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蓝舌病病毒血清1型野毒株及疫苗株S10基因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舌病病毒血清型 1型是主要致病血清型之一。为明确其流行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采用 RT-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技术分析了 15株野毒株及 1株弱毒疫苗株的 S10全基因片段 ,并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进行了比较。所有毒株 S10基因核苷酸长度均为 82 2 bp,含有 2个起始密码子 (核苷酸 2 0~ 2 2和 5 9~ 6 1)和 1个终止子 (核苷酸 70 7~70 9) ,预测编码 2种蛋白 (NS3和 NS3A)。不同毒株间 S10基因核苷酸差异为 0~ 138个 (同源性 10 0 %~ 82 %) ,NS3/NS3A蛋白氨基酸差异为 0~ 15个 (同源性 10 0 %~ 93%)。基于 S10基因序列分析 ,可将蓝舌病病毒野毒株及疫苗株分为 2个基因群 :12株野毒株及 1株疫苗株为基因 群 ,3株野毒株与澳大利亚 型毒株属于基因 群 ,两群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79%。各基因群在地域分布及宿主来源上未发现有明显的特征性。基因群与毒株分离年代、对 BHK- 2 1细胞毒力等特征关系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22.
<正>蓝舌病(BT)是由蓝舌病病毒(BTV)通过吸血昆虫-库蠓叮咬传播,感染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主要侵害绵羊,其病症是颊黏膜和胃肠道黏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丧失,常出现血样下痢,常因蹄冠上皮脱落而跛行,被毛断裂,甚至全部脱落。蓝舌病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性异常,山羊和牛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目前国际上的一些流行毒株可导致牛发  相似文献   
23.
云南流行山羊痘病毒的PCR鉴定及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在云南省的多个地州暴发了山羊痘.我们根据国外山羊痘病毒基因序列,设计1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用于扩增羊痘病毒的SVF基因,建立PCR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4.
从病死鸡肝脏中分离到8株革兰阴性多形杆菌,对8株分离株进行形态学和16S rDNA基因鉴定并分析ompA基因及其推导的蛋白序列遗传进化特征。16S rDNA进化分析显示,8株鸡源分离株与22株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参考株形成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与RA模式菌株ATCC11845和22株RA参考株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3%~99.8%和98.8%~100.0%。根据形态学和16S rDNA基因鉴定结果,将8株分离株鉴定为RA。omp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8株鸡源RA分离株与3株鸭源RA分离株KML1、KML2、KML3以及1株鹅源RA分离株KS9901-G形成一个大的进化分支,同源性为94.0%~99.6%。与ATCC11845株相比较,8株鸡源RA分离株ompA基因均发生99个核苷酸位点的突变。OmpA蛋白进化分析显示,8株鸡源RA分离株形成一个独立的大的进化分支,同源性为100%。与ATCC11845株相比较,8株鸡源RA分离株OmpA蛋白均发生19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8株鸡源RA分离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等10种抗生物敏感。本试验在国内分离到鸡源RA,证实鸡RA感染在我国的存在,对鸡RA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动物蓝舌病毒L2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5株中国动物蓝舌病毒血清 1型 (BTV- 1)野毒株及 1株弱毒疫苗株 L 2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 ,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中国 BTV- 1型毒株分为 2个组 :分离年代最早的 Y86 3毒株 (1979年 )为 组 ;1996年以后分离的 14株毒株为 组。 2组之间的同源性是 91.6 %。 组又分为 4个谱系 ,疫苗株 Vac F45与原始株 V6 5 8分别属于 组的第 1和第 3谱系 ,核苷酸同源性 98.6 %。由此表明 ,中国 BTV- 1型毒株在自然进化及鸡胚传代驯化过程中 ,L2基因发生了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26.
自1905年南非首次报道蓝舌病以来,世界上许多地区陆续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它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蓝舌病病毒抗体的检测在流行病学调查、防治和检疫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念祖等在云南省首次发现该病并分离到病毒,随后在湖北、安徽、四川、山西、广西等省发现该病,多以绵羊为主,从而确定本病在我国的存在。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主要传染幼鸡和雏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可引起免疫抑制进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它传染性疾病。因此,该病仍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该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主要对该病毒的基因、蛋白及其分子致病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非洲马瘟是目前已知对马属动物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病,马感染非洲马瘟后的死亡率可高达95%。2020年,非洲马瘟首次出现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该病经由邻国传入云南的风险越来越大。为提高兽医管理和技术人员、马属动物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对该病的认识,从非洲马瘟的病毒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技术、疫苗免疫和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介绍,对非洲马瘟病毒传入云南的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9.
生物饲料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制成的,具有安全环保的特性,是一种可以有效增加养殖效益和降低环境污染的新型饲料.生物饲料是以杂粮、农副产品下脚料和食品工业下脚料等为原材料,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并且价格低廉、口感良好、抗生素含量低等优势,生物饲料在各养殖产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本文就从生物饲料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来进行分析,以给养殖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云南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 1型M6基因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国内外流行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试验从细胞培养物中分别提取4株云南分离株BTV-1 (Y863、SZ120169、6-12和7-12) RNA,用M6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M6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别获得4株云南分离株BTV-1 M6基因1 763 bp序列;4株云南分离株BTV-1核苷酸同源性在95.2%~99.9%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7.6%~99.8%之间,1979年师宗分离的Y863病毒毒株与2012年师宗(SZ120169)、2013年江城(6-12、7-12)分离的3株病毒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5%、95.2%和95.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8.4%和98.2%,而近两年(2012、2013)分离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在96.9%~99.9%和99.1%~99.8%之间;遗传进化分析发现,4株云南分离株BTV-1为Eastern基因群病毒,它们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2%~99.9%和97.6%~99.8%;进一步分析发现4株云南分离株BTV-1与希腊及澳大利亚 BTV-1型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4%~95.6%和95.1%~99.1%,而与地中海国家(意大利、法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和南非毒株关系较远,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3.8%和95.7%以下.4株云南分离株BTV-1属于Eastern基因群病毒,云南分离株BTV-1 M6基因在自然进化中发生遗传变异缓慢,该基因可以用来进行BTV-1基因群分布及毒株的地理区域来源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