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用稀盐酸从槟榔生药中提取槟榔碱(Arecoline),将提取物依次用乙醚、高浓度酒精溶解过滤,然后和适量的氢溴酸反应制成氢溴酸盐,用薄层层析鉴定氢溴酸槟榔碱,用高效液相测定其含量,熔点熔程法鉴定纯度。结果稀盐酸提取法提取槟榔碱在成本和提取率方面均明显优于高浓度酒精提取法。  相似文献   
102.
氢溴酸槟榔碱对小鼠小肠推进的时效及量效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将氢溴酸槟榔碱开发为驱畜禽绦虫新药,同时为确定临床用量等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氢溴酸槟榔碱对小白鼠小肠推进率的时效及量效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小肠推进率随给药剂量增大而增大,表明氢溴酸槟榔碱对小鼠在体肠自发性蠕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3.
用自制的抗伊维茵素(IVM)多克隆抗体检测牛肌肉和肝脏中IVM的残留,将IVM以5.0ng/g、10.0ng,g、20.0ng/g和40.0ng/g的量分别添加至经处理的各空白组织中,用竞争ELISA法测得IVM在肌肉和肝脏中的回收率为93.9%~98.3%,变异系数为2.1%~5.1%,最低检测限为0.94ng/g。  相似文献   
104.
喹烯酮在鸡食用组织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定量测定鸡食用组织中喹烯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依据测定的结果制定最高残留限量,确定其休药期。选用63只鸡,按正常饲料添加喹烯酮(75 mg/kg)饲喂2.5月后,按既定时间点采样。组织样品用乙酸乙酯等试剂提取处理纯化后进样,在312 nm波长处检测,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1.0 mL/min。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脂肪、肝脏、肾脏、肌肉组织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μg/g。平均回收率肌肉为99.23%±2.75%,脂肪为105.15%±8.65%;肝脏为93.55%±11.16%;肾脏为104.10%±9.80%。喹烯酮在肌肉皮脂中1 d后均无残留,而在肝脏和肾脏中的残留量也很小,2 d以后再无残留。精密度考察喹烯酮的日内和日间各组织各浓度的相对标准差均小于8.5%。因此,本试验测定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停药后4 h所有可食用鸡组织中喹烯酮浓度均低于计算所得的安全组织浓度,故该药在鸡上使用无休药期,即休药期为0 d。  相似文献   
105.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综合性研究体系。中药产生的药理作用不完全归功于该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还应该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如颗粒大小)密切相关,通过将纳米技术引入现代中药的研究开发,可以扩展中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扩大中药的应用范围。通过对近年来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重点从纳米中药的特点、类型、制备技术、研究方向、研究中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06.
通过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EE)在大鼠体内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探讨其在体内的代谢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选取12只SPF级SD大鼠,颈静脉插管后以20 mg/kg的剂量灌胃给药,采用LC-MS/MS法检测大鼠血浆中AEE及其代谢物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AEE和代谢物阿司匹林在血浆中无法检出;代谢物丁香酚在血浆中浓度较低,未达到定量限;代谢物水杨酸血药浓度符合一室模型。水杨酸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T_(max)和CL分别为3356.90±1120.37 ng/mL、4.35±1.09 h、432.01±148.41 mL/h。该检测方法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鼠血浆中AEE及其代谢物的血药浓度测定,为今后AEE在体内处置研究和给药间隔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评价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试验在甘肃某奶牛场选择自然发病,体温≥39.5℃,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60头进行疗效观察。将患病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30头)和对照组(30头),试验组采用双氯芬酸钠配伍头孢噻呋钠肌内注射给药,对照组仅使用头孢噻呋钠肌内注射给药。结果显示,首次给药后,试验组患病奶牛体温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P0.05),停药后,牛乳中体细胞数(SCC)极显著降低(P0.01),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0.0%,而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3.3%和63.3%,两者治疗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该注射液辅助治疗以发热为主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能够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减少抗生素的用量,从而降低药物残留,并利于减低细菌耐药性,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8.
试验旨在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阿司匹林和丁香酚的靶点、基因富集和通路来推测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EE)防治犬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首先从DrugBank数据库检索阿司匹林、丁香酚获得其作用靶点,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再将其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物种选择犬,得到作用于犬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最后将作用于犬的靶点上传至DAVID数据库,物种选择犬,筛选出错误率<0.01的基因富集和KEGG通路,从而构建靶点-通路网络图,用以推测AEE防治犬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通过检索分析可知,阿司匹林和丁香酚已知的相应靶点有15个,其中8个靶点可作用于犬,关键靶点涉及TP53基因、NF-κB、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素G/H合成酶1;基因功能富集(GO)条目4个,其中分子功能2个,涉及甾体结合和转录因子活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生物过程2个,涉及到DNA转录模板和DNA模板转录的正向调节;KEGG通路2条,涉及前列腺癌和癌症信号通路。综上所述,推测AEE可能通过调控TP53基因、NF-κB、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素G/H合成酶1等靶点,基因功能富集于DNA转录模板、甾体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DNA模板转录的正向调控,通过前列腺癌及其他癌症信号通路来治疗犬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巨噬细胞免疫抑制模型,探究菊苣酸(cichoric acid, CA)对磷酰胺氮芥(phosphoramide mustard, PM)诱导巨噬细胞免疫抑制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为将CA开发为临床防治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为研究对象,采用ExoQuick免疫沉淀试剂盒提取外泌体,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 NTA)、Western blotting鉴定外泌体形态、粒径大小与浓度,以及表面标志蛋白CD63、HSP90的表达。同时,采用浓度为3μmol/L的PM诱导巨噬细胞24 h,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后,给予低、中、高剂量CA(25、50、100μmol/L)进行干预,通过CCK-8测定细胞活力、中性红检测细胞吞噬能力及NTA测定外泌体粒径大小与浓度,研究CA介导外泌体增强免疫的作用机制。【结果】提取的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杯状形态完整,粒径在30~200 nm之间,标志蛋白表达清晰,具有良好的生物...  相似文献   
110.
"复方葛黄消炎液"刺激性及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方葛黄消炎液”进行了兔点眼刺激试验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口服试验和腹腔注射试验),并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该药无刺激性;7只小鼠(分2组)口服剂量从10mL/kg增加到15mL/kg,小鼠仍健康存活,表明该药安全无毒;通过50只小鼠(分5组)腹腔注射试验,其LD50为7.686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