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9篇
  42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在海南热带地区,采用植株解析法对“巴西”蕉和“宝岛”蕉两个主栽香蕉品种各生育期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香蕉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磷、钾的积累和分配规律,为热带地区香蕉栽培施肥及营养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香蕉全生育期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特征一致均为K>N>P。收获期,两品种香蕉叶中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果柄中的磷和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两品种相同部位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不同,两品种的营养特征相同,对氮磷钾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就焊装夹具的应用做了介绍。通过采用焊接,手工和机加工相结合等手段,能制作快速经济的简易模具,并有针对性地来解决这些不同特性产品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3.
郭琪琳  吴海云  李欢  刘庆 《作物杂志》2020,36(2):41-325
选取3个鲜食型、3个淀粉型和3个紫甘薯品种,于不同生育期采集地上部茎、叶样品,测定其碳(C)、氮(N)、磷(P)含量,研究不同类型甘薯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叶中C、N、P含量范围分别为391~399、26.3~29.1、2.90~3.10mg/g,茎中分别为421~428、11.6~15.2、4.99~5.77mg/g,其在茎、叶中的差异大于甘薯类型间的差异;茎中C含量随生育期延长略有增加,但茎、叶中N和P含量则随生育期延长而降低,茎、叶中C、N、P含量随生育时期的变化大于甘薯类型间的变化。不同类型甘薯叶中C/N、C/P分别以紫甘薯和淀粉型甘薯最大,说明紫甘薯和淀粉型甘薯有较高的碳同化能力;3种类型甘薯叶中N/P为8.57~9.97,表明N元素是甘薯茎叶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4.
海洋多黏类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洋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确定了可湿性粉剂配方及其对甜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为:以皂土为载体的菌粉70%,稳定剂海藻酸钠14%,湿润剂蔗糖脂肪酸酯8%,分散剂聚乙烯醇8%。制得的可湿性粉剂活菌数为1.23×10^10cfu/g,含水量6%,润湿时间48 s,悬浮率75%,杂菌率0。采用7种不同方法防治甜瓜枯萎病,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对甜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效果高达84.9%。该制剂对甜瓜枯萎病具有良好防效,可作为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选择肉厚、绿嫩、成熟适度、大而长的冬瓜,削皮,洗净,切成两半掏掉瓜瓤,放入大桶或缸内。第一次腌渍,100千克冬瓜加10千克食盐,每放一层冬瓜撒一层盐,每天倒缸1次。腌2天,沥去水分。第二次腌渍,每100千克冬瓜加38千克盐,每放一层冬瓜撒一层盐,每天倒缸1次。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固有纤维素降解菌群及其酶活,从冬天禁食条件下的野生草鱼肠道粘膜分离培养的细菌中随机挑取22个单菌落,经筛选得到8株纤维素降解细菌,测量了它们降解纤维素所产生的水解圈的大小,并进行了16 S r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细菌(菌株)之间纤维素降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F=4.03,P<0.05),其中GCM4和GCM8的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D/d值分别为4.37和4.14;GCM1的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弱,D/d值为1.99。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菌GCM1与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 iodinum)相似性达99%,GCM2-GCM7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相似性达到99%,GCM8与Bacillus indicus相似性达99%。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干旱胁迫是我国甘薯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试验旨在为研究甘薯的抗旱生理机制,明确甘薯水分临界期,减轻干旱影响和优化甘薯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人工旱棚,设置甘薯正常供水与前期、 中期和后期(即定栽后15 d、 55 d、 95 d)干旱胁迫四个处理(田间持水量的8%~10%,每次胁迫持续15天)。用Epson v700扫描仪调查了不同处理三个不同时期根系发育,用M-PEA(Hansatech,英国)测定了叶片荧光生理参数。【结果】前期和中期干旱均显著降低了甘薯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P0.05),而后期干旱影响较小,其规律表现为前期>中期>后期。其中,前期干旱甘薯总生物量减少约50%; 中期干旱造成地上和地下部分别减少38.4%和31.1%; 后期干旱地上和地下部减少均约10%左右。各个时期干旱胁迫均显著影响甘薯根系发育(P 0.05)。