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根系对酸胁迫的应激反应及硼调控耐酸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量施用氮肥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加速了土壤酸化进程,近20年间我国农田土壤pH下降了0.42个单位。过多的H+可破坏根系细胞壁结构稳定性,诱导细胞死亡,进而抑制根系伸长,降低其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限制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因此,探究植物对酸胁迫的应激反应机制,对制定缓解酸胁迫措施十分必要。本文综述植株内部调控和耐受酸胁迫的响应,以及硼提高植株耐酸性的机制。通常,植物通过Ca2+和K+通道进行的信号传导可感应介质pH的改变,并同时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进行调控,从而快速响应酸胁迫;近期多项研究表明,硼可调控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通过改变细胞壁特性来维持细胞壁结构稳定,并通过刺激乙烯和Ⅲ类过氧化物酶 (CIII Prxs) 代谢等共同作用缓解植物酸胁迫。目前,对植物酸胁迫的研究逐步深入,但酸胁迫下植物根系代谢产物变化及诱导机制尚不清楚,响应低pH的特定基因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源脯氨酸对不同硼浓度处理下棉花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和脯氨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方法,以鄂抗8号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02μmol·L~(-1)(低硼)、2.5μmol·L~(-1)(中硼)、100μmol·L~(-1)(适硼)3个硼(Boron,B)浓度梯度以及0和20μmol·L~(-1)2个脯氨酸(Proline,Pro)浓度,共计6个处理,完全随机,其中低硼和中硼均属于缺硼处理,植株生长出现明显差异后收获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添加外源脯氨酸在适硼(100μmol·L~(-1))浓度下抑制了棉花的生长,而在低硼(0.02μmol·L~(-1))处理时促进了根系对硼的吸收。与低硼处理相比,添加脯氨酸降低了叶片中脯氨酸、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含量,而促进根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H_2O_2的积累;同时,根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显著上升,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显著下降,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无明显变化。另外,缺硼时(0.02μmol·L~(-1)和2.5μmol·L~(-1))添加脯氨酸可明显增加其代谢途径中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Δ~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Δ~1-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Δ~1-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P5CR)、鸟氨酸转氨酶(Ornithine-aminotransferase,OAT)等合成酶及脯氨酸脱氢酶(Proline dehydrogenase,PRODH)的活性。【结论】在适硼下施用脯氨酸抑制了棉花的生长。低硼下添加脯氨酸促进根系对硼的吸收,提高叶片抗氧化酶APX活性而降低叶片中膜脂过氧化物质。低硼导致植株体内脯氨酸的积累,而低硼处理下添加外源脯氨酸会降低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其诱因是影响了脯氨酸代谢途径(谷氨酸和鸟氨酸途径)中关键的合成酶和分解酶活性,主要是由于促进分解代谢的脯氨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暖季补饲矿物元素复合舔砖对放牧牦牛生长性能及产奶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牦牛140头,按年龄、性别组成相同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补饲组,每组70头。补饲组在归牧后可自由舔食矿物元素复合舔砖,对照组不补饲,试验期为60 d,测定牧草中矿物元素含量、牦牛生长性能、泌乳母牦牛产奶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组犊牦牛和青年牦牛总增重和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 01);青年牦牛和成年牦牛日增重显著高于犊牛(P0. 05)。与对照组相比,补饲组泌乳牦牛产奶量无显著变化(P0. 05),7,8岁泌乳牦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5岁以下泌乳牦牛(P0. 05)。说明在牧草生长旺盛的暖季给牦牛适当补饲矿物元素复合舔砖能提高牧草的利用率和日增重,而犊牦牛和青年牦牛的补饲效果优于成年牦牛。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舍饲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4岁、初始体重为(180.31±29.73)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分别饲喂YC添加水平为0(Ⅰ组)、0.5%(Ⅱ组)、1.0%(Ⅲ组)和1.5%(Ⅳ组)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YC添加水平的升高,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升高(P<0.05),pH有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58),氨态氮(NH3-N)含量有呈二次曲线变化的趋势(P=0.055),乙酸比例及乙酸/丙酸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2)舍饲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除Chao指数外,其余各指数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门水平上,4组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随着饲粮YC添加水平的升高,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升高(P<0.05),Sacchar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变形菌门和纤维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呈二次曲线变化的趋势(P=0.065,P=0.064)。属水平上,普雷沃菌属、拟杆菌目BS11和理研菌科RC9为优势菌属,随着饲粮YC添加水平的升高,克里斯滕森菌科R7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与pH和NH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00,P<0.05),奎因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与TVF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60,P<0.05),瘤胃球菌科UCG-001和瘤胃球菌科UCG-014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与pH呈显著正相关(r>0.500,P<0.05),瘤胃球菌科UCG-011和瘤胃球菌属2的相对丰度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舍饲牦牛饲粮中添加YC显著影响了瘤胃中微生物的丰富度,影响门和属水平微生物的组成,进而对瘤胃发酵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试验研究饲粮中不同比例发酵杂粕替代豆粕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旨在为发酵杂粕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35头体重为(480.71±45.65)kg、健康状况良好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 随机分为5组, 分别饲喂用发酵杂粕替代0(Ⅰ组)、25%(Ⅱ组)、50%(Ⅲ组)、75%(Ⅳ组)和100%(Ⅴ组)豆粕的全混合饲粮(total mixed ration, TMR)。