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选择45周龄体重接近的健康本地鸡441只,随机分为7组,在山西省太谷县生态养鸡场进行2(补饲量)×3(密度)两因子放养试验,研究林下种植苜蓿不同放养密度与补饲量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补饲量设自由采食量50%、70%两个处理,密度为每667m2 100只、250只、400只3个处理,以笼养全程自由采食为对照,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个小区用于轮牧,小区面积为62 m2;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补饲量和放养密度互作对平均产蛋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蛋重和料蛋比影响不显著(P0.05)。笼养+自由采食组(CK)与补饲量70%、100只·667m-2组蛋重、平均产蛋率及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蛋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蛋重显著高于补饲量50%、100只·667m-2组(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补饲量50%组(P0.05)。补饲量和放养密度互作对蛋黄重、蛋黄胆固醇含量和全蛋胆固醇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放养密度对全蛋胆固醇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笼养+自由采食组蛋黄重极显著高于补饲量50%、100只·667m-2组(P0.01),蛋黄胆固醇含量和全蛋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100只·667m-2组(P0.05)。补饲量70%下,100只·667m-2放养密度对牧草的破坏性小于其他放养密度。结合产蛋性能、蛋黄胆固醇含量以及草地保护,以70%补饲量+100只·667m-2组养殖模式较好,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酸制剂在肉仔鸡日粮中的添加效果,试验选用126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添加酸制剂组)和试验组(添加酸制剂),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酸制剂,试验期为49 d,分为前、中、后期(1~21、22~42和43~49日龄)。结果表明,在肉仔鸡的生产前期1~21日龄添加酸制剂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增加平均日增重,提高21日龄末体重,降低料重比的趋势,但对22~49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添加酸制剂有提高49日龄回肠食糜中有益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含量,降低有害挥发性盐基氮的趋势。因此,酸制剂能够改善肉仔鸡的肠道健康,且在肉仔鸡前期日粮中添加酸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效果要优于在后期日粮中的添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罗斯308商品肉鸡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腿部健康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仔鸡公母1:1混合雏240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立体笼养、网上平养和地面平养3个处理,每个处理24个重复,立体笼养每个重复30只,网上平养每个重复36只,地面平养每个重复34只,每种饲养模式的饲养密度均为12.5只/m2。试验期36 d。结果显示:(1)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鸡全净膛率、胸肌率、翅重率、腿肌率和腹脂率等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但地面平养组胸肌率有升高的趋势(P=0.06)。(2)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鸡胫骨长度、胫骨钙含量、胫骨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立体笼养组与网上平养组间肉鸡胫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胫骨磷含量。(3)不同饲养模式对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饲养模式间为地面平养组>网上平养组>立体笼养组(P<0.05)。(4)地面平养组、立体笼养组和网上平养组间肉鸡脚垫评分与步态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立体笼养会降低鸡群的行走能力,地面平养易引起脚垫损伤。综上,本试验条件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前期日粮中不同钙磷状态对养分利用的影响,试验选用96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分别饲喂适宜水平钙磷(1.00% Ca,0.42% AP)和低钙低磷(0.85% ca,0.26%aP)两种不同的日粮至2周龄末(0~14 d),14日龄后都统一饲喂低钙低磷(0.85% Ca和0.26% AP)日粮,在18~21日龄全收粪法收集排泄物3d,测定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前期饲喂低钙低磷日粮使得肉仔鸡在试验阶段的生长性能显著降低(P<0.05),死亡率提高2.29%.低磷营养状态可提高肉仔鸡日粮中植酸磷、钙和磷的利用率,降低能量代谢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一养鹅户饲养的白鹅,1998年9月11日突然发病,仅4天时间,就死亡120余只,给该饲养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巴氏秆菌病。 一、发病情况 该养鹅户1998年6月末至7月初,先后从外地引进雏鹅810只,以放牧为主进行饲养。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到9月初陆续死亡200余只。以后改为舍饲,其饲料主要成份为玉米面、麦秸粉、麦麸子和豆饼等。但9月11日,雏鹅突然发病,很快波及全群,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爱拔益加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本研究设置2种饲养方式(网上平养和笼养)和2个饲养密度(14和10只/m2),采用2×2因子设计,共分4个处理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和饲养方式对肉鸡耗料增重比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网上平养低密度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笼养高、低密度组,网上平养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笼养,日增重和平均体重显著高于笼养;2)网上平养肉鸡胸肌率、腿肌率显著高于笼养,胸肌和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笼养,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高于笼养。低密度组肉鸡腿肌pH24极显著高于高密度组;3)笼养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高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T-AOC显著低于低密度。网上平养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高于笼养。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血浆肌酸激酶(CK)的互作效应显著。笼养高、低密度组CK显著低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综上,14只/m2饲养密度虽然对肉鸡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增加了肉鸡氧化应激反应;网上平养肉鸡在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方面优于笼养,但在肉品质、耗料增重比、免疫应激和抗氧化方面较差。  相似文献   
17.
