蛭石、珍珠岩为主要基质原料,按不同体积配比,研究其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羊粪:蛭石:珍珠岩为4:3:3和羊粪:珍珠岩:沙为5:3:2的基质配比表现优良,二者处理下番茄幼苗生长状况优于其余各处理。但从各指标综合分析得出,羊粪:蛭石:珍珠岩为4:3:3处理下的基质配比更适用于番茄育苗,且茎粗、根系形态指标、叶片水势和根系丙二醛含量均优于100%基质的对照处理,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故可替代以草炭为主的商品育苗基质进行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54.
目的优化杉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条件,探究基本培养基、供体母株基因型和外源添加剂对杉木体胚诱导的影响。方法以3个供体母株基因型(Z1、Z2、Z3)的杉木雌配子体(其未成熟合子胚处于裂生多胚期)为外植体,采用6种基本培养基及不同浓度的外源添加剂塞苯隆(TDZ)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并对诱导培养过程中的愈伤组织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以DCR为基本培养基,诱导培养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诱导率达70.74%,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17.36%;供体母株基因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有较大影响,Z1基因型供体母株的雌配子体最适合用于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4.73%;诱导培养时以DCR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30 g/L、活性炭1 g/L、倍力凝5 g/L并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2,4-D 1.5 mg/L、KT 0.4 mg/L、MeJA 1.2 μmol/L和TDZ 0.004 mg/L,杉木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19.83%;仅需4 d就可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不同阶段原胚团的结构和极性特征有明显差异。结论基本培养基、供体母株基因型和外源添加剂都会明显影响杉木体胚诱导培养,以Z1供体母株基因型的杉木雌配子体为外植体、DCR为培养基并组合添加MeJA和TDZ可明显提高杉木体胚诱导率。   相似文献   
55.
应急通信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森林防火应急通信的特点,对森林防火应急通信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森林防火应急通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6.
图片新闻     
敖孔华  曹森 《森林防火》2009,(1):I0001-I0001
2009年2月25日,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召开重点省区森林防火暨确保“两会”期间林区安全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周永康、回良玉、孟建柱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对春季森林防火和林区安全稳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和再落实。  相似文献   
57.
为了明确"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对贵州修文县部分果园"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的致病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开展致病性测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余种杀菌剂对猕猴桃主要致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的致病菌株种类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茎点霉菌(Phonasp.)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为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室内毒力表明,20余种杀菌剂中以肟菌酯戊唑醇、己唑醇、戊唑醇、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对猕猴桃软腐病主要致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EC50分别为0.038 0~0.156 8μg·mL~(-1)和0.017 4~0.643 6μg·mL~(-1),推荐作为猕猴桃软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低剂量60Co-γ射线辐照花粉对贵长猕猴桃果实的影响,以市售猕猴桃商品花粉为材料,采用不同低剂量60Co-γ射线对花粉进行辐照处理,研究辐照花粉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处理组果实乙烯生成速率、呼吸速率增加(CK<G6<G9),果皮硬度减小(CK>G6>G9);G9辐照处理使果实畸果率升高,座果率、单果重、单果种子数下降,果实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含量显著减少;G6辐照处理后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低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去除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花粉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火龙果采后果实呼吸代谢旺盛,贮藏期极易发生鳞片劣变、果肉褐变、营养损失、低温冷害、病虫害侵染等品质劣变现象,严重影响火龙果采后销售。针对火龙果采后品质劣变的主要表现,总结了火龙果采后的主要保鲜技术方法,以期为研发火龙果新型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后发病的火龙果进行病原菌分离,依据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检测,通过形态学及rDNA-ITS分析法进行鉴定,并探究不同浓度的丁香酚对主要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为新暗色柱节孢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球黑孢菌(Nigrospora sphaerica)。并通过体外抑菌及室内毒力测试发现,丁香酚对N.dimidiatum、E.nigrum、F.oxysporum、N.sphaerica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EC_(50)分别为0.1748、0.1283、0.1147、0.1560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