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3篇
  6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利用猪圆环病毒病(PCVD)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二联灭活疫苗免疫4周龄仔猪,免疫后7、14、21、28d采血,测定免疫后血清中抗PRRSV、PCV中和抗体和ELISA抗体较价,并于免疫后28d分别用PRRSV和PCV2攻毒,攻毒后每日检测猪体温和观察临床症状,于攻毒后21d所有存活猪全部扑杀,分别对每头猪肺、肝、脾、淋巴结、心和血进行剖解病理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PRRSV和PCV2核酸检测,以确定该疫苗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猪于免疫后7d血清抗体开始检出,28d达到峰值,免疫后28dPRRSV和PCV2攻毒保护率均为100%(5/5)。  相似文献   
22.
生物炭对砂壤土氮素淋失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生物炭对砂壤土的p H值、电导率及氮素淋失的影响。试验设5个生物炭添加比例,分别为0(CK)、1%(T1)、2%(T2)、4%(T3)、6%(T4)。结果表明,p H值和电导率均随生物炭添加比例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各处理砂壤土的电导率较CK分别提高了2.79%、10.88%、11.30%、12.50%。土壤淋溶液中氮素随生物炭添加比例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氮素累积淋溶量也逐渐减小。各处理淋溶液中氮素的淋失总量较CK分别降低了2.89%、7.41%、9.50%和12.25%。研究表明,生物炭能够有效改变砂壤土的理化性质,降低氮素的淋失量,降低地下水面源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3.
秸秆生物炭对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象色谱法研究玉米农田不施生物炭(C0),施生物炭分别为15 t/hm2(C15)、30 t/hm2(C30)和45 t/hm2(C45)后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并估算CH_4和N_2O的综合增温潜势(GWP)及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显著降低CO_2和N_2O的季节累积排放总量,与C0处理相比,CO_2最大降幅为24.6%(C15),N_2O最大降幅为110.35%(C45),且其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CH_4的季节累积排放总量由小到大依次为:C15、C30、C0、C45,其中,C15处理较C0处理降低幅度最大为259.62%,添加生物炭同时也降低CH_4和N_2O的综合增温潜势(GWP)及排放强度(GHGI),处理C15、C30和C45的GWP值较对照C0分别降低88.2%、123.2%和109.9%,GHGI分别降低88.86%、121.60%和100.03%。施用适量的生物炭可以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处理C15、C30和C45的增幅分别为6.28%、7.27%和1.69%。处理C30显著降低CH_4和N_2O的综合增温潜势及其排放强度,并且产量的增幅最大。因此,在当前玉米农田管理措施下,生物炭施用量为30 t/hm2时可实现玉米增产和固碳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24.
牛球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球虫病是由一种原虫——球虫引起的。其主要特征为出血性肠炎。该病危害乳牛、黄牛、水牛、瘤牛及牦牛,既危害放牧牛群,也危害舍饲牛群,对犊牛的危害尤为严重。该病的分布遍及全世界。其传播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卵囊发育所需要的外界  相似文献   
25.
使用有效微生物菌群(EM)进行污泥原位减量研究,在2组日处理规模5 m3·d-1的厌氧-缺氧-好氧(A2O)设备中,投加EM菌剂对污水进行连续进出水试验,考察污泥原位减量的效果和减量处理过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A2O系统中,EM菌剂投加量为日处理水量的0.01%,设备连续运行24 d,投加EM菌剂的设备污泥累计平均减量率为25.15%,能够达到污泥减量的目标。该技术不改变原有工艺流程,在污泥减量过程中无二次污染,不改变污泥性状,能有效提高出水水质,同时提高对污水化学需氧量、水质中悬浮物、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6.
构建乳酸乳球菌同源整合载体,实现外源基因在乳酸菌中的同源重组和转入。PCR扩增红霉素抗性基因,连接到T载体中,构建载体pMDE;根据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1.2472全基因组中us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usp基因两端的同源重组臂LB和RB基因序列,PCR产物经回收后,克隆至pMDE载体中,获得同源重组载体pMDELR,电转化至Lactococcus lactis1.2472感受态细胞中,挑选阳性克隆,采用PCR和SDS-PAGE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同源重组臂LB和RB,红霉素抗性基因替换了乳球菌中的usp基因,整合到了乳球菌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7.
以乳酸菌诱导型表达质粒pNZ8149为载体,Lactococcus lactisNZ3900为受体,采用电转化方法研究电场强度、电击杯规格、受体菌株的生长状态、感受态细胞浓度及分装体积、质粒浓度、电击脉冲时间以及电击杯使用次数等因素对电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电阻200Q、电容25μF条件下,收获对数生长前期的乳球菌制作感受态细胞,并以80μL体积分装,采用2mm规格的电击杯,加入浓度为1.2μg/μL的质粒,在电场强度和脉)中时间分别为10kV/cm和5ms的条件下完成电击转化。转化后的菌液恢复培养2h后涂板计数,转化效率最高可以达到2.6×10^4CFU/μgDNA。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构建乳酸菌高效表达系统和食品级基因工程乳酸菌株奠定了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28.
综述了基因工程菌Lactococcus lactis NZ9000在基因组学、安全性、功能性、疫苗载体构建、菌株改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NZ9000作为口服疫苗载体的表达系统进行了评述,展望了其在生物制药、疫苗开发和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9.
口蹄疫病毒O/LZ株的分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RT—PCR方法对口蹄疫病毒O/LZ株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子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获得的0/LZ株除poly(C)和poly(A)外基因组序列长8104nt,其中包括1042nt的5’非编码区和6969nt的多聚蛋白编码区。将O/LZ株与其它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O/LZ株与O/HNK/2002、O/ES/2001、O/CHP/TW/97等遗传关系最近,而与其它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属于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与ME-SA拓扑型PanAsia株的毒株比较,两者在主要抗原位点1和位点3呈现出明显的以拓扑型为特征的氨基酸差别,提示两拓扑型毒株之间有较高的抗原差异。  相似文献   
30.
<正>意大利生菜是昆明市主要外销蔬菜之一,呈贡区属低纬度高原平坝地区,地势平缓,海拔1 900~2 000 m,气候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型,年平均气温14.7℃,年日照时数2 200 h,年均降雨量800 mm,是一个蔬菜生产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种植基地。笔者根据意大利生菜生产实际,结合田间调查情况,总结出了意大利生菜大棚栽培技术,为气候环境条件相似的地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