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小黑麦干草在肉羊日粮中适宜添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2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一代羯羊,随机分成3组,研究日粮中不同小黑麦干草添加水平(10%、25%、40%)对肉羊消化代谢和粗饲料瘤胃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40%组日粮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沉积氮量、沉积氮/进食氮各组间虽差异不显著(P>0.05),但10%组绝对值最低。25%组进食氮和可消化氮量最高,且分别与10%组达极显著差异(P<0.01)和显著差异(P<0.05)。粗饲料瘤胃降解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羊日粮中小黑麦干草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5%。  相似文献   
72.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GA)作为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癌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促进动物生长、预防疾病等方面有一定作用。文章综述了GA的提取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GA的开发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3.
日粮铜水平对绒山羊血浆褪黑激素水平及产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微量元素铜促进绒山羊绒毛生长的机理,选择12只1.5岁的慢速生绒期内蒙古绒山羊半同胞羯羊作为试验动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含铜5.61mg/kg,DM,试验Ⅰ、Ⅱ和Ⅲ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和30mg/kg(DM)的铜,研究铜对绒山羊血浆褪黑激素(MT)水平及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夜间血浆M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白天各组间没有差异(P〉0.05);基础日粮中添加20mg/kg铜的试验组绒毛长度及绒毛生长率(0.45cm,0.15mm/d)最高(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绒毛细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羊绒生长速率与血浆MT水平的相关关系为:y=0.001 4x-0.0416(r=0.69009,P〈0.05)。由此可见,铜提高了夜间MT分泌水平是铜促进绒毛生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4.
采用2×3×5三因素区组设计,将大豆油、棕榈油和脂肪粉分别配制成8%生长猪预混料,设常温(25℃)和高温(35℃)储存共6个处理,分别为常温下大豆油组(NS25)、棕榈油组(NP25)和脂肪粉组(NF25)以及高温下大豆油组(HS35)、棕榈油组(HP35)和脂肪粉组(HF35),每处理4个重复,计24个样品,储存0、15、30、45和60 d时检测不同油脂配制的8%生长猪预混料在储存期间的外观、水分、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 8%生长猪预混料的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线性升高(P0.01)。高温则促进油脂氧化,与常温相比,无论是大豆油还是棕榈油和脂肪粉配制的预混料,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极显著升高。同一温度下,大豆油配制的预混料,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最高,其次是棕榈油,脂肪粉最低(P0.01)。建议在配制生长猪预混料时以棕榈油或脂肪粉作为油脂原料。  相似文献   
75.
日粮氮硫比对肉羊生产性能及养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日粮不同氮硫比对肉羊生产性能及养分代谢的影响.选40只生长发育正常、体重相近(27.08±0.86)kg的6月龄杂交肉羊公羔,日粮添加4种不同含量硫(质量分数)(0.18%,N∶S=10.5;0.20%,N∶S=9.0;0.25%,N∶S=7.5和0.30%,N∶S=6.0),饲养40 d之后进行代谢测定.结果表明肉羊日粮中不同的含硫量和氮硫比对其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有明显的影响,含硫量为0.25%、氮硫比为7.5的日粮明显促进肉羊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并显著提高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及蛋白利用率;其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0.26 kg和5.15(对照组为0.20 kg和6.65),日粮DM、OM、NDF、ADF和蛋白利用率分别达65.93%、69.13%、62.10%、56.97%和41.41%.以羊草和苜蓿草为主的生长肉羊日粮中适宜的含硫量为0.25%、氮硫比为7.5.  相似文献   
76.
以雅发褐壳蛋鸡为素材,在一世代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依据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对腹脂性状继续进行双向选择,比较高、低脂系蛋组成性状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二世代母鸡中、后期血浆VLDL浓度与蛋组成性状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二世代双向选择系母鸡间40周龄蛋黄重、蛋黄蛋白比例及60周龄蛋黄蛋白比例差异显著。血浆VLDL浓度与高、低脂系的蛋黄重、蛋黄比例、蛋黄蛋白比例呈显著正表型相关和中等程度正遗传相关,说明依据血浆VLDL浓度的低向选择可使蛋黄重、蛋黄比例、蛋黄蛋白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77.
