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种适用于蚕卵mRNA差异显示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自行配制的试剂取代GenHunterCorporationRNAimageTM Kit,并改用银染法代替放射自显影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蚕卵mRNA差异显示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安全、高效、量多质优等特点。运用该方法对不同温湿度催青处理后的夏sch蚕卵进行mRNA差异显示 ,展示不同处理差异表达产生的RNA分子 ,回收了 1条差异带 ,并对差异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和活性染色法对白三叶幼苗的根、叶柄和叶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电泳分析,以了解白三叶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三种同工酶的空间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白三叶幼苗的SOD同工酶酶谱中可以看到根有7条酶谱区带,叶柄有5条酶谱区带,叶有11条酶谱区带,其中有5条是根、叶柄和叶共有的谱带。在根中有一条(Rf=0.18)是特异的,在叶中有5条(Rf=0.13,0.69,0.72,0.94,0.97)是特异的。在白三叶幼苗的POD同工酶酶谱中可以看到根有8条酶谱区带,叶柄和叶有5条酶谱区带,其中有4条谱带是根、叶柄和叶共有的谱带。在根中有4条(Rf=0.31,0.69,0.77,0.85)是特异的。在叶柄和叶中有1条(Rf=0.19)谱带是特异的。在白三叶幼苗的CAT同工酶酶谱中可以看到根、叶柄和叶中都只有1条(Rf=0.78)相同的酶谱区带。结果表明:白三叶幼苗中有大量的抗氧化酶类表达,这有助于生化产品的进一步研发,这些酶特殊的差异表达还对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核糖核酸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敏  李关荣  鲁成 《蚕业科学》2004,30(2):185-190
核糖核酸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核酸水解酶。其作为一种模型蛋白被普遍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 ,主要生理功能是控制细胞内RNA的种类与数量分布 ,除参与核糖核酸转录后的剪切、修饰和降解等过程外 ,还与某些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器官发生、宿主的防御机制、控制肿瘤血管生成、杀灭肿瘤细胞及抑制病毒 (包括HIV 1)的复制等有关。介绍了有关核糖核酸酶的结构特点、功能研究、结构改造、作用机理及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聚丙烯胺酰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分析了66个水稻品种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发现,各品种有1A、2A、3A、10A和17A5个共同酶带,说明它们有共同的起源。特征带籼稻为8A,粳稻为9A.云南光壳稻大都具9A而不具8A,表明其在分类上应偏向于粳稻。  相似文献   
15.
家蚕淀粉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芳  李关荣  鲁成 《蚕学通讯》2002,22(3):30-35
综述了家蚕消化液和血液淀粉酶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消化液淀粉酶在不同地理类型、不同眠性、不同化性家蚕各品种之间的活性变化,以及这种活性变化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家蚕消化液淀粉酶的遗传模式、消化液淀粉酶同工酶及其遗传模式的研究情况,由此认为家蚕消化液淀粉酶及其同工酶可作为家蚕良好的育种标记。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讨细菌胞壁主要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与炎症反应紧密相关的核因子-кB(NF-кB)活性的影响,从正常对照和不同剂量的LPS刺激后不同时相的小鼠中分离出其肝脏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用凝胶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KC核提取物中NF-кB的活化与LPS的量效、时效关系。结果发现:刺激3h后,低剂量的(1mg/kg)LPS,即可检测到NF-кB活性达峰值,高剂量组(10mg/kg)则仍可维持NF-кB的活化状态。中剂量(5mg/kg)刺激0.5h即可检测到NF-кB活性,3h时NF-кB活性达峰值,并可持续到至少8h。表明抑制NF-кB的过度活化可能有助于炎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把中药半夏生物技术、种属鉴定及分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以概括,为半夏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信息和借鉴。分析近几年来国内对半夏的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整理。半夏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栽培、组织培养等方面,在其种属鉴定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成熟,但关于有效成分及其调控机理和有效成分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应加大对半夏的药效成分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属植物检疫性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三重PCR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建立我国禁止进境的2种检疫性真菌丁香疫霉Phytophthora syringae和栗黑水疫霉P.cambivora的同步分子检测方法,根据疫霉属的18S rRNA、HSP90和Ypt1基因分别设计通用引物、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三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灵敏度测试和模拟带菌试验。结果表明,可同时检测李属植物上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特异三重PCR检测体系为:最佳引物浓度组合18SUF/18SUR、PCSF/PCSR和PSSF/PSSR依次为0.2、0.8、1.0μL,最佳退火温度为63℃,最佳退火时间为20 s。该体系扩增丁香疫霉出现884 bp的18S rRNA条带和683 bp的HSP90基因特异条带,扩增栗黑水疫霉出现884 bp的18S rRNA条带和314 bp的Ypt1基因特异条带,对照菌只出现18S rRNA条带;三重PCR反应体系检测灵敏度低于单重PCR;模拟带菌试验可同时扩增出3个片段。表明该三重PCR检测方法能实现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同步特异性检测,可有效改进李属类水果及其种苗上检疫性疫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在非光合条件下研究了外源蔗糖对经暗饥饿处理,超声波“分离”的离体蚕豆下表皮上气孔的效应。结果发现,在相对较长的24h无菌培养过程中,外加蔗糖能显著促进离体蚕豆下表皮上气孔的开放。在无气孔开放促进剂Fusicoccin(FC)存在的情况下,0.1mol/L蔗糖在0.01mol/L MES-NaOH和MES-KOH(pH6.1中),分别增加开度(宽度)达2.0μm和2.6μm;在10^-6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