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5篇
农学   18篇
  4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1.
木本植物组织总RNA提取的要点与原理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根据提取木本植物组织RNA时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对木本植物组织总RNA提取时所遇到的提取产量低、RNA降解、多酚物质干扰、DNA干扰、多糖干扰、蛋白质干扰及杂质干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同时,对各种常用的RNA提取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对它们的原理及优劣进行了论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8a生16个种源13个参试点9类53个性状的系统研究,将兴安落叶松的适生范围划分了3个造林生态相似区:即大兴安岭西北部低湿、低温、低产区(包括满归、库都尔和莫尔道嘎);大小兴安岭中湿、中温、过渡区(包括甘河、加格达奇、黑河三站和北安);小兴安岭及张广才岭完达山高湿、高温、速生区(包括凉水、帽儿山、错海、石河、桦南和东方红)。以各造林生态区内代表试点为据,揭示了兴安落叶松主要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变异性状多、内容丰富广泛、遗传性变异大,以经向变异为主,纬向变异为辅,属经纬双重连续渐变型。经向偏东、纬向偏南的种源项芽萌动晚、封顶迟、年生长期长、枝粗叶茂、苗期心止率低、季节生长量均匀、高径生长量大,特别是生长性状已形成了明显的南北东西的梯度变异。体现了由西—东、由北—南、干—湿、冷—暖气候生态模式的渐变。水热因子的综合作用是兴安落叶松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在大兴安岭北部,种源子代的变异突出了种源与试点的互作,以当地和小兴安岭西北部种源表现较好。因此,在全分布区范围内适当由南向北调拔种子,将获得较大的增产效益。在种源的遗传分化中,以生长性状的分化最为明显,可作为种源选择和区划种源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帽儿山地区21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兴安落叶松自然分布区内17个种源21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及树干通直度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是,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性状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呈明显的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经纬双向连续渐变的特点;利用生长性状材料结合17个种源的地理集团对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将各种源在2.7遗传距离上分成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南、西、北部种源区(编号为I);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编号为III);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编号为IV),用LSD法对各种源进行多重比较,结合综合指数法,确定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有友好和乌伊岭种源。  相似文献   
14.
用PCR方法,从含有银狐生长激素mRNA的阳性重组质粒pMD18-T-IGH中亚克隆出生长激素基因,然后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通过酶切、质粒PCR和序列测定对质粒进行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银狐生长激素成熟m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GH.  相似文献   
15.
应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白桦13个种源11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通过14个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233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在20.17%-32.19%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帽儿山种源和清源种源,最低的是绰尔种源。遗传变异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3个区域间占23.88%,种源间遗传变异占27.99%,种源内个体间遗传变异占48.13%。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白桦13个种源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大兴案岭地区的白桦和源聚为一类,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长白山分布区的白桦种源聚为另一类。同时,根据地理气候因子和遗传距离对白桦13个种源进行了种源区的划分,为种子调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桦抗虫基因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进行转化,获得了转化再生植株。卡那霉素抗性愈伤组织产生率达10%-22%,抗性不定枝的生根率达80%以上。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在卡那霉素抗性转化植株中,有34%检测出GUS活性,76.5%的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的Southern斑点杂交呈阳性反应。初步证明,抗虫基因已转入白桦中。  相似文献   
17.
白桦航天诱变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白桦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航天搭载后4个家系白桦的种子活力及1年生白桦苗木分析表明,太空环境对苗高影响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处理后均表现矮化现象。对白桦种子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4个家系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其它测定指标由于家系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异,总体表现为:航天搭载后对白桦种子活力有促进作用;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净光合速率略有提高;3个家系白桦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比地面对照低。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Trizol法从津田芜菁中提取总RNA,分离纯化富含Poly(A)+的mRNA,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并以λ-ZAP为载体,构建了津田芜菁cDNA文库。以XL1-Blue为受体菌,测定原始文库的滴度为4. 3×106pfu/mL,重组率为96%,扩增后文库总滴度为6×1010pfu/mL。对随机提取的质粒进行PCR鉴定,表明插入片段大多分布在0. 5~2. 0kb之间。文库质量鉴定结果表明,构建的津田芜菁直根皮cDNA文库具有较好的库容量、较高的重组率以及较大的插入片段。对3 020个克隆的序列测定表明,获得可用序列2 718个,测序成功率为90%,首批共获得652个芜菁直根皮ESTs。  相似文献   
20.
一株产氢产酸厌氧细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制氢反应器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高效产氢细菌。分离菌株能利用糖蜜废水产生氢气。根据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新分离菌株Rennanqilyf6是一个与其最近的梭状菌属各成员都不相同的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