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RT-PCR、PCR和细菌分离等方法,对陕西某规模化养猪场发生的仔猪渐进性消瘦、呼吸困难和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2型猪圆环病毒(PCV2)感染相当严重,从出现胸肺粘连的病猪实质脏器中可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未分离到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该猪场此次疫情主要是由于猪PRRSV、PCV2、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四重混合感染而引起。  相似文献   
52.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导致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等多种疾病,对畜牧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较大威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显著升高。本文对影响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的毒力因子,如毒素、芽胞和生物被膜,以及近5年来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其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将鸡II型干扰素(ChIFNγ)基因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同时插入到鸡痘病毒转移载体中,构建含有这2个基因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SY-ChIFNγS1。采用脂质体法将该质粒转染鸡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过8轮蓝斑筛选,得到纯化的能够同时表达鸡II型干扰素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ChIFNγS1。rFPV-ChIFNγS1接种28日龄的SPF鸡1周后,可以检测到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ELISA抗体,重组病毒接种鸡的CD4+、CD8+和γδTCR阳性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含量显著高于非免疫对照鸡(P<0.05);免疫4周后用传染性支气管炎LX4强毒株攻击,rFPV-ChIFNγS1免疫组仅有1只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1/16),而非免疫对照组则有16只发病(16/16),并有2只出现死亡(2/16),表明rFPV-ChIFNγS1对接种鸡可以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4.
旨在了解陕西省部分地区腹泻羊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本研究从10个养殖场采集54份腹泻羊拭子样品,经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共分离得到50株E. coli,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和磺胺异噁唑耐药率达90%以上,且98%(49/50)为多重耐药菌,对8~11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68%(34/50),仅对美罗培南敏感。所有菌株均携带1~6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其中,Sul1(64%)、TetA(34%)、blaCTX-M(32%)携带率较高,未检测到blaSHV。有5株产ESBLs的E. coli携带mcr-1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98%(49/50)的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其中,etrA检出率最高,为80%(40/50)。综上表明,陕西省羊源E. coli多重耐药情况严峻,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不符,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同时,分离菌具有复杂的毒力谱。本研究为陕西省羊源致病性E. coli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蛋鸡限饲法重复人工诱导换羽技术的可行性,试验选取60 000只292日龄海兰褐蛋鸡采用限饲法人工诱导换羽技术进行重复换羽。通过测定2次换羽期间鸡群的产蛋率、死淘率以及蛋品质,分析重复换羽产生的经济效益。首次换羽在换羽第43天产蛋率达85%以上,产蛋高峰维持210 d。541日龄时该鸡群进行第2次换羽,换羽第40天后产蛋率达85%以上,产蛋高峰维持了94 d。该鸡群760日龄被淘汰(淘汰前产蛋率均在70%以上),均产蛋数为520枚,鸡只292日龄时均产蛋数为140枚,通过重复换羽每只鸡均产蛋数增加380枚。鸡群首次换羽前的死淘率极显著高于换羽后,第2次换羽前的死淘率显著高于换羽后。换羽后蛋品质显著升高。相比直接淘汰鸡群,通过重复换羽可以增收约4 581 000元。综上,重复换羽可显著降低鸡群死淘率,延长蛋鸡的产蛋年限、增加蛋鸡利用率,提高规模化养殖效益,缓解国家种禽资源受限问题。  相似文献   
56.
从陕西省关中地区患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场的32个样品中分离到6株细菌,并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菌落纯培养、生化特性鉴定、PCR检测等,最终确定分离菌株均为副猪嗜血杆菌.该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对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最适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将分离菌株分别接种于LB、TSA、巧克力琼脂等固体培养基上,接种12 h后通过观察菌落大小,筛选出最适合副猪嗜血杆菌生长的固体培养基TSA(加0.1 g/L NAD和50 mL/L的犊牛血清)和固体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加0.8 g/L NAD).同时,将副猪嗜血杆菌分离菌株接种于LB、TSB等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16h后,每隔4h分别取样,通过与麦氏比浊管对比确定菌液中的菌数,筛选出最佳液体培养基为TSB(加0.1 g/L NAD和50 mL/L的犊牛血清).  相似文献   
57.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200 nt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s可被病毒诱导表达,其作为一类新型的调控因子介导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通过病原识别受体,以不同机制激活或抑制天然免疫应答反馈病毒感染。本文阐述了lncRNAs介导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调控机制,归纳了它们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调控网络,以期为研究lncRNAs在抗病毒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为揭示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抗病毒靶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
2011年春对陕西神木县鸡新城免疫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神木县辖内鸡新城疫免疫合格率较低,平均合格率只有73.7%。为改善鸡新城疫免疫效果,减少新城疫流行风险,根据2011年春季免疫结果及对免疫方法的调查,在神木县辖区内商品蛋鸡场、种鸡场及散养户鸡群推广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间隔免疫法,并在2012年春、秋季,对推广该免疫法的鸡群进行免疫结果检测,发现该免疫法可以显著提高鸡群免疫效果,可以为新城疫的防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采用鸭胚传代的方法,首次从陕西省关中地区EDS-76HI抗体阳性鸡群的卵巢和输卵管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电镜现实、乙醚和氯仿的敏感性试验、核酸型鉴定试验及回归动物试验等,鉴定该分离物为EDS-76病毒。从病原学上证实陕西省已有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60.
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 - DAB-硫酸镍铵呈色法 ,对正常成年大鼠室管膜上 IFN- γ的特征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IFN- γ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于大鼠侧脑室壁、第三脑室壁、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壁的室管膜中。其中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壁上存在有伸长细胞 ,发出基突伸向周围灰质。提示 IFN-γ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脑神经肽存在于室管膜中 ,参与脑 -脑脊液回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