肠道是机体接触外界抗原物质最广泛的部位,也是家禽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微生物储存库"。肠道黏膜是机体抵抗肠道病原菌和外界抗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宿主与外环境间稳态的建立和维持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在一系列信号分子传导的有机结合下,共同防御外界疾病和病原体对动物体的侵袭和跨越,对降低和减少机体炎症和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论述家禽肠黏膜屏障的组成、结构及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认识肠道黏膜屏障及预防相关肠道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鸡蛋暗斑对蛋品质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饲喂同种日粮、饲养环境相同、同日龄褐壳蛋鸡同一批次所产的褐壳蛋中,用灯光照射法挑选出24枚典型正常蛋、24枚典型暗斑蛋进行试验,并分别对正常蛋和暗斑蛋进行蛋品质、蛋黄抗氧化指标的测定及比较。[结果]蛋品质比较:暗斑蛋与正常蛋相比,其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重、哈氏单位、蛋白高度、鸡蛋等级、蛋黄颜色、蛋黄重、蛋壳重、蛋清重、蛋壳厚度、蛋黄比重、蛋壳比重、蛋清比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暗斑蛋蛋壳颜色极显著深于正常蛋(P<0.01)。抗氧化指标比较:暗斑蛋蛋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正常蛋蛋黄的总抗氧化能力(P<0.05),暗斑蛋蛋黄的丙二醛(MDA)含量与正常蛋蛋黄的丙二醛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正常蛋相比,暗斑蛋的蛋壳颜色较深,总抗氧化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9.
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肉鸡免疫和应激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肉鸡免疫和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756只,采用3×2因子设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活动空间分大、小2种:2.88(2.4 m×1.2 m)和1.44 m2(2.4 m×0.6 m),密度分高、中、低3种:14、10、6只/m2。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21日龄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大空间中密度组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小空间中、高密度组(P0.05)。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中密度组显著低于高、低密度组(P0.05),并且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饲养密度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影响(P0.01和P0.05)。饲养密度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2)42日龄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平均体重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大空间中、低密度组和小空间低密度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大空间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小空间组(P0.05),大空间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小空间组(P0.05),大空间中、高密度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小空间中、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中、低密度组(P0.05)。中密度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低于高、低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采食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平均体重及血清FFA、IL-1β及IL-6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可引起肉鸡的应激免疫反应。其中,中密度大空间组(10只/m2、2.88 m2)免疫应激最小,更适宜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饲粮蛋氨酸对肉鸡高密度饲养下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396只,1~21日龄统一饲喂,于21日龄末选取体重相近的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对照组肉鸡饲养密度为14只/m2,蛋氨酸水平为0.40%;4个试验组肉鸡饲养密度为20只/m2,饲粮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35%、0.40%、0.45%和0.50%。试验期21 d,于42日龄采集血浆、肝脏样品,测定应激和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结果】 ①与正常密度组相比,高密度饲养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体重(BW)、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显著提高了肉鸡死亡率(P<0.05)。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料重比在蛋氨酸水平为0.35%时最高,随着日粮蛋氨酸水平的上升呈线性下降(P<0.05);与蛋氨酸水平0.35%组相比,0.45%和0.50%蛋氨酸组肉鸡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②与正常密度组相比,高密度饲养组的血浆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降低(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羰基(PCO)水平显著上升(P<0.05)。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血浆PCO水平随着日粮蛋氨酸水平上升呈线性降低(P<0.05)。③与正常密度组相比,高密度饲养显著降低了总蛋白(TP)浓度(P<0.05),提高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0.50%蛋氨酸水平组血浆TP水平、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0.35%和0.40%蛋氨酸组(P<0.05);0.35%蛋氨酸组的血浆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0.40%和0.45%蛋氨酸组ALT活性显著低于0.35%组(P<0.05)。④与正常密度组相比,高密度饲养显著提高了肝脏中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0.35%和0.50%蛋氨酸水平组的HSP70显著高于0.45%水平组(P<0.05)。与正常饲养密度组相比,0.35%和0.50%蛋氨酸组HMG-CoA还原酶(HMGCR)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 饲养密度与蛋氨酸添加水平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应激程度、抗氧化能力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高密度饲养可引起肉鸡的应激反应,并对肝功能造成损伤。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蛋氨酸限制会造成肉鸡死亡率升高,较高蛋氨酸水平也不利于肉鸡肝脏健康。而蛋氨酸水平在0.45%时有较好的抗应激、抗氧化效果,有益于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