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9篇
综合类   6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91.
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控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细菌耐药机制非常复杂,而且一种耐药菌株同时可具有多种耐药机制。本文对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控制对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从产生细菌耐药性的根本原因出发、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相关医疗知识才是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2.
苄青霉素在猪链球菌实验性感染的猪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苄青霉素在健康猪(8头)和人工感染猪链球菌病猪(6头)体内代谢动力学的比较研究。按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15000单位苄青霉素后,不同时间采血,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两组猪的药时数据均符合有吸收因素二室开放模型。 除了动力学参数α、Ka、K_(12)、t1/2α、t1/2Ka和Tmax外,其他参数在健康和感染猪间具有显著差异。猪链球菌实验性感染猪的动力学参数B、β及K_(21)的值显著增加,而参数A、K_(10)、t1/2β、Cmax、AUC与Tcp(ther)的值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93.
恩诺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碳二亚胺法和氯甲酸异丁酯法合成恩诺沙星的人工抗原,结合比为15∶1。用人工抗原腹腔免疫BALB/c小鼠,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H10C2F11,并将该细胞株注射小鼠腹腔获得腹水。纯化后的抗体效价为3.96×10-6,紫外分析方法计算蛋白含量为1.139 mg/mL,琼脂双扩实验表明抗体为IgG1型,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纯化效果理想;经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的亲和力为1.8×108L/moL。  相似文献   
194.
恩诺沙星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活酯法合成酶标记半抗原(ENR-HRP),紫外扫描分析和ELISA方法鉴定,结合比为1.6:1。选择ENR-HRP与游离ENR相竞争的模式建立检测ENR残留的ELISA检测方法,其最佳工作条件为:二抗的包被浓度为2μg/mL,抗体工作浓度1:1000,酶标半抗原工作浓度1:500。标准曲线在0.423~1000n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其IC50为33.76ng/mL,回归方程为Y=-0.07769lnx+0.770801,相关系数r=0.99153,最低检测限0.423ng/mL。单抗对达氟沙星、培氟沙星、麻保沙星有少许交叉,特异性较好。ELISA检测方法批内平均变异系数为5.75%,批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0.69%,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5.
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耐药(尤其多重耐药)现象的出现,给我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可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外排泵功能增强、膜通透性下降均可以导致多重耐药的产生,而质粒、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等可移动的遗传因子在多重耐药性的传播上有着重要作用.此外,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使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强大的抵抗力.文章从上述几个方面阐述大肠埃希菌产生多重耐药的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6.
2种含砷兽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蚯蚓是土壤生态的重要指示生物。试验用3种方法研究了2种含砷兽药洛克沙胂(roxarsone)和阿散酸(arsanilic acid)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人工土壤法、人造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得的洛克沙胂和阿散酸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每千克土壤3.23、2.99、3.56g和5.80、5.10、6.80g。2种舍砷兽药对蚯蚓的毒性都较低。  相似文献   
197.
猪场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猪场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场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流行普遍,192株分离菌中105株携带Ⅰ型整合子,检出率达54.7%。共检出6种Ⅰ型整合子,它们以8种组合形式在猪场大肠杆菌中流行。猪群、饲养员及饲养环境分离菌株Ⅰ型整合子检出种类、检出率相近,但同耐药谱菌株Ⅰ型整合子携带无一致性。各种Ⅰ型整合子整合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耐药基因盒,其中100%整合有氨基糖腺苷转移酶基因(aadA),77%整合有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仅少数整合有链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基因(sat)、β-内酰胺酶基因(bla)及红霉素酯酶基因(ereA)。Ⅰ型整合子携带菌株均表现多重耐药,其中100%耐受复方新诺明,90%耐受链霉素,75%耐受大观霉素。该猪场长期使用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尤其是将它们用作抗菌促长剂,造成了携带dhfr及aadA两种基因盒的Ⅰ型整合子在猪场大肠杆菌中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98.
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FQs)在兽医和人医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这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就FQs耐药性的研究进展,包括耐药性的发展,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即靶酶的改变,药物在菌体内蓄积浓度下降,以及由质粒介导的耐药等机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9.
禽源大肠杆菌耐药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肠杆菌病自1894年首次被报道以来,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已成为影响养禽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样,且常并发感染于病毒性疾病或其他细菌病,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养禽业中最常见的、防治困难的重要疾病之一,因而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多采用药物防治大肠杆菌病,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应用,  相似文献   
200.
按常规方法提取鸡毒支原体参考株(S6-10)、疫苗株(F14-6)及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压力下体外筛选出来的耐药株的基因组DNA,扩增各菌株DNA旋转酶gyrA基因片段,并克隆、测序,利用DNASIS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6-10和F14-6在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压力下均筛选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菌,而且恩诺沙星致鸡毒支原体发生耐药性突变的机率高于环丙沙星,S6-10株耐药突变频率高于F14-6。S6-10筛选出来的耐药菌株发生突变的位置在DNA旋转酶gyrA亚基的第83位(相对于大肠杆菌gyrA亚基中的位置,以下同)和87位上,取代模式为Ser83→Ile、Glu87→Gln,高水平耐药株(Se32M,MIC≥128)除了在第83位发生突变外,在第82位还增加一突变位点(Asp→Gly);F14-6筛选出来的高水平耐药菌株(Fe32M)在DNA旋转酶gyrA亚基的第83、87位发生了双位点突变(Ser83→Ile,Glu87→Gly),而低水平耐药株(Fe8M、Fc8M)在gyrA亚基未发生任何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