预试期14 d, 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时测定生长性能等指标; 试验结束前第3天, 采集饲粮和粪样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 试验结束当天, 各组选取5头牛静脉采血20 mL, 采用兽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①随着发酵杂粕替代豆粕比例的升高, 平均日增重(ADG)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96), Ⅲ和Ⅳ组料重比(F/G)显著低于Ⅱ组(P<0.05), Ⅳ组有最高的ADG和最低的F/G; ②随着发酵杂粕替代豆粕比例的升高, 饲粮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 与Ⅰ~Ⅳ组相比, Ⅴ组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 发酵杂粕替代豆粕对钙(Ca)和磷(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③随着发酵杂粕替代豆粕比例的升高, 血清尿素氮(UN)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线性降低(P<0.05), 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有线性降低的趋势(P=0.098);④Ⅰ~Ⅴ组饲料单价分别为1.85、1.84、1.82、1.81和1.80元, 肉牛每千克增重成本分别为17.09、17.88、15.32、14.86和16.13元, 整个试验期间每头牛的毛利润分别为702.07、623.42、954.21、1011.48和778.89元。【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 发酵杂粕完全替代饲粮中的豆粕对肉牛的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无显著负面影响, 发酵杂粕替代饲粮中75%的豆粕对肉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提升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缺钙下枳根抗氧化系统及细胞壁果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枳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钙(1.23 mmol/L)和缺钙(0 mmol/L)2个处理进行水培试验。结果显示,缺钙处理会使枳根生物量和细胞壁的提取率下降,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分别下降31.96%、71.27%、 35.91%、 45.70%。并且,缺钙导致砧木总钙、细胞壁钙、螯合态果胶钙和碱溶态果胶钙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根系细胞壁螯合态果胶和碱溶态果胶含量分别下降35.16%、40.51%。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XRD)分析发现,缺钙对根系细胞壁纤维素的结晶度影响不大。因此,缺钙条件下根系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降低以及细胞壁果胶含量的大幅度下降,造成了细胞壁丧失抵御钙胁迫的能力,导致细胞壁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进而严重阻碍了枳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烟蚜防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曾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26-827
阐述了各项措施在烟蚜防控中的作用和优缺点,提出以生物防治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地选择实施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体系是未来烟蚜防控的一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适用鲜烟叶的田间最佳消除的叶片数和时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不适用鲜烟叶的田间消除方法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主要因素是摘除下部叶片数;邵阳烟区稻田烤烟优化烟叶结构以打顶时摘除下部2片烟叶和倒数第1烤时摘除顶部烟叶1片为最佳。田间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数量和时期影响上部烟叶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3×6两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在3个精粗比(40∶60、50∶50、60∶40)饲粮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0.5%、1.0%、1.5%、2.0%和2.5%)的YC,制备出18底物进行体外发酵。结果表明:1)饲粮精粗比对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DMD)、粗蛋白质降解率(CP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有显著影响(P0.05),50∶50组和60∶40组DMD、CPD、NDFD、ADFD显著高于40∶60组(P0.05)。饲粮YC添加水平对产气量、CPD、NDFD和ADFD有显著影响(P0.05),0.5%组产气量和CPD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CPD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饲粮精粗比对pH及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0∶60组pH显著高于50∶50组和60∶40组(P0.05),60∶40组NH3-N含量显著低于40∶60组和50∶50组(P0.05),40∶60组M CP含量显著低于50∶50组和60∶40组(P0.05)。饲粮YC添加水平对NH3-N和M CP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0.5%组NH3-N和M 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3)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和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比例及乙酸/丙酸均有显著影响和互作效应(P0.05)。60∶40组TVFA含量和丁酸比例显著高于40∶60组和50∶50组(P0.05),40∶60组乙酸、异戊酸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显著高于60∶40组和50∶50组(P 0.05),50∶50组异丁酸和戊酸比例显著高于40∶60组和60∶40组(P 0.05)。1.0%组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养分降解率和发酵参数有一定影响。饲粮精粗比以50∶50和60∶40为宜,YC添加水平以0.5%和1.0%为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我国产量高且价格低廉的棉籽粕和菜籽粕为原料,按1:1的比例混合作为杂粕,采用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固态发酵,分析发酵前后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酶活性、抗营养因子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变化,探索微生物固态发酵对杂粕营养价值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1)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5.19%、11.67%、18.18%、22.4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了15.47%,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和总能无显著变化。(2)在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0.93%、23.97%、22.07%、20.56%和21.36%。(3)发酵后,杂粕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游离棉酚、单宁和植酸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1.25%、28.56%、51.51%、21.21%和23.22%。(4)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蛋白酶活性提高了115.21%,脂肪酶活性有提高的趋势,而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经复合菌固态发酵后,杂粕的营养组成、氨基酸含量及蛋白酶活性显著改善,抗营养因子和霉菌毒素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