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生鲜牛乳中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牛乳房内直接采样进行检测,并对生鲜乳中产β-内酰胺酶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采用不同浓度的菌悬液作为样品,用杯碟法进行检测。将这些菌悬液于4℃放置48h后再进行检测,并对部分阳性和阴性样品于4℃放置48h后再进行检测,从而证明生鲜牛乳中内源性酶的存在,并对内源性酶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2.
为了评价引进文冠果种质的抗寒性,为其进一步栽培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以引进种质6份文冠果种质((G27、BD12、BD特异、建2、株系2、G13))为试材,设置-10 °C、-20 °C、-30 °C低温胁迫梯度,测定相对电导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供试种质抗寒性强弱。结果显示供试种质半致死温度分别是-13.272、-12.244、-11.543、-8.246、-5.643、-2.642 ℃,依据半致死温度评价抗寒性强弱为BD特异>G27>BD12>建2>G13>株系2。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评价文冠果种质抗寒性结果与前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作为评价种质抗寒性的简要方法之一,同时为引进种质进一步在新疆地区栽培与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苔藓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在园林中的应用较少。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和配置方式对现代园林中苔藓植物景观的营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与苔藓植物有关的400首唐诗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包括积极、中性、消极的3种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类型,并分析情境感受对意境产生的影响,然后对苔藓植物与建筑、其他植物、山石等6种景观配置及其与意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情境感受和景观元素意象的组合有利于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生成和感知;苔藓植物和具有不同物性特点及隐喻特点的景观元素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意境氛围。  相似文献   
124.
为了给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幼苗的遮阴养护提供基础支撑,以木奶果红皮和黄皮2个品系的盆栽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置于室外和室内2种条件下,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分析木奶果幼苗的光适应性。2个品系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 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和稳态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在中午光照强度较高时数值较低,在早上和傍晚光照强度较低时数值较高;电子相对传递效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表现为在中午光照强度较高时数值较高,在早上和傍晚光照强度较低时数值较低。在不同条件下黄皮品系的各项参数比红皮更优,其光能利用率更高、热耗散更少和电子传递能力更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25.
以广东省首批10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法,从地区、面积规模、运营主体等角度分析康养产品特征。康养基地有氧运动类产品最多,户外体育类和医学康复类产品较少,其中森林登山和森林漫步最常见;不同地区、面积规模和运营主体的康养产品类型供给差异不明显,但珠三角地区、大面积规模和国有林场运营的康养基地提供优势产品的数量更多。开发康养产品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运营者的康养认知,打造精品特色产品和提供专业化康养服务。  相似文献   
126.
岭南园林以求实兼蓄、精巧秀丽的特质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其不同时期的造园创作都有传承和创新。借创作岭南和园为契机,梳理现存的广府岭南园林实例,发现岭南园林的风格和形式既有统一的传承,又在明清、清末民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个历史阶段各具时代特色。顺德北滘岭南和园的设计探索,以“山水、街市、人家”为主题,遵循“北山南水、负阴抱阳”的传统山水格局,荟萃4个历史阶段的岭南园林设计语汇,创作“和园六景”,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与城市和谐共融的水乡生活画卷,探索了岭南园林精髓的传承和设计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7.
自然教育是研学旅游营地的重要建设内容,利用城市棕地开展自然研学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响应城市双修的直接表现。以曾为采石场的武汉古姆山为例,基于对场地现状的解读和使用群体的调研,从营地构成要素出发,引入采石文化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资源再生、景观空间和研学旅游3个方面提出修复自然环境、传承采石文化、塑造自然教育空间、选择生态环保材料、设计近自然式游学设施、路径科学化和课程全龄化设计策略,实现自然教育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各年龄层人群提供本土、多样化、专业化的自然研学体验。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对海南岛西北部火山岩砖红壤铁质风化壳剖面样品进行X荧光光谱法检测、风化特征指数及质量迁移系数的计算,揭示海南岛新生代火山岩砖红壤铁质风化壳的主量元素分布、风化强度和迁移特征。风化壳主量元素以Fe2O3、Al2O3、SiO2为主,K、Na、Ca、Mg等易溶组分较低;Fe2O3、Al2O3富集、SiO2淋失的热带地区风化特征。风化层CIA指数高达95%以上、Fe2O3/Al2O3上升,BA值较低, SiO2/Al2O3、SiO2/R2O3、BA下降;以Zr为参比元素,铁、铝迁移系数大于1,最大可达4.029,钠、钾、钙、镁、硅、锰迁移系数小于1,可低至-0.996。研究认为海南岛西北部火山岩风化壳表现为典型的脱硅富铁,铁质元素强烈富集,其它元素淋失明显,且铁铝元素发生了的分异,是比较成熟的风化壳。  相似文献   
129.
以元末张适的乐圃林馆为例,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重点论述园林的景貌;在此基础上,图文互证,分析绘画与园林和文本之间的互文性表达,揭示图像与空间的图式表达关系;结合园主生平经历,对其园居生活内容作进一步分析。乐圃林馆的主景山池部分沿袭了宋代乐圃的格局,建筑环池而设,掩映于竹木中。整个园林有着古朴野逸与雅致幽然两大特征。园主园居生活包括生计养病、畅饮游赏、会友赋诗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0.
对深圳市2021年新建的29个公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新建公园中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达 345 种,隶属于91 科 251 属。其中,应用频度最高的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分别为紫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与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us,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与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翠芦莉Ruellia simplex和非洲凌霄Podranea ricasoliana。对公园中山石、水体、建筑、园路和广场5种景观空间中的典型植物群落配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植物配置与应用的特点。与已有深圳市优秀成熟公园的植物群落相比,新建公园的观花率上升,植物种类与色彩增加,绿化管养趋于精细化、园艺技术提升等,但存在“重观赏效果,轻功能考量”的问题。最后提出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议,如增加林荫树和乡土植物,注重场所化和人性化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