与正常供水相比,前期干旱胁迫总根长、 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分别减少49.5%、 55.7%和43.2%,中期干旱胁迫分别减少27.5%、 27.0%和28.9%,后期干旱胁迫影响较小。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不同,前期和中期胁迫处理测定值差异显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发生明显变化,后期未达显著性水平。与对照相比,前期和中期的PSⅡ综合荧光参数指标Fm、 Fv/Fm、 PI(ABS)分别减少了36.4%、 15.6%、 44.3%和14.7%、 3.8%、 22.6%; 指示反应中心活性的参数φEo分别减少7.7%、 3.4%,而反映电子传递速率的参数Vj、 dV/dto分别增加了33.1%、 32.1%和19.2%、 17.1%,这些荧光参数的变化表明,干旱胁迫导致PSⅡ结构受损,反应中心受到伤害,光能转化效率降低,电子传递受阻。【结论】甘薯水分临界期处于前中期,实际中应特别加强甘薯前期的水分供应。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筛选适宜吐鲁番地区栽培的优良无核葡萄品种,丰富当地葡萄栽培品种及育种材料。【方法】2010-2014年对月光无核、丽红宝、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早康宝、爱神玫瑰、寒香蜜、粒粒特8个无核葡萄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各葡萄品种的栽培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并对葡萄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8个葡萄品种的综合品质;同时对各品种的单株产量和抗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吐鲁番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8个葡萄品种在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葡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等栽培性状方面有明显差异。寒香蜜、丽红宝生长势较强,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爱神玫瑰生长势较弱;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的葡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果实品质以粒粒特、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丽红宝较好,早康宝、寒香蜜、爱神玫瑰较差;丰产性以丽红宝、爱神玫瑰、早康宝、瑞都无核怡较好,月光无核、瑞锋无核较差;抗病性以丽红宝、瑞锋无核、寒香蜜较好,早康宝最差。【结论】从综合表现来看,丽红宝和瑞都无核怡适宜吐鲁番地区露地栽培发展,粒粒特、寒香蜜、爱神玫瑰可考虑适当发展,早康宝、瑞锋无核、月光无核不适宜在该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林隙结构参数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激光雷达技术识别提取林隙面积、边界木高和形状指数,为林隙结构参数调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为数据源,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内设置的5块林隙调查样地中的54个林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普通克里金插值、反距离权重插值、样条插值、自然临近插值和局部多项式插值确定最优插值方法得到冠层高度模型,运用交替贯序滤波法对冠层高度模型进行林隙识别提取。【结果】通过对比5种插值方法的RMSE发现,普通克里金法适合插值DEM,反距离权重法适合插值DSM;采用交替贯序滤波法识别提取林隙时,林隙识别率为92.6%,运用配对检验法对提取的林隙面积、边界木高与野外调查数据进行检验,基于激光雷达技术提取的林隙面积和边界木高与野外实测值呈较强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83和0.737,其中提取的林隙面积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5.78%,林隙边界木高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1.94%。【结论】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采用交替贯序滤波能有效识别林隙且能准确提取其结构参数;坡度、坡位及冠层结构复杂程度都会影响冠层高度模型的插值精度;林隙面积提取受林隙边界形状和林层结构影响,林隙边界木高随着样地地形、坡度增加误差也随之增大。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具有获取地形和树木三维结构信息的优势,可为林隙识别及其结构参数提取提供新的遥感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沂蒙山区典型县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可蚀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在时间、空间等方面呈现异质性特征,选取蒙阴县和沂水县为研究区域,采用EPIC模型中K值计算方法,以地统计学原理为指导,基于Arc GIS地统计模块,探讨了沂蒙山区典型县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特征,为区域土壤侵蚀评价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变化范围为0.1057~0.3776,属中等变异,以中低可蚀性土壤分布最广;在分布最广的粗骨土土类中,石灰岩钙质粗骨土K值最大,为中高可蚀性土壤,存在较大的侵蚀危险性。(2)蒙阴县西北部区域为低可蚀性土壤,中部和东南部为中可蚀性及以上土壤;沂水县土壤主要为中低可蚀性,而南部、西北及东北部存在中高及高可蚀性土壤;两县相接区域土壤为中可蚀性及以上土壤。(3)同一土类而不同土地利用呈现异质性特征,不同土地利用K值大小依次为园地耕地林地草地。(4)随着海拔高度增大,土壤可蚀性K值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