肉仔鸡个体间RAPD指纹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白羽肉仔鸡为研究材料,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利用已筛选出的17个随机引物对15个公仔鸡和15个母仔鸡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17个引物在母鸡群共产生145个扩增片段,其中有102个是多态性片段,多态率为7034%;17个引物在公鸡群共产生了154个扩增片段,其中有92个是多态性片段,多态率为5974%。这些结果说明RAPD标记的多态性较高,作为一种DNA标记,它可以用于分析鸡群体的遗传结构;(2)公、母鸡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621,08214;(3)可以利用RAPD技术检测肉鸡杂合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但必须使用大量的随机引物。  相似文献   
78.
辽宁绒山羊常用粗饲料苜蓿和羊草间饲料组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辽宁绒山羊常用粗饲料苜蓿(AH)、羊草(CW)间饲料组合效应。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苜蓿和羊草比例为20∶80(AH20∶CW80)、40∶60(AH40∶CW60)、60∶40(AH60∶CW40)和80∶20(AH80∶CW20)4种情况下的组合效应,测定发酵4、8、12、24、48、72 h的累积产气量、微生物蛋白(M 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pH的变化及这些指标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多项组合效应值(MFAEI)。结果表明:AH80∶CW20组的各时间点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从VFA产量来看,AH80∶CW20组和AH60∶CW40组要高于AH40∶CW60组和AH20∶CW80组;AH80∶CW20组和AH60∶CW40组的M CP产量在0.70~0.79 mg/mL,AH40∶CW60组和AH20∶CW80组的M CP产量在0.85~1.11 mg/mL;利用M FAEI对各组合的综合评定结果表明,AH60∶CW40组M FAEI最高为0.090 3。综上所述,饲喂辽宁绒山羊苜蓿和羊草的最佳组合配比为60∶40。  相似文献   
79.
朱晓萍  刘娣  李辉 《中国家禽》2003,7(Z1):39-4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分析技术对星杂288鸡的四个品系和滨白鸡的遗传变异进行比较,从40个引物中筛选出的18个引物对40个个体的核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共得到184个扩增片段,其中96个片段具有多态性,占52.17%。通过对RAPD图带进行遗传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星杂288的D系与滨白鸡的遗传距离最近,先聚在一起,再依次与B、C、A相聚,这与鸡的品系选育形成相吻合。用RAPD技术分析鸡品系间的遗传变异作为畜禽遗传结构分析的辅助手段是相对可靠的。  相似文献   
80.
金属元素能够促进油脂的氧化,引起饲料酸败变质。试验选择畜禽饲料中常用的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甘氨酸铁三种微量元素原料,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将三种铁离子与大豆油的比例设定在91 000,乳化后将三种铁离子与大豆油混合,在广东夏季(6~9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将混合后的油脂在避光和密封的条件下储放0、10、20、30、40、50 d和60 d,检测各处理组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大豆油中不加铁离子)、硫酸亚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2.45 g一水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2.73 g富马酸亚铁)、甘氨酸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3.28 g甘氨酸铁)。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60 d。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三种形式铁离子组的酸价变化不大,丙二醛含量大幅度增加,碘价降低明显,过氧化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在60 d的存储期内,甘氨酸铁组的酸价变化不大,过氧化值高而丙二醛含量低,说明甘氨酸铁组还处于油脂氧化的初始阶段。硫酸亚铁组的酸价低,过氧化值高而丙二醛含量也高,说明硫酸亚铁组处于氧化中期。富马酸亚铁组的酸价低、过氧化值低且丙二醛含量高,说明富马酸亚铁组处于氧化酸败后期。为避免油脂氧化,建议在预混料配制时优先选择甘氨酸铁为微量元素原料,其次是硫酸亚铁,尽量不用富马酸亚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