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添加大豆酶解蛋白(ESM)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养分表观利用率及肠道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设计,3种饲粮营养水平,分别为正对照[PC,代谢能(ME)水平为11.22 MJ/kg,粗蛋白质(CP)水平为15.5%]、负对照1(NC1,M E水平为11.01 M J/kg,CP水平为15.0%)和负对照2(NC2,M E水平为10.80 M J/kg,CP水平为14.5%); 2种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0和5 g/kg)。选择52周龄罗曼粉壳蛋鸡1 20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蛋鸡的平均产蛋率呈降低趋势(P=0.07),料蛋比呈升高趋势(P=0.06);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料蛋比呈降低趋势(P=0.05),合格蛋率显著增加(P0.05)。2)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蛋黄颜色呈降低趋势(P=0.09);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蛋黄颜色极显著升高(P0.01)。饲粮营养水平和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在NC1饲粮营养水平时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P0.05)。3) PC组蛋鸡的粗脂肪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NC1和NC2组(P0.05);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CP和粗脂肪表观利用率显著升高(P 0.05)。饲粮营养水平和大豆酶解蛋白的交互作用对蛋鸡的总能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在PC饲粮营养水平时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总能表观利用率(P0.05)。4)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空肠隐窝深度呈升高趋势(P=0.06),空肠绒隐比显著降低(P0.05);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呈升高趋势(P=0.09),十二指肠绒隐比显著升高(P0.05)。饲粮营养水平和大豆酶解蛋白的交互作用对蛋鸡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表现为在NC2饲粮营养水平时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形态、提高饲粮CP和粗脂肪利用率来促进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提高,部分缓解了饲粮营养水平降低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钙水平饲粮添加维生素D_3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胫骨质量和血浆钙磷代谢的影响。采用3×3因子设计,即3个钙水平(3.0%、3.5%和4.0%)和3个维生素D_3添加水平(0、2 500和5 000 IU/kg)。选取60周龄罗曼粉壳蛋鸡810只,随机分为9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与未添加维生素D_3组相比,添加维生素D_3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极显著升高(P0.01),料蛋比、破蛋率和软壳蛋率极显著降低(P0.01)。随着饲粮钙水平和维生素D_3添加水平的不断提高,鸡蛋的平均蛋重增加,脏蛋率减少,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未添加维生素D_3组相比,添加维生素D_3组蛋壳强度、蛋壳重和蛋壳比重极显著升高(P0.01),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蛋黄重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粮钙水平的升高,蛋壳强度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不同钙水平饲粮添加维生素D_3对蛋鸡胫骨强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与未添加维生素D_3组相比,添加维生素D_3组胫骨强度极显著升高(P0.01);随着饲粮钙水平的升高,胫骨钙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饲粮钙水平为4.0%时,胫骨强度显著高于饲粮钙水平为3.0%和3.5%时(P0.05)。4)与未添加维生素D_3组相比,添加维生素D_3组蛋鸡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钙和磷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随着饲粮钙水平的升高,血浆钙和磷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与3.0%钙组相比,4.0%钙组血浆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 0.05)。结果显示,产蛋后期适当提高饲粮钙水平有利于蛋鸡生产性能,但维生素D_3缺乏会降低生产性能,甚至引起停产;饲粮添加2 500 IU/kg维生素D_3既能满足产蛋后期蛋鸡对维生素D_3的需求,同时又不造成资源的浪费,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53.
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对鸡蛋壳颜色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壳颜色与鸡蛋自身营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蛋壳颜色会影响鸡蛋的销售,也能一定程度反映蛋鸡的健康状态和鸡蛋品质。蛋壳色素主要由原卟啉Ⅸ、胆绿素及其螯合物等3种成分组成。虽然蛋壳颜色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受多个基因共同调控,但是饲料营养素也可以影响蛋壳颜色。本文介绍了蛋壳色素的形成过程,并综述了部分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对蛋壳颜色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蛋壳色素形成和变化的机制及通过微量营养素调控蛋壳颜色提供了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54.
实验性腹水综合征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血液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鸡腹水综合征(ASC)又称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是肉鸡疾病、死亡和胴体淘汰的最主要因素,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报道,全球每年因肉鸡ASC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10亿美元,因ASC死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亿美元Ⅲ。目前,从遗传育种和兽医病理学角度研究肉鸡ASC的文献资料很多,然而,从营养的角度来研究肉鸡ASC的资料较少,尤其缺乏机制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先后进行2次试验研究饲粮棉籽粕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屠宰性能探讨肉鸭饲粮棉籽粕的适宜水平。试验1、2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1饲粮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8.28%、16.56%、24.83%、33.11%;试验2饲粮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5.83%、11.60%、17.50%、23.30%。试验1肉鸭1~21日龄采食试验饲粮,22~35日龄采食无棉籽粕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2肉鸭1~14日龄采食无棉籽粕饲粮,15~35日龄采食试验饲粮。35日龄时每个试验的每个重复屠宰1只肉鸭测定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1)在试验1中,随饲粮棉籽粕水平的增加,肉鸭半净膛率与全净膛率线性增加( P<0.05),16.56%棉籽粕组肉鸭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0.05)。2)在试验2中,随饲粮棉籽粕水平的增加,饲粮棉籽粕水平线性或二次影响肉鸭活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胸肌重( P<0.05),二次影响肉鸭的屠体重( P<0.05),23.30%棉籽粕组肉鸭活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及胸肌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基于不同的屠宰指标肉鸭饲粮棉籽粕适宜水平为7.51%~14.78%。以上结果提示,在以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饲粮时,1~21日龄肉鸭采食棉籽粕高达33.11%饲粮,22~35日龄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对35日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结合35日龄屠宰性能来考虑,15~35日龄肉鸭饲粮棉籽粕水平不宜超过14.78%。  相似文献   
56.
四川农业大学张克英教授谈家禽营养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养禽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饲养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模式由速度型向健康、福利与可持续发展并重方向的转变,我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也经历了从最初营养需要量研究到营养与肉品质、营养与环境、营养与免疫、分子营养等方面的转变。家禽营养研究的现状如何?又面临哪些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张克英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7.
选1日龄艾维茵肉鸡120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研究低温(LAT)和日粮中添加三碘甲状原氨酸(T3,1.5 mg/kg)诱导肉鸡腹水症(AS)时对肉鸡生产性能、能量及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肉鸡AS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66.7%和23.3%;能显著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P<0.05),提高心脏指数(P<0.05);第2周时试验组肉鸡对能量和粗脂肪的利用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粗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数氨基酸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精氨酸却高于对照组;第3周时除蛋白外,其他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组,而精氨酸差异不显著(P>0.05)。当肉鸡AS发病率高时,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使肉鸡对饲料能量及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除Arg外)的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