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番茄青枯病拮抗菌X10的鉴定和田间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青枯病拮抗菌X10进行了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它与侧孢短芽孢杆菌种的特征一致。测定了菌株的16S rDNA序列并根据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X10与侧孢短芽孢杆菌形成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9%。因此将X10鉴定为侧孢短芽孢杆菌。制备了侧孢短芽孢杆菌X10的固体菌剂,在山东肥城科技示范园的蔬菜大棚里进行了小区试验,对田间应用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固体菌剂的两种接种量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58.42%和68.68%,同时还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2.
为从流域尺度上探讨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土地利用对流域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及重金属来源等,以东江流域为研究区,采集全流域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表层土壤(0~30 cm)测定Zn、Cr、Pb、Cu和As含量,运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学、污染指数和风险指数法,分析全流域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评价其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重金属含量及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研究;同时探讨了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与“七五”背景值相比,东江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呈现不同程度累积上升趋势。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属于中等变异性,总体上中上游各类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其中龙门及和平-龙川-寻乌一带尤为突出。东江流域各重金属均值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GB 15618—2018),单因子指数评价显示污染水平均为安全,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显示污染水平为安全且接近轻污染,流域平均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55.6,属于低风险。东江流域土壤重金属主要有人为源和自然源两个来源,Pb、Zn及As可能同时受到工业污水排放、农药化肥、采矿、交通运输等人为源及自然源影响,而Cr、Cu可能主要受以土壤母质、大气沉降为主的自然源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呈不同程度累积上升趋势,但总体污染风险为低风险;不同用地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中上游较高;土壤重金属主要有人为源和自然源两个来源,部分重金属存在相似的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23.
李伟杰 《绿色科技》2013,(11):136-138
从目前生态屋面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对生态屋面的发展效益以及建设生态屋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剖析,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发展生态屋的机遇和前景,阐述了陕南秦巴山区发展生态屋的可行性和可发展性。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来自北京某奶牛场死亡奶牛肺脏的1株疑似病原菌CVCC 3982,并测定其致病性。通过分离培养获得疑似病原菌,采用Biolog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CD-1小鼠测定了其致病性,合成引物对其主要毒力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疑似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β溶血,Biolog鉴定结果显示其为化脓隐秘杆菌,其16S rDNA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模式菌株NCTC 5224的同源性达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与化脓隐秘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腹腔注射该菌可致小鼠死亡。分离菌株基因组中含有溶血素(PLO)基因,神经氨酸酶H(NanH)基因,神经氨酸酶P(NanP)基因,菌毛基因(fimA、fimC和fimE),但缺失胶原结合蛋白(CbpA)基因和菌毛fimG基因。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化脓隐秘杆菌且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以红丝青叶为例,对其组培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污染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通过系统进化树明确了各菌种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红丝青叶组培过程中出现的污染菌种类繁多,包含细菌和真菌,细菌归类于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泛菌属、科萨克氏菌属、剑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真菌归类于寡营养丛孢霉属、枝孢霉属和隔孢伏革菌属。本研究结果可为后期组培培养基的优化及污染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正1水稻病害的防治恶菌病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东农422空育131龙粳9号等经审定通过、生产证明是抗恶菌病的优良水稻品种;进行药剂浸种选用10%浸种灵、10%扑生畏、20%施保克、25%使百克、25%恶菌克星、25%菌威。浸种方法:浸种灵、扑生畏、施保克、使百克、恶菌克星、菌威分别用10毫升,兑水50公斤,浸稻种40公斤,种子与药液比为1∶1.25,在室温10~15℃条件下浸种5~7天,每天搅拌1~2次,浸种后可直接  相似文献   
27.
正1病害的种类与防治1.1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1.2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  相似文献   
28.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tum L.)AGO蛋白家族成员,分析其进化关系,为亚洲棉遗传改良提供基因资源。【方法】用AGO蛋白保守域在亚洲棉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对,并对AGO蛋白家族的进化关系、基因结构、结构域、染色体定位、三级结构及表达模式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亚洲棉蛋白数据库中共鉴定出11个AGO蛋白家族成员,其编码区长度为2 949~9 807bp,定位在6条染色体上,其中第9号染色体上分布有4个基因;11个AGO家族成员分为5个亚族,亚族内各成员间具有很高的保守性;AGO家族成员均具有典型的α-螺旋跨膜结构,属于碱性蛋白;从表达模式看,AGO家族成员在纤维发育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5个基因在棉纤维次生壁后期高表达,在其他时期表达水平较低,存在组织特异性。【结论】成功鉴定了亚洲棉AGO蛋白家族,明确了其基本结构的进化关系及基因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饱食后胃内容物重量的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最优数学模型。在实验室内23℃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体质量(10.47±2.03)g的俄罗斯鲟幼鱼饱食后0、2、4、6、8、10、12、14、16、20、24、28 h胃内容物的湿重,并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平方根模型3种数学模型拟合了俄罗斯鲟幼鱼的胃排空率。结果表明,3种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但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2)、残差平方和(RSS)残差的标准差(SDR)仍存在明显差异。胃排空率用平方根模型拟合得最好,方程为Y0.5=1.912-0.066t(R2=0.988,P0.001);根据平方根模型,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后18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时间为15 h,即投喂后大约15 h俄罗斯鲟幼鱼可恢复食欲。  相似文献   
30.
采用菌落多重PCR方法对分离保存的2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种型和毒素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51-6、M-4和P-2237为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C51-6和P-2237为荚膜血清D型,菌株M-4为荚膜血清A型。同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中性吖啶黄沉淀试验和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对PCR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对甘露醇、卫茅醇、山梨醇、海藻糖的发酵能力和产生鸟氨酸脱羧酶的特性,3株菌株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