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用单胚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山羊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胚构建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山羊早期2、4、8~16细胞期胚胎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并选择1条在2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的条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人类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基因具有83%的同源性。该基因通过对组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翻译后的修饰作用,对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转录和表达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是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32.
不同分析方法对香米香气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柱吸附法(XAD-4)对香米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DE法操作方便,能较多地收集到醛类香气物质,并收集到香米香气的特征物质2-乙酰基吡咯啉,香气物质中小分子化合物偏少;柱吸附法能弥补SDE法一些缺陷,所收集的香气成分更均衡,但吸附剂的处理较为困难。因此,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更完整地反映香米香气组分的特性.  相似文献   
233.
不同浓度EGCG对山羊卵母细胞成熟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屠宰场采回的山羊卵巢在3 h内带回实验室,从卵泡中抽取卵母细胞,取外观形态正常的卵母细胞分成5组,分别添加0、10、15、20、25 μmol/L浓度的EGCG经27 h体外成熟培养后受精,探索不同浓度EGCG对山羊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添加浓度为15 μmol/L时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受精都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234.
对丹顶鹤的呼吸,心跳,体温等生理数以及钙,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除血清总胆固醇(TCH)在成鹤与育在鹤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外(P〈0.01),其余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在成鹤不同性是以及成鹤与育成鹤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结果对丹顶鹤的深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5.
繁殖季节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丹顶鹤繁殖季节,对其血液中钙、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等生化指标及其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不同性别成鹤间以及成鹤与亚成鹤间,多数生化指标表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36.
目前世界上现存15种鹤,多数已被列为濒危物种,对鹤类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已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鹤类的繁殖是这一工作的重要课题。采用人工授精方法繁殖鹤类,不仅可弥补自然条件下繁殖的不足,还可进行鹤类繁殖生物学的实验研究,国内外不少学者...  相似文献   
237.
灌区改造是通过工程措施提升渠系输水能力,以达到保灌和节水双重目的的改造工程。本文基于洮河灌区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当前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灌区改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38.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低风险农药,选择4个小麦主推品种,分别使用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喜多金(38%唑醚·氟环唑SC)、笑多收(45%戊唑·咪鲜胺EW)等3种不同类型的药剂进行赤霉病防治示范。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在4个小麦主推品种上平均防效分别为88.1%、81.5%、75.5%;其中,以麦甜+麦甜伴侣效果最好,且该药剂处理对小麦的增产幅度在5%以上,增产效果高于其它两种药剂处理。建议在生产实际中,推荐使用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防治小麦赤霉病,以便提高防效和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