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4篇
  16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初步了解GNOM1基因在小麦中的可能的功能。【方法】对小麦同源基因TaGNOM1进行了结构、启动子调控区、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非生物胁迫表达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在"中国春"中对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TaGNOM1位于小麦第4同源染色体群(4A、4B和4D),其基因结构一致,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在所研究的物种中除大麦外,均包含有保守的功能域(Sec7)。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与其他组织相比GNOM1基因在小麦的穗、茎和根部,水稻的花药、穗及根部,以及大麦的花序轴表达更为丰富。公共数据库和RT-qPCR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aGNOM1在高盐处理下,表达量受到正向调控;而在低温、ABA、干旱和高温处理下,受到负向调控。这些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麦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调控。【结论】拓宽了对TaGNOM1基因的认识,对进一步研究其在小麦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2.
伪狂犬病仍是当前中国猪场的重要威胁性传染病,引起的损失包括种猪繁殖障碍、仔猪的神经症状和高死亡率以及生长肥育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08年11个省市119个使用伪狂犬病异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野毒血清流行病学系统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猪场阳性率为57.1%,总样品阳性率为11.7%(797/6785),显示伪狂犬病仍然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感染压力仍然偏高。种猪野毒阳性率为14.0%(542/3860),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22.9%,种猪带毒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与2006年和2007年的系统监测结果相比,阳性猪场的比例没有变化,但总样品阳性率、种猪阳性率和阳性场种猪阳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伪狂犬病阳性场的种猪群中,母猪的胎次越低,野毒抗体阳性率越低,表明近几年,伪狂犬病控制在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公猪和后备母猪的阳性率偏高(25.9%、14.8%),仍是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11个省市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病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伪狂犬病阳性场中,1-4周龄、5。8周龄、9~12周龄、13。16周龄这4个阶段阳性仔猪的比例逐渐降低,依次为29.3%、23.1%、12.9%、7.8%,17~24周龄为6.2%,野毒抗体通常持续到9-12周龄。由于仔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病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了解检测样品的来源信息和免疫信息,以减少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的偏差。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感染是伪狂犬病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现阶段规模猪场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在当前的疾病感染压力下,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  相似文献   
143.
从疑似轮状病毒腹泻犊牛粪便样品中提取病毒RNA。将提取的核酸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个样品中有4个样品的电泳条带具有轮状病毒特征条带.证明该牛群有轮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4.
利巴韦林、盐酸吗啉双胍(病毒灵)、聚肌胞、干扰素、黄芪多糖、双黄连、阿昔洛韦、胸腺肽、三黄植物血凝素这9种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对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不一,试验测定了9种药物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安全浓度,并进一步对药物阻止病毒侵入CEF、抑制病毒在CEF内复制进行了测定,同时还筛选出有效的抗新城疫病毒的药物,为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5.
利巴韦林、盐酸吗啉双胍(病毒灵)、聚肌胞、干扰素、黄芪多糖、双黄连、阿昔洛韦、胸腺肽、三黄植物血凝素这9种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对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不一,试验测定了9种药物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安全浓度,并进一步对药物阻止病毒侵入CEF、抑制病毒在CEF内复制进行了测定,同时还筛选出有效的抗新城疫病毒的药物,为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6.
<正>一、供试品种新冬20号。二、试验田概况处理A设在克孜勒苏乡巴什兰干村10组,土壤为潮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棉花。处理B设在江巴孜乡兰干村5  相似文献   
147.
我国生猪产业面临巨大的疫病感染压力.猪瘟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既然猪瘟得到了产业从业者和政府的普遍关注,猪瘟疫苗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何猪瘟疫情仍然连绵不断?面对猪瘟,我们的防制手段仍有哪些不足?如何科学地对猪瘟进行准确诊断?猪瘟疫苗的使用现状如何?超前免疫是弊是利?什么免疫程序才是合理的?蓝耳病的爆发是否干扰猪瘟的免疫效果?如何进行科学的免疫监测?猪瘟的净化可行性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就田间技术服务经验、实验室监测结果和猪场生产实践对我国规模化猪场猪瘟防疫现状和存在问题做一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8.
刘燕  白江  李聪 《中国兽医杂志》2006,42(10):27-27
免疫接种是控制法氏囊病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对于种群的免疫,以便将母源免疫抗体提供给后代。母源抗体可以保护鸡免受早期感染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如何使雏鸡获得高而且均一的母源抗体很值得我们注意。本试验使用法国LSI公司生产的法氏囊抗体检测试剂盒对3组换羽鸡分别免疫两个公司的新法油苗的效果进行了检测。通过抗体滴度的攀升情况和抗体的离散度的变化比较,结果表明免疫了新法油苗的换羽鸡的法氏囊抗体滴度及抗体离散度有较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49.
植被空间配置对凸型坡侵蚀及泥沙颗粒分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结合该地区缺水的现状,在有限的植被措施条件下,以凸型坡为研究对象,将草带布设在上坡面5种不同位置,利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不同植被空间配置下坡面侵蚀过程和泥沙颗粒分选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植被能够有效发挥水土保持功效的作用,并初步提出在低植被覆盖度下植被发挥水土保持功效的最优植被空间配置。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空间配置的产流强度Cv值为10.26%~15.50%,产流强度的波动程度较小,其中配置A的产流强度与配置B和配置F的产流强度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植被空间配置的产沙强度Cv值均在26.00%以上,配置A的产沙强度与其他配置的产沙强度均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在坡面布设草带对产沙过程的影响大于对产流过程的影响;(2)在凸型坡的上坡面种植植被后,总产流产沙量与裸坡(配置A)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配置F的减水效益达到19.65%,配置B的减沙效益高达70%以上;(3)不同植被空间配置下泥沙颗粒平均重量直径(MWD)的平均值表现为配置A配置F配置D配置E配置C本底物配置B,MWD的平均值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逐渐稳定并接近于本底物,在有植被覆盖坡面的水力侵蚀条件下,侵蚀颗粒以细颗粒为主,粉粒含量较高,砂粒含量相对较小,并且植被布设位置距离坡顶越远更容易侵蚀0.002~0.05 mm的粉粒。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植被空间配置对坡面侵蚀产沙作用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0.
生活小窍门     
李聪 《农家顾问》2007,(4):63-63
CD碟片的维护音乐CD片背面不小心刮伤,往往会影响播放效果,只要用油性笔涂在刮痕上即可,不论什么颜色的油性笔都可以。但刮痕太深则无效。丝巾垫枕头发不变形到美容院做好的发型,睡过觉,头发就变形了。只要睡前在枕头上铺一条质地光滑的丝巾,就不会弄乱美丽的发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